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NASA登月飞行中的“姿态魔球”,机械与电气时代的巅峰智慧!

21ic电子网 2025-08-04 16:30

当我们凝视星辰,有多少技术奇迹藏在宇航员的视线里?

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踏上月球。而那一次登月,并非仅靠勇气和梦想,更是一系列高精尖仪器密切协作结晶。

在那密不透光的飞行舱里,有一个黑色球体静静旋转着。它不像其它仪表冷冰冰、刻板繁杂,反而更像一颗魔法水晶球,能指引你在宇宙中找回方向。

下图用三根黄色指针指示宇航员应如何操纵航天器,另外三根指针则显示航天器的旋转速度。

资讯配图
此FDAI侧放,以避免压坏指针

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FDAI(Flight Director Attitude Indicator),俗称“8号球”。

这个球体,是阿波罗任务最关键的导航核心之一,被誉为宇航员的“空间指南针”。它不仅是工程上的奇迹,更是人类在宇宙迷宫中留下的一盏明灯。

资讯配图

为什么宇航员离不开“8号球”?

在地球上,我们通过地面、水平线、指南针来判断方向。但在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没有参照物。你很可能以为你在前进,其实你已经翻了个360度跟斗。

这时候,FDAI就像你的“第三只眼睛”,时刻告诉你——

你朝哪个方向飞

你绕着哪个轴旋转

你现在的姿态相对于地球或月球是怎样的?

一旦飞行姿态出现偏差,飞船可能会在再入大气层时以错误角度接触,直接“烧毁”,或在着陆时因失控而坠毁。FDAI的作用,就是防止这样的灾难发生。

二、这颗“球”到底怎么工作?

从表面看,FDAI是一个包裹在黑色罩体内的圆形球体,其上标有三种角度刻度:

  • 俯仰角(Pitch)

  • 滚转角(Roll)

  • 偏航角(Yaw)

而实际上,它内部并不是一颗真正会自由滚动的球体,而是由电动马达驱动的机械“假球”,与惯性导航系统(IMU)中的陀螺仪、加速度计联动。

并将其转换为角位移数据,再经计算传输到 FDAI 球体显示面上。

这颗“球”其实是一个包裹在球壳中的多轴机械显示器,通过电机控制不同的轴转动,从而让球面上的指针、刻度与固定标线反映出当前姿态状态。宇航员可以通过读取球体上与飞船轴线对应的刻度,迅速判断航天器当前的方向以及姿态变化趋势。

以橙子为例,说明FDAI如何在三个轴上旋转球。我们想象一下,伸出手臂,用两根手指捏住水平轴。旋转手臂会使球逆时针或顺时针滚动(红色箭头)。在FDAI中,这种旋转是通过电机转动支撑球的框架来实现的。对于俯仰,球绕水平轴向前或向后旋转(黄色箭头)。FDAI在球内有一个电机来实现这种旋转。偏航则更难想象:想象一下连接到顶部和底部轴上的半球形外壳。当电机旋转这些外壳(绿色箭头)时,即使球形机构(橙色)保持静止,半球也会旋转。

资讯配图

关键结构包括:

伺服电机系统:接收姿态数据后驱动“球”旋转。

光学标尺与指针系统:为宇航员提供直观读取。

资讯配图

双重冗余通道:阿波罗使用两个FDAI仪表,分别连入两个不同的IMU系统,以保障飞行安全。

滚动电机通过齿轮驱动滚动万向节,使球体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滚动万向节沿着“赤道”的两个点连接到球体机构上滚动万向节上的多条电线沿着俯仰轴进入球体。

偏航电机带动球体机构绕偏航轴旋转,而机构本身保持静止。俯仰和偏航的控制变压器提供位置反馈。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为什么球旋转时线路不会缠结?解决方案是使用两组滑环来实现电气连接。下图显示了第一个滑环组件,它控制绕滚动轴的旋转每对刷子接触条纹轴上的一个金属环,在轴旋转时保持接触。

资讯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整套系统的计算核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仪器实验室(后来的德雷珀实验室)开发的 Apollo Guidance Computer。这台电脑不到现代计算器的性能,却完成了制导、导航、姿态解算、姿态显示等所有关键任务

FDAI 的运作离不开 AGC 的数据供给。也就是说,这颗“球”其实是可视化窗口,背后是整个阿波罗导航大脑在运转。

简单来说,飞船的姿态数据通过飞控计算机传给FDAI,仪表就像一个虚拟地平线一样旋转显示,宇航员可以一眼看到飞船当前的“三轴姿态”。

同步器与伺服环路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电方式传输旋转信号的标准技术是通过同步器。同步器根据轴的旋转位置产生输出,并通过三根导线传输该输出信号。同步器是一种便捷的电发送控制信号的方式。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伺服回路的结构,其中反馈回路确保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与输入角度相匹配。

同步机内部有一个旋转绕组,称为转子,由400 Hz交流电驱动。三个固定的定子绕组提供三个交流输出信号,随着轴的旋转,输出信号的电压会发生变化,从而指示角度。

资讯配图
在 FDAI 中,电机是一种特殊的电机/转速表,这种装置常用于航空电子伺服回路。这种电机比普通电动机更复杂。
放大器
FDAI 有三个伺服环路(每个轴一个),每个伺服环路都有独立的控制变压器、电机和放大器。
资讯配图
放大器板的原理图如下,两个晶体管放大误差信号和转速信号,驱动脉冲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的输出相位相反,分别驱动输出晶体管,使其在 400 Hz 周期的两个半周期内保持输出,这会激活电机控制绕组,使电机按所需方向旋转。
资讯配图

三、为什么叫它“8号球”?

