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未来已来?
清晨,城市还未完全苏醒,无人机轻盈地穿梭在楼宇之间,将新鲜的早餐准时送到上班族手中;午后,游客们乘坐着小型直升机,俯瞰着壮丽的山河,感受着低空旅游带来的独特体验;傍晚,物流无人机忙碌地运送着包裹,高效地完成 “最后一公里” 配送 。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低空经济,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正悄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简单来说,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在低空领域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了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及综合服务等多个产业,广泛应用于农林作业、旅游、物流、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 。从无人机送货、低空旅游,到航空测绘、电力巡检,低空经济的触角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速览
近年来,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顺丰、京东等物流巨头纷纷布局无人机物流,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无人机成功解决了 “最后一公里” 配送难题 。比如,在云南的一些山区,顺丰运用 “无人机 + 全货机” 的运输模式,将新鲜采摘的春茶快速送出大山,让全国各地的茶客能第一时间品尝到新茶。又比如,2024 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正式启动,深圳与中山之间实现了 1 小时内点对点无人机配送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构建起了两地的 “空中深中通道”。
低空旅游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张家界,游客乘坐直升机便能从独特的视角俯瞰奇峰异石,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三亚,低空跳伞项目让游客在空中尽情享受刺激与自由,将美丽的海景尽收眼底 。这些低空旅游项目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张家界为例,其推出的 “City Fly” 低空旅游项目,游客可乘坐直升机俯瞰索溪河、宝峰湖等核心景点,以 “飞鸟视角” 感受三千奇峰的壮美,成为全国低空文旅的标杆案例。
应急救援是低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又一关键领域。在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低空飞行器能够迅速抵达现场,开展灾情侦察、物资运送、人员救援等工作 。在 2023 年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救援中,翼龙 2 固定翼无人机长途飞行 600 多公里抵达现场,为灾区提供了通信保障,让救援指挥得以顺利进行;在 2024 年广东韶关暴雨灾害中,大型长航时无人机搭载移动公网基站,为通信中断的受灾村庄恢复了公网信号 。这些案例充分彰显了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 5059.5 亿元,增速为 33.8%。中国民航局更是预测,到 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巨大潜力。
基建是低空经济的 “地基”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犹如低空经济的 “地基”,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安全性,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进入低空经济领域,从而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场和起降点、空管设施、维修和保障设施等。
机场和起降点:飞行器的 “落脚点”
机场和起降点堪称低空经济的 “命根子”,其重要性如同城市里的地铁站和公交站,是低空飞行器的 “落脚点” 和 “出发点” 。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对起降场地的要求各有差异。常见的无人机较为灵活,一块平整的空地或许就能满足其起降需求,使其得以 “大展身手”;而小型飞机、直升机这类 “大块头”,则对机场跑道和配套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更为专业的场地条件 。
在旅游景区,低空旅游项目日益火爆,游客热衷于乘坐直升机从高空俯瞰壮丽山河,感受独特的视觉震撼。然而,倘若没有合适的直升机起降点,这一业务便难以开展。规范的起降点不仅是游客安全的重要保障,还能显著提高运营效率。随着低空旅游市场的持续扩张,对起降点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若不提前做好布局规划,就如同在繁忙城市中缺乏足够停车位一般,飞行器将面临飞不起来也落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
在偏远地区,小型机场和起降点同样能发挥关键作用。以往,物资运输主要依赖公路,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导致道路中断,物资便难以送达。而有了低空运输通道后,小型飞机或无人机便可迅速出动,及时将物资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2024 年,在新疆若羌县举办的全国首批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就着重提到了要加快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的建设,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低空物流和旅游需求。所以说,机场和起降点就像是低空经济的 “高速路”,只有路修好了,经济发展这辆 “车” 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空管设施:天空中的 “交警”
如果把机场和起降点比作是低空经济的 “高速路”,那么空管设施就是这条 “高速路” 上看不见的 “导航员”,更像是空中交通的 “交警” 。广阔天空中众多飞行器往来穿梭,倘若缺乏统一的指挥与调度,场面必将混乱不堪,甚至可能出现 “空中撞车” 的危险情况 。
空管设施主要通过雷达、通信设备和指挥控制系统,时刻密切关注每一架飞行器的位置和状态 。以无人机配送为例,无人机要将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客户手中,高精度的导航和空管系统必不可少。否则,无人机可能会迷失方向,误飞到别人家院子里,或者与其他飞行器惊险 “擦肩而过”,后果不堪设想 。
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的不断攀升,空管压力也日益增大,这与城市中汽车增多导致交通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类似 。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升级和完善空管设施,以应对愈发复杂的低空飞行环境 。
空管设施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高低空飞行的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飞行路线和时间,飞行器能够有效避免拥堵,节省飞行时间和成本,这对于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行业而言,能大幅提高运营效益 。例如,一架执行低空旅游任务的直升机,若能在空管的精准指挥下,避开其他飞行器,选择最佳飞行路线,不仅能让游客欣赏到更多美丽风景,还能缩短飞行时间,从而在一天内接待更多游客 。2024 年,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就进行了国内首次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与安全核心技术验证试验,通过先进的空管系统,实现了 103 架无人机在划定的 4 个空域层次中自如穿梭,完成了巡线测绘、物流配送、城市感知等多场景试飞,为低空经济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维修和保障设施:飞行器的 “充电站” 与 “医院”
飞行器如同汽车一样,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维修和保障设施就如同飞行器的 “充电站” 和 “医院”,能够确保它们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在低空经济领域,飞行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一旦一架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故障,不仅会耽误工作进程,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
对于小型飞机和直升机来说,专业的维修保障更是不可或缺 。这些飞行器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维护 。一个完善的维修保障体系,不仅要有先进的维修设备,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并遵循规范的维修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 。
