共培产业人才、成果来蓉转化……“科创天府·智汇蓉城”走进西北工业大学

成都科技 2025-07-11 14:39

充分发挥西工大技术集群优势

推动大学资源与成都产业创新融合

促进创新主体、科技成果来蓉集聚

7月10日

“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及应用场景

供需对接落地西北工业大学专场活动

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


此次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开展的科技成果及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专场活动,旨在推动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在蓉有力有效转化,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基地揭牌

人才共育产业协同

共同揭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校地协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人才共育则是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的关键环节。


活动现场,西北工业大学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中天动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揭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标志着合作在人才共育与产业协同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技术成果转化搭建起直达产业一线的对接平台。



“此次研究生联合培养,我们主要是聚焦航空产业。”西北工业大学四川院科技创新部部长马庆介绍,后续将持续扩大与川内研究院所的合作版图,既为西工大优秀毕业生开辟川内实习、就业通道,也推动西北工业大学优质资源与成都市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事实上,这场校地携手,已在蓉落地生花。作为合作的核心载体,四川天府新区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是2023年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是西北工业大学在四川开展校地合作的总平台,涵盖4个科技创新中心、1个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平台、1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1个人才引育中心。


▲图据:成都日报锦观


两年来,研究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硬核答卷”:3项成果入选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其中“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低成本控制系统”已获超千万元投入;承接31个科研项目,合同额近4000万元;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南水北调干渠维护及保养机器人的研发,仅用四个月就完成水下机器人的详细设计和生产制造,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进行下水试验。


加强创新协同,研究院已与天府轻动、四川川航航发维修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协议,在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形成合力;国经集团、蜀道资本等国资平台的资本投入,则为成果转化注入了资金活水。



作为落地四川两年的一线实践者,马庆也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成都探索”:“我们在成都有大量校友单位和合作企业,这是天然的资源优势。”他表示,研究院始终坚持将学校智库资源与本地产业需求深度绑定,通过单个项目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再联动校内优势科研团队推广成熟模式,让落地项目不仅能扎根成都,更能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产业集群效应。


马庆透露,研究院已有两项成果入选成都市2023年度重大科技成果,第二批待转化成果正加速对接市场,部分合作项目资金规模已接近亿元,其余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后续还将申报成都市专项支持计划,持续拓宽成果转化路径。“随着此次联合培养基地正式启用、重点项目加速对接,西工大与成都的产学研融合正迈向更紧密的协同新阶段。”



项目路演

科技成果路演供需精准对接

“趁热打铁”当即走访企业谈合作

“此次带队重点推介学校航空航天、航海材料及机电领域的优势科研团队,计划与成都本地园区、投融资平台、科研单位深度合作,推动更多西工大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西工大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次科技成果路演是一场“供”与“需”的精准对接:活动前,主办方就向成都部分园区征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及成果需求,再针对性匹配西工大的优势学科资源,让每一项推介都瞄准了创新一线的现实需求。



结束路演,各个团队与成都园区代表们展开面对面交流,有的深入沟通创新技术路径商谈合作,有的现场约定次日实地考察……“我们是带着具体示范场景和创新技术机会清单来的,‘需求’找到了‘供给’。”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舒钰琳表示,“活动前,主办方已向我们收集了相关需求,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技术及成果需求,前置对接让现场对接直奔主题。”


据舒钰琳介绍,武侯经济开发区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特别是微波射频领域发展成效突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以微波射频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也是成都微波射频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园区内微波射频企业占成都总量约30%,此次对接正与西北工业大学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强势学科的优势形成深度契合。



“这次对接成效显著,双方一拍即合。”舒钰琳表示,基于活动良好的沟通基础,团队将“趁热打铁”,留在西安,立即走访3家涉及电子芯片、医疗器械的重点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落地,为园区发展再添新动能。


现场不少园区代表也表示,西工大的技术成果与园区产业需求契合匹配,期待通过后续对接实现技术落地,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校友企业恳谈

政企对话“面对面 ”

关切热点现场答、现场办

在西工大校友企业恳谈会的圆桌旁,一场精准对接的对话正展开。四川天府新区、青羊区、武侯区的推介刚落音,西安的校友企业家们便带着技术落地的具体需求频频“发问”,成都各区(市)县园区代表逐一回应、精准对接,交流的双方,直奔同一个主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我们的磁悬浮熔炼技术要落地,急需中试平台和实验场地,成都能满足吗?”西安华煜鼎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率先发问,抛出核心诉求。话音未落,彭州相关负责人接过问题:“我们有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实验基地,刚好能匹配你们的中试需求,现在就能对接具体使用细节。”


紧接着,又一材料企业表达了自身对产业落地成都的考虑:“我们做复合材料回收,最担心环保审批流程复杂,产业配套也跟不上,这方面成都有保障吗?”


青羊区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企业完全不用操心环保、水利这些审批事务,园区全程代办。更关键的是,周边有成飞等龙头企业,你们回收的复合材料能直接对接航空制造需求,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成熟,协作效率有保障。”



“天府新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政策支持,具体怎么落地到企业身上?”西安汇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聚焦政策细节追问。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迅速详解:“从属于中试平台建设的场地补贴,到产业协同中的配套奖励,都有明确标准和兑现流程。你们做发动机紧固件,这里从设计研发到总装制造的企业集聚,上下游协作半径短,政策红利能实实在在转化为企业成本优势。”


会后,陕西道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亚萍分享了企业规划。她介绍,公司聚焦航空航天领域,专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预浸料研发、复杂结构件制造及智能装备研发,主要为航空航天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成都有不少使用复合材料的企业,市场空间广阔。”郑亚萍说,“在项目牵引下,道博公司未来可以在成都建设生产线,为本地企业供应复合材料;若推进落地,可能需要提前布局,购置相应生产线,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她坦言,此次校友企业恳谈会搭建了优质的沟通桥梁,让校友企业能更直接地了解成都各区县的产业环境和配套优势,为后续可能的规划落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文字:杨洋

封面/美编/校对:何秋霆


你“在看”吗?

↓↓↓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工业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