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7811613845,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在过去的技术范式演进中,每一次操作系统层的突破,都是产业跃迁的关键起点。从Linux内核支撑x86服务器生态,到Android奠定移动终端的软件基础,开放与标准化的技术平台,始终是撬动万亿级产业爆发的杠杆。
今天,具身智能正处在类似的拐点。机器人领域依然缺乏一个真正“标准化、可复用”的系统基座。大多数开发者仍依赖ROS进行开发,但面对具身智能对高实时性、复杂构型与跨模态感控的需求,传统系统架构已难以胜任。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本体硬件高度碎片化,软件开发端各自为战,导致智能体服务难以在不同平台间迁移与复用,开发成本高企,生态扩张受限,这正是阻碍具身智能指数级增长的结构性瓶颈。一个支撑生态共建、具备平台效应的“安卓时刻”,正在成为行业的集体渴望。
作为当前商业化进展最迅速的具身智能“顶流”,智元机器人选择主动承担“打地基”的责任。
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 CTO 彭志辉(稚晖君)携灵犀 X2 人形机器人亮相,正式发布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灵渠OS”开源计划。

这不是一个功能型SDK,也不是一套服务于私有架构的封闭平台,而是一项面向整个行业的生态邀约:
在一个感知模态高度复杂、设备形态百花齐放、任务目标持续演化的具身世界中,能否构建一套标准化、跨平台、可持续演进的通用操作系统?
灵渠OS,是智元机器人给出的工程解法。
“我们做灵渠OS,就是希望行业不用再重复造轮子。”
灵渠OS的诞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智元机器人自创立以来“开放与开源”战略的自然延续。
“我们公司最早定的战略就是要做开源和开放,要打造智能时代的通用技术底座,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智元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坦言,真正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做操作系统的,不是某个单点难题,而是整个行业在系统层面的“缺”与“散”。
在实际开发中,智元踩过所有机器人公司都在踩的坑:缺乏完整的工具链、模块复用困难、构型差异巨大,不同机器人如同“信息孤岛”,开发者要从各行各业拼凑工具,根本无法构建一个可持续、可扩展的具身智能开发体系。
更关键的是,主流开发仍严重依赖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这个诞生于多年前、主要服务科研机构的开源系统,在设计上并未面向工业级的具身智能,因此它的通信机制缺乏严格实时保障,多线程支持有限,高负载下常出现延迟或卡顿。

智元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
王闯直言:“ROS在扫地机卡一下无所谓,但在人形机器人里,轻则错过操作窗口,重则直接损坏机器甚至伤人。”
更别提,面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提升、群体协同以及云边端融合等各种新挑战,ROS都缺乏原生支持。
“我们自己在量产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去适配各种硬件SDK、调驱动。假如每家公司都得自己趟一遍坑,那是整个行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王闯表示,“我们打造灵渠OS,希望其他开发者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开发,不用再重复造轮子。”
也正因此,灵渠OS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替代ROS,更不是“为智元而生”的私有系统。它试图成为整个具身智能行业的公共底座——如Android之于移动设备,Linux之于服务器——一套“从实机出发,向生态延伸”的通用操作系统。
当然,做系统是一场艰苦战役。
操作系统的开发,天然面临三个难题:投入周期长、商业回报慢、生态冷启动难。它不像模型、算法或本体那样可以快速迭代变现,而是在“晴天修伞”,为行业未来搭建通用结构。
王闯笑称:“除了技术以外,最大的困难是说服我们的伙伴,要做一件短期无法盈利的事情。但我们觉得具身智能是一个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赛道。”
同时,要构建这样的系统平台,企业本身必须具备“双重穿透力”:
一方面能横向支持多构型本体,另一方面能纵向打通从硬件驱动到任务逻辑的全链路闭环。而这正是智元的核心能力。
过去两年,智元在量产落地方面持续领跑。其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透露,目前已线下交付超2000台不同构型机器人,预计2025年全年将出货数千台,其中单一型号人形机器人“已有好几百台出货”。

