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的怪象和博弈

具身研习社 2025-08-05 16:18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灵巧手当下正面临技术产品路线、商业路线均未收敛的发展现状。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许灵巧手发展本体更急,野蛮生长期下暴露的问题,也正是未来的突破机遇。



作者:彭堃方

 编辑:吕鑫燚

出品:具身研习社


WAIC现场当你拿起放大镜,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边是高自由度甚至兼具触觉力控毫秒级指令响应五指灵巧手,捏起豆腐、玩魔方人手能力相差无几另一边搭载本体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二指现场演示精细化操作如做蛋雕、打麻将


现场演示折射出的二指五指灵巧手冲突厂商试图展示模型能力demo有迹可循一些柔性任务中,厂商更偏爱夹爪就算使用五指灵巧手,大部分抓捏、折叠、递放等动作也只是通过两根手指完成本体厂商跟具身研习社透露原因“展示求稳,二指确实更稳”


当然这一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国内,国外本体厂商曾做过长时间干活直播,但全场直播下来,大多手指工作参与度并不高也只是在用两根手指完成。


这现象的背后,究竟是灵巧手本身不好用,还是场景根本不需要灵巧手,抑或是测试和实际应用存在明显GAP


具体来看,有观点认为机器人灵巧操作的核心依仗就是高灵巧度的灵巧手,同时类社会工具也都是设计的灵巧自然拥有场景优势也有观点认为五指存在冗余,在工业场景中绝大多数都可以用夹抓完成。


二是本体厂商需不需要第三方灵巧手?不可否认的灵巧手厂商自身专精优势涉及本体适配性问题选择自研进行成本控制还是追求性能可能进一步演化为长线利润最大化与短期商业可行性之间的对垒。


三是什么样的灵巧手才有产品化可行性目前看灵巧手评判维度,不在于单一性能指标突出而是寻求一个平衡,保持性能维持基准线的基础上也要具有价格优势六边形产品或许更受喜。


可见,灵巧手当下正面临技术产品路线、商业路线均未收敛的发展现状。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许灵巧手发展本体更急,野蛮生长期下暴露的问题,也正是未来的突破机遇。


资讯配图

灵巧手到底灵不灵?


单从灵巧手产品本身来看,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灵巧手已经卷出新高度。


灵巧智能的DexHand021Pro凭借手腕协同能够复现出倒水操作强脑科技推出超轻巧灵巧手Revo2自重383g却能提起20kg的重物科技ROH-AP001能够实时感知0.1N25N细微压力变化薯片握持重型工具都不再话下...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因时机器人


总的来看,第三方的灵巧手优势在于垂直专业度。一方面厂商多是零部件背景出身,如电机,连杆,在零件可靠性、规模化产上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又因其较早布局并深耕这一领域,在多项核心技术指标上有明显身位领先。


前者如因时机器人,凭借微型伺服电缸技术,通过自研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及闭环控制系统,将驱动、传动、传感高度集成,实现灵巧手结构简化与可靠性跃升,目前累计出货数千台,已迭代到第五代灵巧手产品。


后者像灵心巧手则打破自由度上限,其科研版灵巧手能拥有42个自由度,远超英国ShadowHand24DoF)和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22DoF甚至自由度这一指标上某种程度已经超越27DoF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灵心巧手


尽管如此,但是能看到真正体现模型能力或做精细化操作的时候还是二指用的更多。WAIC大会中银河通用的机器人在商超值守、零配件分拣和料箱搬运中都是使用二指夹抓。其他厂商在取送饮品、制作冰淇淋等场景也是如此。


放着灵巧手不用,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于灵巧手似乎没那么灵巧具身研习社调研时,收到很多本体厂商反馈,厂商表示“很多灵巧手买回来测试,不到几小时就崩溃了。”还有厂商做过横向对比,“市面上的很多家都采购过,现阶段来看还是二指性价比更高”。


由此可见,或许灵巧手本身的展示不存在明显问题,本体适配面临如延迟响应、力控误差、手眼协同与多模态数据融合等不适配适配问题。


因此有人选择亲自下场达到不受限于目的。本体厂商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树科技等相继推出了自研五指灵巧手