完善的维修保障体系除了能确保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外,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比如飞行器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维修技术培训等 。这些产业的兴起,不仅能为低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如同汽车维修行业围绕汽车维修保养衍生出众多上下游产业一样,低空经济的维修保障领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重庆大足区,就依托当地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了停机坪及停机库,同时发展了飞行器的维修保养业务,吸引了众多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基建不足带来的 “成长烦恼”
尽管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如同成长中的 “烦恼”,制约着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通用机场数量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仅有 451 个通用机场,与美国的约 2 万个通用机场相比,差距巨大 。机场数量的短缺,使得许多低空飞行器面临 “无处可落” 的困境,严重限制了低空经济的业务拓展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乏通用机场,低空物流难以开展,物资运输效率低下;在旅游景区,没有合适的机场和起降点,低空旅游项目也难以落地生根 。
空管设施落后也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部分地区的空管系统无法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度,导致飞行冲突时有发生,安全风险增加 。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城区,无人机数量众多,但空管设施却难以满足对这些无人机的有效管理,容易出现无人机 “乱飞” 的情况,不仅影响城市秩序,还可能对地面人员和设施造成安全威胁 。
维修保障能力弱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的维修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专业的维修人员短缺,维修设备也相对落后 。这使得飞行器的维修成本高、周期长,影响了其正常运营 。一些小型飞机在出现故障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维修机构和专业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维修,导致运营中断,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不仅限制了低空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增加了低空飞行的安全风险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
各地基建行动与突破
面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不少地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进展,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堪称先锋,其动作频频,成效显著 。2024 年 7 月 31 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 (2024—2026 年)》,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 “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在这份方案中,深圳规划新建各类起降点多达 1239 个,总规模达 1261 个,涵盖通用机场、直升机和载人 eVTOL 起降场、低空物流运输起降设施网、社区配送起降设施网、城市治理起降设施网等多个方面 。其中,直升机和载人 eVTOL 起降场的建设充分考虑到了商圈、CBD、产业园、医院、枢纽、景区、公园等场所的需求,新建 174 个起降场 (点),总规模达 283 个 。在低空物流方面,新建 159 个起降点,总规模达 205 个,旨在搭建覆盖全市、连接湾区、快捷高效的空中物流运输网络 。深圳还计划建设低空智能融合系统 (SILAS),到 2026 年底前,实现对全市重点低空空域 7×24 小时的全面监控,具备超过 1000 条客货运低空航线、300 万架次 / 年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低空飞行 。这些举措为深圳低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江苏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 。2024 年 11 月 26 日,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该中心是江苏省政府授权运营的省级低空飞行服务机构,协助承担全省低空空域的协同运行和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工作 。江苏省还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提出到 2030 年,要建成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江苏指导各地做好布局规划,统筹布设站点,适度超前布局各类起(备)降场(点)、充电场等配套设施 。同时,创新利用北斗数据链、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5G/5G-A、通信感知一体化、低轨卫星等技术,有序建设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和情报等设施 。江苏移动也积极协同各方,利用 5G-A 通感一体基站等技术,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通信和感知服务,有效保障低空空域安全 。通过这些努力,江苏正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
广东也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广东将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完善地面起降设施网 。一方面,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停机库、能源站、气象站、固定运营基地和航材保障平台等地面保障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各地市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无人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按需建设小型起降点、中型起降平台、大型起降场,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有人机与无人机兼顾的起降点网络 。广东还计划汇聚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低空飞行空域等数据,构建全省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化基础支撑 。通过这些措施,广东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基建助力低空经济腾飞的未来蓝图
展望未来,在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下,低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随着低空物流网络的逐步覆盖,无人机配送将成为城市和乡村物流配送的重要方式,实现货物的快速、精准送达 。低空旅游也将更加普及,人们可以轻松乘坐直升机、eVTOL 等飞行器,从空中领略世界各地的美景 。低空经济还将在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电力巡检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
要实现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目标,基建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通用机场、起降点、空管设施、维修保障设施等建设步伐,完善低空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 。还需加强技术创新,推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建作为低空经济的 “地基”,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面对当前基建不足带来的挑战,各地积极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望未来,随着基建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