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儒兴科技和无锡儒兴,项目将通过扩建升级广州、无锡两个研发中心,优化研发环境、购置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现有研发部门的职能。本项目建设期拟定为 12 个月。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由公司实施,在公司现有研发部门的基础上,通过扩建升级研发中心,优化研发环境、购置先进设备,提升现有研发部门的职能。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研发水平和技术实力,进一步解决公司在实际业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为新型晶硅电池浆料产品积累技术优势,提高公司在未来新型晶硅电池浆料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45,862.02 万元,建设投资 9,718.02万元,研发费用 36,144.00万元。
3、项目实施主体、选址及用地情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儒兴科技和无锡儒兴,其中儒兴科技研发中心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瑞发路 16 号,无锡儒兴研发中心选址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张公路 47
4、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情况
本项目已取得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和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编码分别为 2303-440112-04-05-529220 和锡新行审投备〔2023〕419
5、项目环保情况
本项目已取得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和无锡市行政审批局开具的环评批复,批复文号分别为穗开审批环评〔2023〕130 号和锡行审环许〔2023〕7055 号。
6、投资项目的确定依据
(1)本次项目有利于把握国内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国内政策的推动,中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87.41GW,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92.6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光伏行业将推动光伏电子浆料行业快速发展。
(2)本次项目有利于加强公司的产能布局
在全球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持续扩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6-2022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从75GW 增长至 330.6GW,年复合增长率为 28.05%。
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浆料产业化建设项目(第一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银浆 2,500 吨,是公司进一步布局产能的重要举措。公司依托现有研发设计、制备技术和加工工艺,通过新建生产项目,全面提升产能,完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能力。
(3)本次项目有利于持续进行产品及技术研发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产品迭代和技术更新也在同步快速进行。2022 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 PERC 电池产线为主,其他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相继涌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公司主要客户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新型晶硅电池的产能释放,公司也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满足客户随着产品结构变化而更加严苛的产品要求。通过本次项目,公司拟引入先进的生产线和对应的生产设备,提高公司技术研发能力,满足公司客户日益提高的技术需求。
7、公司核心技术情况
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和铝浆是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的核心材料,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着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与转换效率。由于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和铝浆产品是配方型产品,下游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厂商各自的电池技术、生产工艺有所不同,需要电子浆料厂商不断研发、生产和调整配方体系来达到最优的应用效果。因此,原材料性能机理研究、制备以及配方技术研究对整个电子浆料行业的方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研发团队基于对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科学、半导体等学科的理解,结合不同技术类型的晶硅电池的结构特点、成分特征、制备工艺条件,从材料的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出发,从数千种材料中确定浆料产品的选材范围;凭借穿越多个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周期、持续多年深耕光伏浆料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确定各组分的基本搭配方案和各组分的用量区间;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配方,并通过自主研发测试快速确定组分的最佳搭配比例方案,形成最终配方。
