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机器人大会,大家都把“想赚钱”写在了明面上

有界UnKnown 2025-08-12 09:59

资讯配图

图片由「有界Unknown」在大会现场拍摄

©有界UnKnown原创

作者丨山茶
编辑|钱江

8月8日到11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作为长期关注机器人行业的公众号,「有界UnKnown」已经连续四年参与这一盛会,而今年的感受格外不同。


从今年的大会,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整个机器人行业迸发的蓬勃生机,也能感受到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正日益紧密。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尾声,我们跟大家聊聊今年的所见所感。完全是主观体验、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拍砖。


资讯配图

一个关键字“多”


和往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相比,今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多”,这个“多”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人多,二是参展企业多。


人多表现在参展观众的热情上。


我们在8月9日中午才姗姗抵达会场。虽然正值午餐时间,但从地铁和各类车辆下来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会展中心旁的红绿灯路口排起了长队。


资讯配图


到了场馆内部,人流显得更加密集,几乎称得上是摩肩接踵,举步维艰。从直观感受上看,今年的拥挤程度要比去年高出不止一倍。


资讯配图


这里说的是拥挤程度,导致的原因可能是人流增加了,也可能是大家在场馆停留的时间更长了,总之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机器人展会的热闹。


而这种热闹,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和孩子带来的。我们能够感受到,今年的“小观众”要比往年明显增多。记得还是7月底的时候,我就曾在地铁上听到有一位母亲向朋友询问机器人大会的情况,想要带着孩子前往。


我讲这些,是我觉得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话题。它褪去了高精尖科技的神秘,以一种更亲切、更直观的方式成为了大多数人可目睹,可触摸的事物。


两年前,我们在机器人大会场馆看到的参展人员,大多数还是西装革履的专业人员,在这里寻找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而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北京市民周末的亲子活动场所,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往往是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人们生活、融入这个社会,找到真实应用场景的第一步。


参展企业的“多”则体现在场馆的变化上。


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馆每年都是固定的,除了专业观众的会议区之外,会场设有A、B两个主场馆,以及旁边一个单独的,更加低矮的C场馆。


往年,在A、B场馆的边缘地带还能看到不少几平米的小展位,如今这些展位基本上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十几平米的特装、大型展位。


C馆因位置独立,往年一直是最冷清的一个馆,场馆内容也相对边缘。比如,前年主要展示的是军用无人机、消防机器人,以及驱动、轴承、减速器等零部件企业;去年则多了一些销售望远镜的参展商,占据了不少好位置。除此之外,C馆每年还是少儿科技交流的固定场地,例如每年都会有穿越机表演等活动。


总而言之,长期以来C馆都是一个边缘场馆。但今年C馆的景象完全不同,各类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排而立,虽然展位比A、B场馆的企业要小,但专业程度却一点不亚于A、B场馆。这也导致今年C馆的人流一改往年的冷清而变得热闹非凡。


而从观众的变化以及参展企业的增加来看,其实都说明这两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渐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开始投入其中。


而这种变化,也说明整个机器人行业完成了一种更新换代。


我仍然记得,四年前第一次参观机器人大会时,整个场馆还在以应用场景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建筑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柔性机械臂等门类都有自己的专属展区。


而如今,这些传统分类模式已经被完全打破,曾经参展的许多企业也都在这两年的展会中逐渐消失,只剩下零星几个头部企业还在展区坚持。


两年下来,围绕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几乎给整个机器人大会完成了一次全面的更新和再造。


资讯配图

一个关键词“娱乐化”


走进展区,除了“挤”之外,今年第二个直观感受就是“吵”。感觉这里不是一个行业展会,而更像是环球影城,或者欢乐谷。


“吵”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它是整个大会气氛热烈的表现。而“吵”的源头,则来自于几家机器人企业的全力整活。


京东今年成了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把整个直播带货的卖场搬到了机器人大会现场,喊出了“买机器人就上京东”的口号。而在京东隔壁,宇树科技在现场摆起了擂台,人形机器人的对抗拳拳到肉;


资讯配图


宇树科技的对面,众擎机器人干起了“团播”和人类演员一起跳舞、走猫步。再往旁边,加速进化在现场组织了足球比赛,主持人专业解说不断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隔着很远,都能听到小观众们异口同声为机器人加油的声音。


资讯配图


娱乐化,成为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当然,这也是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这两年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从去年开始,为了获得更多关注,人形机器人企业就纷纷开始各种整活。从宇树登上春晚出圈,到北京亦庄举办的第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再到加速进化的足球比赛,以及宇树机器人拳击比赛....


