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海预计第三季度AI服务器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70%。
鸿海公布其截至六月的季度利润增长27%,超出市场预期,并预测其关键的AI服务器业务销售增长将加速。
作为英伟达公司服务器和苹果公司iPhone的组装商,鸿海报告期内净利润为443.6亿新台币,超过了分析师平均预测的361.4亿新台币。该公司此前已报告该季度销售额增长16%。
鸿海上半年营收3.44万亿元新台币,上半年净利864.7亿元新台币。鸿海第二季度营收1.79万亿元新台币,预估1.79万亿元新台币;第二季度毛利率为6.33%,上年同期6.42%。
鸿海预测,当前季度用于人工智能任务的服务器营收将实现170%的增长。在消费电子技术需求疲软的背景下,AI服务器已成为其增长引擎。鸿海于表示,目前预计包括iPhone组装在内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业务今年将出现下滑,而非此前预期的保持稳定。该业务板块还面临美国政府可能征收的关税。
这家中国台湾公司有相当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苹果公司,并且已表示,尽管2025年整体销售额仍将增长,但增速将低于此前的预期。
在试图使其制造版图多元化的同时,鸿海也正在应对突发且不可预测的地缘政治转变。该公司在五月份下调了其全年营收指引,理由是中美贸易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宣布计划对半导体进口征收100%的关税,不过他承诺将豁免那些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公司。
新台币的升值也对鸿海的财务状况构成压力。该公司高管曾估计,年均汇率下新台币对美元每升值1元,将导致鸿海营收减少约3%。
鸿海也一直在寻求扩大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业务版图,公司将此视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引擎,尽管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8月早些时候,鸿海表示已达成协议,将以3.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的一家前汽车工厂,包括其机械设备,但表示将继续使用该场地生产符合其战略重点的更广泛产品。
鸿海也在其他领域超越了其作为iPhone组装商的传统角色。上个月,它与工业电机制造商东元电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数据中心。
与东元电机的合作
7月30日,鸿海与东元电机通过股份互换的方式宣布建立战略联盟,整合双方在机电系统和ICT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在快速扩张的标准化模块化AI数据中心市场中寻求机遇。
此次合作将助力鸿海“3+3+3”战略,并为未来更广泛的合作打开大门。
东元电机董事长利明献表示,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改变全球供应链,并催生新的合作模式。他补充道,与鸿海的合作将使东元电机的业务范围从低碳智能工厂和能源服务拓展到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公司开拓尚未开发的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东元电机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子公司Teco-Westinghouse提供美国制造和本地服务能力。结合鸿海在美国的生产布局,此次联盟将支持两家公司实现本地化制造和重组全球供应链的战略,以支持AI基础设施的增长。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强调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规模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并指出在计算基础设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模块化设计至关重要。他表示,鸿海在人工智能服务器机架制造方面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及与领先云服务提供商(CSP) 的紧密联系,使其拥有进一步提升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刘扬伟补充道,鸿海计划将业务从服务器组件扩展到全面的数据中心开发,并利用东元在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交钥匙解决方案。
他们的首个项目预计将与美国主导的“星际之门”计划(一项大规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紧密结合。
此次联盟标志着鸿海的业务拓展,从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器和机架扩展到提供全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机电系统(M&E)系统整合成完整的基础设施套件。
鸿海的目标是从专注于服务器和机架的11级垂直整合发展到涵盖数据中心建设的12级垂直整合。这包括电力工程、先进的冷却系统和结构集成,以提供具有全球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的模块化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由服务器、冷却系统和不间断电源(UPS) 等室内设备以及外部电力基础设施组成。这些领域与鸿海和东元的核心优势相契合。双方计划携手提供端到端、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满足全球部署的需求。
双方的联合市场战略涵盖中国台湾、亚洲、美国和中东地区——这些地区正在加速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自主计算能力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