这个绰号来自台球。台球里的8号球是黑色的,而FDAI的球面也是黑色——在太空舱昏暗的灯光下,它安静而神秘地悬在仪表板中央,看起来就像一颗“太空魔球”。

资讯配图

FDAI 的球体内部。电位器外壳用箭头指示。

这种黑色背景设计并不是为了酷炫,而是为了:

高对比度:便于宇航员快速读取姿态信息

防眩光处理减轻宇宙飞船舱内的反光影响

减少误判:颜色+图案组合简化宇航员判断

甚至,在阿波罗13号事故中,电力系统崩溃、计算机瘫痪,宇航员还是靠“8号球”的视觉反馈手动完成了关键的轨道调整与返回操作。

四、“8号球”的视觉语言:信息设计的典范

FDAI不仅是一台高精度仪表,还是一项人因工程的杰作。

阿波罗的设计师清楚:在生死攸关的太空操作中,仪表再先进,如果宇航员看不懂,就是废铁。

资讯配图

于是他们做了这样几件事:

使用颜色区分不同角度区域(例如地平线上下用不同色带标记)

加入水平线指示器,让宇航员在旋转时仍能分辨“哪是上”

指针采用动态响应机制,模拟“真实地球”状态

结果?只要宇航员看一眼,就能立刻知道飞船的状态,并做出操作判断。

有宇航员形容:“当你盯着‘8号球’,就像握住了你在宇宙中的唯一锚点。

五、“8号球”后来的命运

随着阿波罗项目结束,FDAI也淡出了载人航天的主舞台。后来的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采用了更多数字化、屏幕化的姿态显示系统。

资讯配图

但不可否认,“8号球”代表着机械与电气时代的巅峰智慧。

如今,在一些航天博物馆里,我们仍能看到当年那些老旧的FDAI仪表,它们像古董般静静陈列,却依然散发出让人肃然起敬的气质。

如果你曾在老电影《阿波罗13号》里看到汤姆·汉克斯沉着冷静地盯着一颗球,那颗球,就是FDAI——他在太空中的方向感。

资讯配图

FDAI(上)与 ARU-11/A(下)的比较

六、如果你是工程师,这颗“球”值得你学习什么?

对于工程师、特别是做嵌入式、工业控制、飞控的朋友来说,FDAI提供了几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工程思维:

  • 关键任务系统必须冗余备份,FDAI 其实是双通道冗余系统。每套仪表独立连接一个姿态计算回路,即使一套失效,另一套也能工作。

  • 再复杂的数据,也要转化为易读的图形反馈

  • 控制回路的响应要精确、可靠、无延迟·,它与Apollo Guidance Computer之间通过数字-模拟转换电路通信,精度极高,延迟低至毫秒级,是真正的“实时可视化”。

  • 用户交互逻辑要建立“直觉型关联”。

FDAI在60年代就做到了这一切。

今天我们谈智能仪表、AR HUD、可视化UI……这些都可以追溯到FDAI的设计理念。

七、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它藏在宇航员的眼神里

当你看着FDAI缓缓旋转时,会意识到:它不仅是仪器,更是宇航员与宇宙之间的沟通桥梁。

它承载着方向、信任,甚至生的希望。

如果有一天你也要踏上未知旅程,你希望面前有这样一个“8号球”,默默为你指明方向。

资讯配图

END


资讯配图


最后提一句,21ic论坛(bbs.21ic.com)正在招募原创作者,单篇文章奖励最高500元,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资讯配图 点击了解活动详情

往期精选:

资讯配图
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请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电气
more
恒汉腾先进技术服务|汽车电动化:驱动电机-大地和电气
电气硝子、力森诺科、昭荣化学、三井金属、伊勢化学、kobelco、Quark 日本显示天团有何新品?一文揭秘
立足“本土化”打造“差异化” 盖瑞特开启电气化时代新篇章
美浦森IGBT进入施耐德电气供应链
(50页PDF下载)新能源乘用车电气化零部件国产化提速,L2辅助驾驶渗透率创新高 |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度沙龙
展商动态丨施耐德电气(中国)张毅:AI 技术渗透制造业全链条,驱动生产效率与商业价值双增长
施耐德电气,55亿全资重磅收购!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网络安全评估
【拆解】NASA登月飞行中的“姿态魔球”,机械与电气时代的巅峰智慧!
电气控制与PLC基本控制电路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