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部
当前,越来越多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开始将产品搬上京东、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除了面向C端用户展示技术实力,这也成为行业观察产品定价和市场动向的重要窗口。
此前我们曾盘点过京东上公开在售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其价格。(延伸阅读:6万-70万,京东上30+人形机器人价格全览)
本次,我们将目光转向另一关键部件——灵巧手,梳理其在京东平台上的上架情况与价格区间,观察这一核心执行器的市场变化。(本次仅统计品牌自营或旗舰店在售产品,第三方售卖暂未纳入。)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价格正在分层,主战场在 1–5 万元区间
来看,共涉及 23 个在售或预售 SKU,价格区间分布在 ¥8,888 至 ¥98,000 之间,均价约为 ¥3.6 万。
万元以内:约占 17%,多为入门级产品,适用于教学、实验与基础抓取验证。
1–2万元:约占 30%,是最集中的区间,覆盖基础到低中端应用。
2–5万元:约占 30%,面向中端场景,兼顾性能与可维护性。
5万元以上:约占 22%,定位研究级或工程级,强调高自由度、触觉与可靠性。
总体来看,1–5 万元区间形成了“主流带”,占比超过六成,反映出该区间的市场需求最为活跃,适合规模化采购和场景落地的早期探索。
触觉溢价高,但已成厂商竞逐的必选项
在灵巧手产品中,几乎每家主推产品都会提供“标准版”和“触觉版”两个版本。
比如灵宝机器人Handle-L1,从标准版的 ¥12,999 到触觉版的 ¥14,999;
再比如强脑科技的 REVO 1,从 ¥35,000 到 ¥50,000,预售的 REVO 2 系列,从基础版 ¥19,999 一路涨到触觉版的 ¥34,999,价格差超过75%。
触觉系统往往需要更复杂的传感、电控、反馈闭环,对下游控制算法的依赖也更强。因此,触觉版的溢价普遍在30%~50%之间,甚至更高。
自由度不是越高越好,性价比才是关键
自由度(DOF)是灵巧手的重要技术指标。本次统计显示:
11 DOF(6主动自由度)成为入门配置的常见组合,适用于通用抓取与臂手协同实验,如灵宝 L1、强脑 REVO 2 基础、睿研 RY-H2等。
16–21 DOF以及更多主动关节的机型主要集中在6万元以上价段,如睿研 RY-H1、帕西尼 DexH13-E1、灵巧智能 DexHand021。这些产品更适合复杂在手操作、柔顺控制与研究级实验。
总体而言,价格与主动自由度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但并非决定性。驱动架构、机构设计、触觉系统与材质工艺同样显著影响定价。
结语:
从京东灵巧手的价格表里,我们或许能窥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一个缩影:技术参数在不断提升,触觉、自由度这些看似冰冷的指标,背后代表着行业对“更像人类的手”的追求。
但现实是,灵巧手依旧昂贵,距离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对厂商而言,电商平台更多是一扇展示窗口;对观察者而言,这些标价则是理解行业节奏的一份“公开参考”。
当本体、关节、电池、灵巧手都逐渐在公开市场出现价格时,说明这个行业正在走向透明和成熟。接下来,能否把这些“橱窗里的产品”真正放进工厂、物流、服务等真实场景,才是下一阶段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交流群

推荐阅读
本体
供应链
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