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泳池机器人厂商不代工不外包,自建泳池灌水狂测,进军小型潜水艇赛道
某泳池机器人创始人非常专注自己的主业,从来不搞什么代工验货、第三方质检,全是内部团队自己干,每一台机器都实打实跑一遍测试。创始人还在海外专门弄了个塑料泳池,天天灌成吨的水做测试,产生的水费都是一大笔账。极端环境测试也不少,创始人最开心的就是遇到台风和暴雨,有时候还会往水里丢树叶、头发等杂物,测试清洁效果是不是真抗打。
这位创始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生意人,性格张扬偶尔吊儿郎当,但又实打实的做事。大亚湾送了他一套房,位于生态合作区,环境特别好,海景也漂亮,他就整天带着人玩。但玩的同时也没忘了干正事——在大亚湾开了个新的实验室,想做小型潜水艇,专门卖给旅游景点。他有相关研究背景,对声纳这方面很懂,打算先投2000万把原型做出来。(泳池机器人一年之内从蓝海进入你争我赶白热化阶段,雷峰网将推出泳池机器人深度调研,欢迎添加 Yukuaikuaier 交流)
小家电企业战略误判,第二款产品净亏损八千万
某小家电公司23年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功能上有些独创之处,刚上线时有一波势能,不少消费者愿意买单,老板也特别乐观,直接找供应商下了200万的零件。去年618,这个产品砸了2.5亿的营销费用,请了一批网红明星来站台,还备了两、三亿元的货放在仓库,结果扑街了,GMV和ROI转化都很差。到2024年底时,这款产品净亏损八千万。
此外,老板一直坚持产品要在自己的工厂生产,所以有个工厂专门用来生产新品,但却高估了新品的出货量,以至于工厂的空置率极高,导致分摊到单件产品的成本从几块钱飙升到几十块。
该公司第一款产品因抢占市场空白,加上产品和营销给力,赢得了市场和声量。第二款产品发布时,外面已经是一片红海,未来是否能逆风翻盘?(小家电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否有更多解法,请添加微信 Yoland_Zuu探讨)
清洁品牌跨界做3C硬件“先拉订单后研发”,老板怒批团队不专业
清洁品牌的某跨界消费硬件业务线毫无进展,产品定义都出不来。好不容易进来一群有实力的产品经理,进来前说的是做旗舰级产品,能够从0到1,进来之后才发现对接ODM,这帮人直接傻掉了。不仅如此,部门里派系林立。该业务年初的目标是尽快拓展团队,而后老板又说现在他们是成本部门,要赶紧出产品创营收。
该品牌的商业逻辑也很有意思,让销售先出去谈业务,不管是刷脸还是PPT,让渠道先把订单下了款付了,再来做产品。这明显是用做家电的思路来做产品,但在该领域行不通。当然这其中也有销售的问题,对整个销售体系认知不足,甚至给不到老板靠谱的信息,气的老板直接在群里开喷。(该企业更多跨界故事,欢迎添加 Yukuaikuaier 交流)
合作不到半年就变卦,3D打印机公司终止激光雕刻机公司投资合作,创始人弟弟另起炉灶做竞品
在“3D打印+激光雕刻”这种多合一的产品路线火起来之后,某激光雕刻机公司投了一家3D打印机公司,打算一起合作做个双品牌,提升双方声量。早在今年4月份,双方就官宣了合作的事情,并且承诺前者不做3D打印机,后者也不碰激光雕刻机。
但合作不到4个月,双方就闹掰了,开始互抢饭碗。3D打印机公司内部开完会后表示不要对方的钱了,自己下场做激光雕刻机。目前该3D打印机公司发布的产品,删掉了激光雕刻机公司的标识,并且创始人弟弟单独出来做激光雕刻机,产品已经上线了。(这两家公司分道扬镳之后,在新领域又有多大胜算?欢迎添加微信 ydinitialheart 交流)
个护公司产品专利保护不到位,友商不仅复刻新功能还顺势黑一波
某个护公司在电动牙刷上开发了一项新功能,但公司没有及时申请发明专利,也没有申请商标专利给自己建立护城河,导致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仿品,还没法告对方侵权。
据说刷头里面配有金属片,本意是防震动,但却被友商抓住机会,以金属片会打牙为由做了很多黑公关,该公司为解释此事在营销上花了不少钱。本想一招制敌,抢占电动牙刷市场,没想到却被对方反将一军。(更多个护公司之间的商战,欢迎添加微信 Yolanda_Zuu 交流。)
智能电器公司海外一把手频繁换人,内忧外患叠加之下净利率直线下滑