人形机器人画风逐渐从去年的进厂打工转变成了今年的“下海卖艺”。


可能会有人说,人形机器人做这些多少有点“不务正业”。但实际上,“整活”确实已经成了如今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生存之道。


首先,整活能够直观体现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实力。


比如,半程马拉松可以检验人形机器人在持续环境感知、实时动态平衡、环境适应、能量管理、步态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叠衣服则能展示其在柔性物体处理上的高精度、自适应控制能力。


我仍然记得,去年人形机器人基本还是以行走展示为主,而且行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工程师扶着,大部分机器人都还只能短暂展示,然后就会被挂在架子上成为“一个花瓶”,营业5分钟,充电两小时。


但今年,人形机器人的“花样”已完全不同——T台走秀、跳舞、打拳、踢足球、抓取物品、调咖啡等场景,都体现出人形机器人这一年多来在人机运控、自适应性、能源管理等方面的长足进步。


其次,整活也是现在人形机器人企业保持热度和公众关注的必要手段。


毕竟在商业化还没有全面落地的当前,大多数机器人企业都还需要依靠融资生存,而庞大公众关注度则是机器人企业持续做大估值,推进融资的底气。


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整活也是机器人企业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方式。


这件事情说来有趣,在人形机器人刚刚兴起之时,大家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设想还是家庭保姆、汽车工厂里的搬运工、或者某个流水线上的零件转运工作。无论是马斯克豪言的未来人手一台机器人,还是明星机器人企业争先恐后的进厂打工,都在说明的这个问题。


但从这两年的技术发展来看,现在机器人无论是在工厂里搬运、挑选零部件,还是在家里叠衣服、打扫卫生,都不比我80岁的奶奶更加灵活。


但就在大家准备对人形机器人提出质疑时,一些无心插柳的工作却开始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救命稻草。


过去两年里,人形机器人最赚钱的场景不是进厂打工,也不是在家里当保姆,而是依靠租赁在景区表演节目,扮演NPC,与游客合影等等。


更专业的例子是,环球影城的擎天柱、威震天,正是当前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而如今,新兴机器人企业也开始涌入这一赛道。


资讯配图

一个心思,大家都把“想赚钱”写在了脸上


除了娱乐化,今年更加明显的感受是,大家都更想赚钱了。


比如一家灵巧手公司,将巨大的价格海报打在了展位最显眼的位置:单只灵巧手售价仅1.8万元。有企业将“全国招募代理商”的易拉宝摆了满满一排,并留下二维码期待大家私下联系。有企业在大会现场诚招销售、销售合作伙伴、还有企业直接把购买链接贴在了机器人胸口,直言:扫码提前拥有我!


资讯配图

如果说去年、前年大家还普遍专注于技术,对“赚钱”的想法藏着掖着,努力保持矜持和克制的话,那么今年,各大企业就几乎已经把“想赚钱”写在了脸上。


资讯配图


这种变化更微妙的地方,体现在EX机器人的位置上。


EX是一家仿生机器人公司。过去几年,因其机器人仿真、拟人的形态,一直是世界机器人大会最受关注的焦点。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之前每年EX的展位都会被放在大会展馆最显眼的位置,让观众一进门就能看到。


而EX也不负众望,几乎每年都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大会最吸引人、最有看点的节目。但今年EX机器人并没有参加展出,而是默默地将阵地转移到了两公里之外的机器人餐厅。


这是今年7月底新开的机器人主题餐厅,位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楼下。大会结束之后,我们特地去了现场体验参观。