毕竟自研灵巧手能够很好的适配自身的运控算法,解决手眼协同以及通信延迟问题。机器人本体厂商凭借对自身机器人的整体架构、运动特性、传感器布局等的深入理解。在自研灵巧手时,可以将灵巧手的设计与机器人的运控算法进行深度协同,使灵巧手的运动与机器人的整体运动更加协调一致,提高操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选择自研除了适配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控制


灵巧手在整机成本中约占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整机中成本的最大头。在机器人普遍降本进入市场过程中,如何将末端执行器的成本下拉决定了整机能否真正降到位


而且,自研灵巧手可以与机器人的其他传感器进行无缝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比如,在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的位置和姿态变化时,运控算法可以迅速调整灵巧手的抓取动作,确保抓取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目前行业内VLA模型有向VTLA多模态操作模型演变趋势,其中灵巧手的触觉数据正是模型迭代的关键。


此外,一些厂商推出末端执行器甚至有沿途下蛋,通过卖手进行商业化的可能。比如帕西尼在“触觉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这条发展路径中,灵巧手正扮演着为人形机器人积累技术资产资金回报的角色。


面临现状其实可以看作硬件制约软件缩影之一。本体企业创始人曾向具身研习社表示目前硬件的状况并不能完全还原模型能力。


资讯配图

ALL IN ONE还是按需适配?


灵巧手暂未大面积应用的背后,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因素,还有企业间的观点博弈。不管是自研还是第三方灵巧手,现在仍没有“一定要做五指”的共识,这种无共识的背后是产品逻辑的迥异


二指夹抓的拥趸,如Grasplt 软件的创作者Matei 曾有论断:两指夹钳可以解决人类社会95%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即使有灵巧手也难以解决。然而更能让人信服的现实是,二指夹抓能够有效降低末端执行器的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同时,二指因其单一稳定的运动形式可靠性较高,在特定被夹持零件的重复性任务中,便于控制也是行业考虑的点。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戴盟机器人


三指夹抓与二指相似不过它相较二指而言,三角形结构更稳定,能够更好的钳住不规则物体。


目前二指技术成熟度较高,较少企业单独作为产品售卖。但三指产品则普遍售卖并应用,如灵初智能今年5月推出的DexHand S、宇树科技此前桌面操作视频所用的Dex3-1以及波士顿动力搬运货物时所用的夹抓。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而做四指五指灵巧手的厂商他们认为灵巧手与二指三指夹抓不同在于,诸多精细操作中,夹抓无法胜任。从产品逻辑来看,五指灵巧手可视为绝对终局,打造一款绝对通用的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这类企业他们认为应该追求真正的高灵巧度低灵巧度的手不如直接做成夹抓。灵巧智能CTO朱豪华说“绑住无名指与小指后,70%的日常操作会受限也有投资人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环境、工具、场景都是针对人手结构优化的,因此仿生的灵巧手是最适合人类社会的。


值得注意的是,五指灵巧手是当下最受争议的存在,一部分人认为其是整个行业的“类人产品形态”的执着猎豹CEO傅盛曾表示,这源于“人类对自身形态的迷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用两根手指即可完成精细操作。甚至有些企业采用五指灵巧手并非是为了场景作业,而是单纯的将其视作构成“人形”的一部分,这也是灵初智能CEO周晨所说的两种市场之一,“配在人形和本体上,以样子出现”。


因此,回到本体企业来看,“够用就好”选择夹抓还是“复杂场景少不了”五指灵巧手


总的来说,这些路径的选择背后是产品逻辑的博弈,它需要在不同场景下去考虑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尽可能地找到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


不过这存在“阶段性的方案选择”。阶段不同,PMF聚焦的痛点也不同,比如在工业场景的PMF可能是“10万次无故障”因此二指结构简单不易出现零部件损坏;家庭场景的PMF则可能是“柔性物体精细操作能力”因此五指可能在不规则物体的抓取完成率更高


由此也能看见一个的趋势,目前机器人精细作业的需求越来越清晰,随着场景由结构化向非结构化过渡,标准的工厂作业向商业服务再到走进非标的家庭,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灵巧度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最后,灵巧技术本身尚未收敛例如腱绳传动还是技术路线的分歧导致供应链碎片化进而供应商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高企不下成本传导本体厂商也是影响巧手选择的重要因素


