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02 - 今天,发布了首款能够自主折叠衣物的人形机器人

智能情报所 2025-08-13 16:10
资讯配图

Figure 公司近日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 Figure 02 的一项功能突破:全自主折叠衣物。

这款机器人所使用的,是与先前在物流领域工作的机器人完全相同的 Helix 模型。

它的底层架构和超参数都未作任何修改,成功的秘诀仅仅是注入了全新的数据。

当灵巧双手遇上柔软织物

对于机器人而言,折叠衣物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因为它需要处理形态不定的可变形物体。

织物会产生自我遮挡,机器人必须持续不断地重新抓取,这极其依赖精细、实时的触觉反馈。这些难题,让传统的刚性物体模型完全失效。

这背后是著名的莫拉维克悖论:

机器人能轻松完成精确计算的杂技,却在爬楼梯、做家务等简单任务上举步维艰。

因为真实家庭环境需要的,是复杂的感知能力和灵巧的双手,而这比抽象推理更难实现。

这次的成果恰好印证了此悖论。毛巾随时变形,抓握点不断移动,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机器人需要极致的指尖控制力,才能实时追踪边缘、捏合角落、抚平织物。

Figure 的 Helix 模型是一个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它将摄像头图像和人类指令,直接转化为机器人的具体动作。

它以端到端的方式运行,不依赖任何物体级别的几何模型。因此,它能直接从真实案例中学习,而不是依赖死板的布料模型

凭借全新的数据集,原本只会搬箱子的神经网络,现在学会了从一堆衣物中精准拾取、动态调整策略、从失误中恢复、理顺边缘并最终完成折叠。

这正是在同一个人形机器人上实现的「纯数据驱动式」的能力迁移。

通向家用机器人的路径

在我看来,莫拉维克悖论的本质依然成立。人类拥有数百万年演化出的、连接着高速感知和指尖控制的神经网络,机器人则没有。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端到端的策略,加上大量真实世界的轨迹数据,正在为机器人处理可变形物体、应对杂乱场景和执行恢复操作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这与谷歌 DeepMind 的 RT-2 等前沿模型所遵循的思路一致:将视觉和语言直接映射为行动,让控制器去内化那些传统编程逻辑难以描述的复杂细节

早年在伯克利大学的折叠机器人,处理一件衣物需要数分钟,这作为技术演示尚可,却远不具备实用价值。

如今,Figure 的成就揭示了一条新路径:将机器人的灵巧性,视为一个可以通过数据解决的学习问题,而非一个需要手动设计的工程难题。

未来的障碍主要在于提升速度、覆盖更多边缘场景,以及在不同面表和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成功率。

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数据、更灵敏的触觉反馈和更低延迟的控制系统来解决。这需要的是稳步的工程推进,而非魔法般的奇迹。

此外,Figure 机器人也在不断扩展其与人类的自然交互能力。Helix 模型已学会在与人互动时,保持自然的眼神接触、进行目光交流,并使用习得的手势。

参考资料:https://x.com/Figure_robot/status/1955290971660251220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移动机器人挺进具身时代?京东物流、仙工智能、赛那德等亮相WRC2025
这家工业机器人龙头超3000万拿地!用于超级工厂建设
不止北京,这些城市已经有了机器人4S店
科技快讯 | 罗马仕重启招聘;小米汽车回应“未收车先结清尾款”;AI 聊天机器人 Claude 新增跨平台记忆...
不只“才艺”,更要“实干”,四川人形机器人如何突围?
智元又投一家环卫机器人企业 母公司两日累计涨幅高达38%!
宇树参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竞赛日程来了!
2025WRC国家队大盘点-各地机器人创新中心表现
机器人芯片大爆发?为时过早!
零售价8.8万-100万元 数十款人形机器人售价曝光!涉及Gabot G1、Moz1、Walker S1、Booster T1等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