上述研发框架可帮助公司适应下游快速迭代的电池工艺进展,尤其是面对下游行业对浆料的新产品需求或者新型电池用浆料需求时,成熟而高效的研发框架可帮助公司更快地适应市场竞争。公司深耕光伏电子浆料行业,核心技术涵盖了银粉体系、铝粉体系、玻璃粉体系和有机体系等配方体系各方面。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完整的原材料机理、制备与产品配方研究体系,研发工作覆盖浆料研究、制备以及量产全过程,公司通过不断深入研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
公司核心技术的具体情况如下:
(1)银粉和铝粉体系核心技术
银粉和铝粉是电子浆料体系核心的导电功能相,直接影响电子浆料的印刷性能和光电性能。在粉体体系制备方面,公司掌握不同类型光伏浆料的粉体特性,掌握不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比表面积、表面包覆物、分散性的粉体对浆料产品的影响机理,针对下游客户不同工艺晶硅电池结构特点、成分特征以及制备工艺条件,复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粉体,以提高浆料的光电性能。
并通过研究粉体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工艺参数对粉体以及浆料产品最终印刷性能和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供应商充分沟通,协助设计优化可实现稳定量产的粉体产线,最终实现浆料产品的大批量稳定生产和迭代。
在粉体体系应用方面,公司针对不同类型导电浆料的粉体,在混合搅拌前利用有机溶剂提前固液混合预处理,进一步优化粉体分散性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选取改造分散设备并调整分散参数,优化粉体环节工艺流程,提高浆料产品大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并最终提高浆料产品的印刷性能和光电性能。
综上,公司拥有适合不同导电浆料体系的粉体制备方法和工艺技术,并掌握粉体特性和其对浆料印刷性能和光电性能的影响机理,从而可选择并复配适用于窄线宽网版印刷、适宜烧结温度、良好欧姆接触以及高附着力等需求的粉体,并通过针对性的提前固液混合预处理,进一步优化粉体的稳定性,有效满足下游客户对浆料产品大批量稳定供应和产品技术迭代的需求,并已应用于所有浆料产品的生产中。
(2)玻璃粉体系核心技术
玻璃粉是电子浆料体系核心的高温粘接相,对银粉和铝粉的烧结及欧姆接触的形成有决定作用。玻璃粉体系方面,公司搭建了由 PbO、Bi2O3、SiO2、B2O3、Al2O3 等多种氧化物组成、配比的玻璃粉研发框架,满足玻璃粉体系组分的功能需求和制备工艺,其中PbO 和 Bi2O3 能够降低玻璃粉软化点和玻璃粉烧结温度;SiO2 能使玻璃粉网络结构更致密,提高玻璃粉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B2O3 能够降低玻璃粉的热膨胀系数,减少金属层与玻璃粉、玻璃粉与钝化膜之间的内应力;Al2O3 能够减弱玻璃粉与钝化膜的反应,多种氧化物的选择和配比构建了公司玻璃粉产品的底层作用机理。依托公司玻璃粉的研发框架,公司进一步掌握了 ZnO、CuO、MnO2、SrO2、TiO2等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氧化物对玻璃粉的影响机制,在玻璃粉体系底层研发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玻璃粉的化学稳定性,优化玻璃粉软化点,改善流平性能,降低无机粘合剂的热膨胀系数以提高热稳定性。
公司针对不同工艺晶硅电池光伏浆料研发添加和测试不同氧化物,复配多种规格玻璃粉,具备完整的玻璃粉体系研发能力和迭代能力,能够快速实现不同太阳能电池工艺对于浆料欧姆接触能力和烧结窗口的差异化需求,最终满足下游客户对浆料产品大批量稳定供应和产品技术迭代的需求。
在玻璃体系方面,公司掌握适合不同导电浆料的玻璃粉体系配方结构和玻璃粉体系制备工艺。公司拥有定制化能力,针对不同的电池片定制优化不同的玻璃粉体系。
(3)有机体系核心技术
有机载体作为承载粉料体系和玻璃体系的关键组成,使贮存状态下浆料中的银粉、铝粉、玻璃粉、添加剂等易团聚的固体粉末均匀分布,保持悬浮状态,印刷时使浆料均匀涂布于硅片上,对电子浆料最终的印刷性能和印刷质量有较大影响。
有机体系中包含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有机溶剂指酯类、醇类、醚类有机物,添加剂指一种或多种起到特定效果的有机物。公司在多种有机物中,反复测试并搭建了由酯类、醇类、醚类等多类有机物组成的有机溶剂研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导电浆料,自主组合测试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包括增稠剂、表面活性剂、触变剂、增塑剂等,从数千种有机物中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出符合下游不同客户电池需求的添加剂组合,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组合的最佳配方比例,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电池各类型浆料有机体系的印刷需求。
依托公司有机溶剂的研发框架和对添加剂的理解,公司进一步研发调整不同类型导电浆料中有机溶剂的配方和添加剂的含量,掌握多种类型有机体系的复配技术,具备快速、完整的有机体系研发能力和迭代能力,能够快速实现不同电池工艺对于浆料印刷的差异化需求,最终满足下游客户对浆料产品大批量稳定供应和产品技术迭代的需求。
在有机体系方面,公司掌握适合不同导电浆料的有机体系。公司通过优化完善不同浆料的有机溶剂、流变剂、润滑剂、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载体,并优化有机载体的生产工艺,推出满足不同印刷需求的有机体系,提升晶硅太阳能电池性能。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