资讯配图

不需要绝对指标

而是相对平衡


基于行业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矛盾,灵巧手的竞争本质已从“参数竞赛”转向“多维系统平衡”。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段时间本体或者灵巧手厂商在推出灵巧手产品时都宣称有着十几、二十自由度,甚至诞生出“被动自由度”这种说法。然而现在,“自由度”渐渐不再作为产品噱头,“不做自由度竞赛”已经是行业共识。


事实上,不做参数竞赛,尤其是自由度竞赛的本质其实还是成本控制。


市面上从不缺好用的灵巧手,如特斯拉22自由度的灵巧手,降本后仍占本体的17%,约为1台基础版宇树G1整机。而拥有24自由度的英国Shadow Hand售价更是约8万美元,相当于5.5G1。这显然不是产品化的逻辑。因此价格也是优先考量的指标,有很多厂商深知现有采购的灵巧手与自身本体算法耦合度并不高,但胜在性价比高。


所以,灵巧手追求的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性能,看的是技术能否满足操作需求,另一方面是产能和性价比,比的是工程化落地。


目前行业内正普遍努力克服「成本-系统参数-稳定性」这一“不可能三角”,追求六边形战士,满足「力量、速度、体积、重量、寿命自由度结构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多维平衡这是灵巧手机器人迈向消费者的一道坎


在这些要素之间,例如要追求工业场景中的力量、负载足够大,就会因为采用大扭矩电机和性材料而牺牲重量。而追求自由度则又可能会加大成本、增加零件坏损风险,降低使用寿命与稳定性。


当然,除了这些指标外,现在行业内还在拓展评价维度。如灵初智能CEO周晨认为,灵巧手的灵巧应该满足物理灵巧度指数(IOD)、感知指数(IOS)和智能指数(IOI)。


物理灵巧度指数,包含了关节自由度构型、操作空间大小等感知指数,则在传感器种类、量程、覆盖面积、精度与点阵密度等基础参数外,重点关注并测量手-物交互的动态特性信息,如手物接触的摩擦而智能指数映射了认知与决策的进化层级,展现的是手能够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自主完成多样化任务,甚至通过经验积累不断优化操作策略。


总的来说,未来灵巧手到底需要什么样?技术的发展路径走向何方?尚无定论。但唯一能感知到的是,机器人厂商选择灵巧手时,看重的一定是多维度的平衡。这与机器人在当前阶段追求尽快落地应用的需求相呼应,能降本、能稳定运行、能规模化落地、能不“顾此失彼”地保证产品完成度,将最具竞争力。


行业从不缺技术的单点突破,但这些技术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还需看各家产品能否将产品力的“玫瑰图”修正。


WAIC上的灵巧手怪象反映出产业走向成熟的探索,“以场景定义技术”的逻辑已然清晰。那些此刻看似“粗糙”的二指夹抓,与未来可能普及的“六边形“五指手的博弈,终将在市场的选择中,沉淀出最贴合产业规律的答案。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灵巧手
more
央视聚焦“武汉造”黑科技!华威科第2000只灵巧手电子皮肤下线交付、200万片车规级产能达产,开启人形机器人“触觉”量产时代
触摸无限未来!雷赛灵巧手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强大触觉
00后投身具身智能创业,剑指机器人界「Model 3」!已推出21个自由度灵巧手
强脑科技在WAIC发布全球最轻专业级灵巧手Revo 2,可轻松提起20公斤重物丨证券时报
字节跳动Seed实验室ByteDexter灵巧手:解锁人类级灵巧操作
融资加速、订单暴涨,这家公司何以冲进灵巧手第一梯队?
第2000只灵巧手电子皮肤量产下线,200万片车规级产能达产,中国人形机器人皮肤供应链再升级
持续更新!40+灵巧手企业数据库
【报告】灵巧手专题四:灵巧手行业:灵巧手赛道百花齐放,关注工艺收敛进程中的产业链机遇(附PDF下载)
【报告】灵巧手专题二:人形机器人系列:灵巧手百家争鸣,进化不息(附PDF下载)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