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校友联合创立,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完成近2亿元新一轮融资!

猎场备忘录 2025-08-03 08:00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资讯配图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资讯配图
——

正文:

斯坦福校友联合创立具身智能大模型创企【RoboScience】(机科未来)完成近2亿元新一轮融资!

7月30日,具身智能大模型创企【RoboScience】(机科未来(公司全称“北京机科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京东领投,招商局创投、商汤国香资本跟投,老股东零一创投继续追投。
至此,公司已累计完成两轮融资,上一次融资可追溯到2025年3月,由零一创独投的数千万元种子轮。
资讯配图

值的注意的是,这是[京东集团]在7月领投的第四家具身智能领域创企;2025年以来,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产业派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消费电子等为代表科技大厂以“自研+投资”双路径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多家大厂迎来投资首秀而京东则是投资+自研入局具身智能赛道的典型代表之一;投资层面:公司于5月领投[智元机器人]B+轮融资后,开启本波具身智能浪潮的投资首秀,于7月先后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众擎机器人]近10亿元Pre-A++轮和A1轮融资[逐际动力]新一轮融资;自研层面:公司于今年2月开始内部组建具身智能团队,中山大学教授林倞于8月1日也正式入职京东探索研究院,担任具身智能技术研究一号位;生态层面:公司通过Joy Inside平台附身智能,已经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整体而言,京东正以“投资+自研+生态”三种方式,全方位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有关科技大厂入局具身赛道(大模型赋能、投资、生态和自研)和车企入局更多详细梳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

【原创】车企、产业链公司、智驾领域从业者,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

【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回到[RoboScience]机科未来

[RoboScience](公司全称“北京机科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底北京注册成立,今年3月开始正式运营,由前苹果技术主管田野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邵林两位斯坦福校友兼好友共同创立,公司专注于跨实体通用具身智能(Cross Embodiment AI)的研发,并基于快慢系统的机器人学习框架与自监督训练技术,致力于打造机器人的具身操作系统(具身智能大小脑模型及产品)。

核心创始团队:(学术派+产业派结合)

  • (联创)刘朋海:曾任科沃斯集团副总裁、凯航电机(科沃斯电机公司)总经理,公司战略委员会和机器人产品委员会核心成员,从0到1搭建了科沃斯的产品开发流程与集成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50余款机器人产品量产,助力机器人产品年度营收从8亿元增长至80亿元;拥有飞利浦、通用电气、创科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16年的管理积淀以及20余年新产品开发与导入经验;

  • (联创)汪涛:曾任商汤国香资本募资负责人,主导了国香资本数十亿规模产业基金的募资与落地工作,并拥有近10年的股权投资、投行经验;
相较于UC Berkeley“归国四子”高阳、吴翼、许华哲和陈建宇,Stanford背景国人/华人归国创业团队也备受资本青睐,典型代表是:卢策吾(教授)、王鹤(助理教授)、许华哲(助理教授)等。
针对具身智能技术领域,全球Top50华人(有详细介绍各顶尖院校派系情况)详细梳理,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全球AI+Robotics领域,国人、华人图谱(含具身智能赛道“师徒关系图”)
目前公司正在快速扩张中,但工作地点是在深圳和苏州,而非北京,不知道是否会在或者已经在新加坡同步设立团队?
核心技术及产品

公司核心技术基于Model-based RL+Manipulation路线,邵林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经历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上半年,田野与邵林完成了思路验证,推出了Manipulation Foundation Model;该统一操作大模型成为了视觉语言大模型与物理世界的桥梁,完成了三个维度的泛化:指导任意的机器人,操作任意物体,完成任意任务。
技术路线上,公司采用快慢脑分层端到端模型;2025年以来,以Figure AI为代表的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初创开始选择自研基础大模型;同时,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VLA模型已成为具身智能领域模型主流,既将原本的长链条端到端模型VLA模型拆开,分成VLM和动作执行两个模型(“快慢脑”)。

技术详细解读,查看星球内文章:【原创】【技术干货】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 详细解读(含主流玩家梳理)

此外,公司已建立规模化获取并使用仿真数据、视频数据和真实数据的系统,覆盖了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各种类型及各种维度的物体和任务,提升了数据质量,降低了数据成本。
商业化进展:据官方介绍,公司正将机器人软硬一体智能模块与整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消费零售、家庭等多个领域,在多场景下提供快速、安全、智能以及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延伸:

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创企主要分三种: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和两者同时涉及;国内仅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的创企比较少,典型代表是[穹彻智能],更多的是大模型和本体同时涉及;国外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大脑)研发的企业比较多,如[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Genesis AI]等,且备受资本青睐。

小编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之争:“大脑”优先,还是“运动”优先?有提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催生了本身具身智能浪潮,但同时大模型发展瓶颈也同样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因此,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或创业时,软件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且提升空间及市场巨大,毕竟具身智能大模型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还可应用于其他实体机器人,如自动驾驶车辆和机械臂。

当然软硬件一体的全栈路线也备受推崇,如估值超160亿元的智元机器人,处于独角兽阵列的银河通用、星海图、千寻智能等;「智元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罗剑岚曹接受多家媒体访谈时,表示:十年前,无人机很火时,中美出现一大堆无人机公司,英特尔甚至在美国开了20多个实验室,但都只能做大脑,但现在都已不存在,我们现在记住的名字是:DJI(大疆);虽然只做大脑也可以跟硬件结合一起,但我认为一定是软硬件一起迭代的全栈路线,会笑到最后。

值的注意的号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仍旧有待商榷,目前来看众多具身智能领域头部创企并没有哪家实现真正护城河;作为核心瓶颈的机器人“大脑”要想实现突破,仍旧道阻、路长。

有关具身智能创企面临困境、发展乱象等详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创】人形机器人创企们,下一阶段的故事怎么讲?

.. ... ...

接下来,小编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详细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实际商业化进展、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点击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与1060+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资讯配图
——

具身智能赛道更多解读:

DeepSeek正重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大模型赛道!

【原创】浅谈人形机器人创企自研机器人大模型,才是未来唯一出路!!

【原创】车企、产业链公司、智驾领域从业者,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之争:“大脑”优先,还是“运动”优先?

【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全球AI+Robotics领域,华人图谱(含具身智能赛道“师徒关系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谐波减速器企业完成A+轮融资;这家机器人企业完成A股IPO辅导备案 | 一周资本大事件
IDC预测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占半壁江山
盖世汽车研究院: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国产供应链迎来机遇
【机器人】马斯克擎天柱解决不了无「手」难题?跑酷炫技竟不会遛狗,机器人陷泥潭
智元机器人获新融资,韩国巨头LG领投
机器人真的开始和人类“抢饭碗”了吗?
押宝“具身智能”,扫地机器人巨头豪掷2亿元投向机器人项目
天途&北邮共建实训平台:“智能机器人开发”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智元机器人WAIC 2025 回顾 | 用全栈实力勾勒具身智能商业化蓝图
巨一科技中标小鹏汽车工厂项目;海康机器人发布重载机器人系列产品 | 市场观察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