进入餐厅大门,两个来自EX的调酒师模样的机器人作为前台在负责接待,食客可以通过按钮与机器人进行语音对话。


资讯配图


在餐厅四周,装扮苏东坡、牛顿等各种形象的机器人作为展品。而在旁边角落,还有一个员工操纵一个来自云深处的机器狗,它穿着恐龙的皮肤摇摇摆摆地向食客“求贴贴”。


机器人成为这家餐厅最重要的一个卖点,配合人形机器人大会这个节点,这家餐厅虽然不太好吃,但生意却异常火爆。我们下午四点左右抵达餐厅,但却被告知当天的所有主食早在中午的时候就已经被团餐预定完了,只剩一些小食。


所以说,虽然“下海接客”或许并不是产业界对人形机器人的最初设定,但起码从目前来看,这确实是现在人形机器人最成熟的商业化应用,并且确实十分赚钱。


从花钱参展,到营业赚钱,EX的变化或许可以看出一些机器人行业的趋势。


事实上,类似机器人餐厅这样的落地应用落地,也正在从餐厅延伸到更多、更广泛的场景当中,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其中。


比如这次在机器人大会现场,我们也看到许多类似的企业,隐隐有支撑成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主流应用场景的趋势。他们主打文旅场景,提供一比一的仿生机器人,它们有穿着藏袍的小卓玛,有一身职业装的销售、甚至还有屈原、唐太宗这样的历史知名人物,可以适应服务员接待、博物馆解说员、景区导游等岗位。


资讯配图

这次机器人大会,我们在现场也见到了一家名叫博涛科技的企业,他们在展位上就展出了一个和环球影城擎天柱基本相似的机器人。而从企业的介绍来看,他们的机器人已经在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四川成都的融创文旅城、山东台儿庄等全国多个多个知名文旅项目中落地。


资讯配图


近两年来,沉浸式主题乐园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比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河南的万岁山等等都成为现象级的文旅标签,而机器人显然可以为这些景区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而景区也成为机器人们实现商业化落地的第一站。


资讯配图

人形机器人,距离爆发还远吗?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在资本市场上异常活跃。前有智元机器人以21亿元入主上纬新材,引发股市震动;后有宇树科技多次传出上市消息。


融资节奏同样迅猛。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7月,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发生107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金额约278.79亿元(不含未披露金额),这一数字已远超去年全年。


然而,比资本热度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华为、腾讯、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正式下场。回顾各行业的发展史,大厂的动作一向审慎而有分寸——它们资金雄厚、场景丰富,在大多数赛道里往往能够“后发先至”。


在行业早期尚未验证可行性时,大厂通常保持观望,通过早期投资卡位以跟踪动态;一旦确认行业可行且与自身业务高度协同,就会迅速组建团队、重金投入,并借助资源优势直奔行业头部。


今天的机器人行业正呈现这种趋势。随着京东、阿里、腾讯等巨头亲自入局,行业格局正被重塑:过去初创企业齐头并进的“同一起跑线”已被打破,竞争将更加激烈,时间窗口也被大幅压缩。


另一方面,大厂带来的不仅是竞争,还有确定性的落地场景——比如京东的零售配送、美团的外卖业务。这些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清晰的应用方向。只要技术企业能啃下这些应用难题,就可能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


可以说,随着大厂的正式入局,人形机器人的“草莽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围绕落地和应用的硬碰硬较量——唯有在这场真刀真枪的竞争中,才能跑出真正能够带领行业走向成熟的领军企业。资讯配图


*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END - 

欢迎添加微信:cyxx-z

加入「有界UnKnown」科技交流群


资讯配图
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只是表面热闹?
一场马拉松,“绊倒”人形机器人
“消失”的日本人形机器人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机器人鼓手能演绎摇滚、爵士等多风格曲目,节奏精准度超 90%
宇树参赛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周鸿祎与机器人PK球技,网友:国足的希望就寄托到机器人身上了
对话美国机器人专家Jeff Burnstein:中美机器人发展有何不同?
【海外资讯】蚂蚁机器人超50台AGV落地韩国某跨境电商仓;机器人企业OpenMind融资2000万美元
【机器人】清华00后团队造人形机器人,再获两轮亿元级融资!
T-RO收录!清华团队可编程平台实现磁流体液滴机器人微尺度 “群体智能” 突破
连下千万级大单!人形机器人“大订单”时代来临?
世界机器人大会:笨拙的今天,与狂奔的明天
总额超260亿-盘点全球移动机器人领域融资TOP10企业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