正是在这类大批量、高复杂度的研制过程中,智元对开发者的真实痛点感同身受,也积累了从芯片驱动、传感器接口到任务编排、数据采集的完整工程经验。这些底层能力,最终沉淀为灵渠OS的基础架构。
那么,灵渠OS具体能做什么?它的架构又是如何支撑起这样的目标?
灵渠OS:一套从实战中打磨出的系统底座
灵渠OS不是一个写在PPT上的方案,而是一套在数千台异构真机部署中反复打磨、沉淀而成的系统底座。
它以底层基础操作系统、中层基础服务框架、上层智能体服务框架组成的三层架构,再加上贯穿整个具身智能的开发、部署与迭代过程的工具链,目标是在构型多样、任务复杂的机器人世界中,构建起真正可抽象、可复用、可迁移的操作系统平台。
在中底层架构中,灵渠OS基于自研高性能通信中间件 AimRT,实现了面向多芯片、多传感器、多执行器的硬件虚拟化能力。
这一层对种类繁杂、标准不一的底层设备(如芯片、多模态传感器模组、关节模组)进行了统一封装与接口标准化,使上层算法可稳定调用、快速适配。
王闯将这一能力比喻为“像换手机配件一样换机器人硬件”:“你想换一颗芯片,或者更换整套视觉模组,只需要几行配置代码,算法层一行都不用改。”
更进一步,在系统的上层,灵渠OS构建了对接具身智能三大核心智能——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的智能体服务框架。
系统将路径规划、语义识别、物体感知、任务编排等原本需开发者自研的复杂模块,进行了高度模块化与接口化封装,开发者可以像拼积木一样调用已有能力,快速搭建具身行为。
这一框架显著降低了智能应用的开发门槛。例如,一个擅长末端抓取算法的团队,不再需要从零构建导航路径或语音交互模块,而是可直接复用平台内置能力,专注自身优势领域,最终完成“走过去抓水杯”这类任务链路长、智能耦合度高的复杂动作。
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块体系具备跨本体迁移能力。灵渠OS允许“一个技能在 A 机器人上调通后,无缝迁移至 B 机器人”,为真正的通用机器人生态打下标准化基础。
此外,还有灵渠OS面向开发者打造的一整套工具链平台。涵盖开发调试、仿真验证、部署管理、数据录制等能力,助力开发者快速构建从虚拟仿真到实体部署的技术闭环。
开发者可通过灵渠的仿真平台完成任务测试,并一键部署至实体机器人。实机运行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执行数据、故障日志并回传至平台,开发者可据此持续优化策略,实现“仿真→部署→反馈→再训练”的闭环演进。
这一闭环机制,不仅提升了开发效率,也为具身大模型的训练与数据积累提供了系统级支撑。
灵渠OS不仅在构建一个平台,而是试图打下整个行业的底座。当越来越多开发者在这块底座上构建模块、迁移技能、协同共创,具身智能行业的裂变与加速,才会由此开始。
生态共建:从“单机能力”走向“行业平台”
如果说操作系统是地基,那么生态就是决定建筑能否生长起来的“土壤”。灵渠OS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只服务智元自己的产品矩阵,而是成为全行业都能使用、能共建、能复用的“公共底座”。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做macOS一样封闭的系统生态。封闭系统承载不了百花齐放的现实,它没有办法服务于未来。”
在王闯看来,具身智能的设备形态高度多样化,新架构、新构型几乎每天都在涌现。若操作系统只服务于单一品牌、封闭硬件,终将被层出不穷的创新所淘汰。
因此,灵渠OS一开始就不是为智元内部而造,而是作为一个“行业参考架构”被设计出来,目标是跑在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上。“我们就应该做一个可裁剪的、能组合的,像安卓系统一样大家可以选配自己组件的体系,这样才有生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智元自身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从一开始就对生态结构进行设计。在灵渠OS中,这套设计的核心就是“技能模块生态”与“分层开源机制”。
技能模块生态,指的是灵渠OS在中间层所封装的大量可组合、可调用的“技能包”。这些模块不仅服务于智元自家本体产品,也面向高校实验室、初创公司与系统集成商开放,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所需功能。
在智元的设想中,路径导航、目标识别、语义理解、任务规划、群体调度都能成为“技能包”,开发者可以像“装插件”一样自由组合调用。
在此基础上,第三方开发者不仅可以复用已有模块,还可以通过自身开发,封装新的技能包,供整个社区复用与演进,形成“功能共建、模块共育”的生态闭环。
“我们其实就是在打造一个技能包商场。”王闯表示,这种生态逻辑与App Store类似——不同开发者可以开发模块,不同本体可以调用模块,最终形成一个持续进化、共享共赢的系统社区。而这背后,正是智元所构想的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技能生态”的产业框架。
但与全开放的Linux不同,灵渠OS采取“分层开源”模式推进生态。系统将上层框架与中层模块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而底层关键安全模块则视合作深度定向开放,以保障系统稳定性与用户安全,这样既欢迎高手参与共建,也支持初创团队直接复用现成能力。
这一开源逻辑,其实是一种更现实的工程考量:只有更多开发者在灵渠OS上构建模块、分享模块,生态才具备自我驱动的可能,但同时也要防止因底层混乱导致系统失控。
之所以选择开源模式,王闯坦言:“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工具链的工作,如果只是为了公司自己赚钱,其实没必要开放。但我们始终认为,在具身智能这个早期产业阶段,共建比垄断更重要。”他将这种行为比作“给别人搭桥”,但桥建得越多,流量与路径最终也会反哺平台本身。
灵渠OS的开源,不只是一次技术战略的落地,更是一场对行业未来路径的集体押注。
它所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在这个具身智能的蛮荒时期,开发者们能否提前构建一套通用、开放、自演化的平台体系,让每一个开发者都不必从零起步,而是在一套共用的地基上,专注于各自面向的复杂物理场景落地?
这是智元的野心——也是灵渠OS能否成为“安卓时刻”的关键所在。
结语:具身智能的“安卓时刻”,从此刻开始
从远征A2的数百台交付,到灵渠OS的开源发布,智元机器人正从“造出一台人形机器人”的制造者,转变为“为整个行业打下底座”的筑基者。

它不再只是一家本体公司,不再只关注自己能走多远,而是在试图回答一个更大的问题:整个具身智能行业,如何一起走得更稳、更快。
在这个刚刚起步的时代,行业亟需一套新的“基础设施”——让开发者不必反复造轮子,不必为每一个新本体重写系统,不必孤身面对物理世界的复杂性。
灵渠OS或许不是终极答案,但它提供了一个方向:一个通用、开放、可持续演进的系统框架,一种跨设备、跨场景、跨团队的协作语言。
所谓“安卓时刻”,从来不是靠某一家企业封神,而是全行业形成共识的转折点。而灵渠OS的出现,正是共识形成的开始。
如果有一天,具身智能真的能像今天的手机一样普及,那么回望这条路的起点,或许就是此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