智能电器领域的几家品牌在海外市场产品价格上的不断较量对最早出海的智能电器公司造成了不小压力。2023年前后,该智能电器公司的国内销售负责人被调任全球销售负责人,老板定了非常高的目标,可以说是既要又要还要。这位负责人压力非常大,做了一年多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退居二线后不久便离职了。之后公司内部也做了组织上的调整——BU化,又提了个人作为清洁电器BU的Leader。
这时候拔上来的救火队长,首要任务是把下滑的海外份额给止住,为此公司管理层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去调价格。此番战略调整之后公司付出的代价也挺大:24年三季度以来,利润率直线下滑,原先还有20个点的利润率,今年一季度应该就8个点左右,难以回归曾经的辉煌。
救火队长干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止住了下滑的份额,但之后也交出去了,觉得自己不太能适应当前的海外商业竞争环境,毕竟自己并非管理型、营销型、销售型人才,不想搭这个草台班子。(关于智能电器公司管理变动与市场竞争的更多消息,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互通有无)
智能庭院机器人公司保密要求特别严格,创始人不爱让外界知道公司动向
某智能庭院机器人公司保密要求特别严格,就连部分投资人获取信息也要托关系多方打听,创始人的风格就是不爱让外界知道自己在干嘛。该公司目前也暂无融资需求,或与其业绩增长有关。
据悉,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经出货10万台+,有消息称其还有个20万台的大单子,新工厂正在做。知情人士表示如果是真的话,该公司直接成行业第一了,但此前盛传的高额订单协议,业内人士则认为PR成分多一点。(关于智能庭院机器人公司业绩、订单与行业格局的消息,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互通有无)
激光雕刻机公司核心技术外泄,被竞对抢先发布高度相似产品,无奈取消新品上市计划
某激光雕刻机公司因内部保密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核心技术外泄,造成重大损失。该公司一名项目经理被竞争对手挖角,并迅速成为对方的技术合伙人。更严重的是,在该公司即将推出新品之际,竞争对手抢先发布了一款高度相似的产品,迫使该公司不得不取消原定上市计划。从此之后该公司的管理变得非常严格,也在逐渐完善防泄密制度。(智能硬件领域不少有实力的新公司逐渐冲出水面,欢迎添加 Yukuaikuaier 交流)
储能巨头靠天时吃饭,驱动力主要来自天灾战争,户外经济占比1/3都不到
某储能巨头的核心品类是户外移动电源,这个赛道没人与其竞争,主要靠的就是天时,剩下的交给渠道。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俄乌战争、美国洪水台风、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户外经济连1/3的占比都不到。
工业制造商自掏腰包跨界做割草机,拒绝贴钱冲量
一家深耕基础工业制造的中国企业,凭借其在美国、加拿大高端别墅市场的客户积累,瞄准了他们的割草业务,在海外合伙人的建议下,决定跨界试水智能割草机——不融资、不烧钱,目标很务实:投400-500万,一年卖2000台左右。
但技术方案成了第一道坎。市面上的供应商报价天差地别:便宜的十几万就能“拼凑”一套,贵的软硬件打包要300-400万。经过反复对比,他们最终敲定了一家技术合作方,以百万级成本拿下RTK+双目视觉方案,最大能覆盖3000平米的大草坪。(跨界玩家聚焦细分市场,更多割草机器人市场策略,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交流讨论。)
某割草机厂商“高端方案”实测崩盘,北美销量几乎为零
某割草机厂商的产品被计划入局的外行企业买回去研究,结果发现其技术方案堆砌了“双目视觉+RTK+360°全景镜头”等高端配置,但实际测试表现却漏洞百出——避障失灵、程序卡顿、算法逻辑混乱。20*20cm的障碍物测试10次中有6 -7次都无法被识别到,但友商的产品却可以识别到3*3cm的障碍物,草地上的打火机也可以被识别出来。
更尴尬的是,该产品在北美市场的线上销量几乎为零,用户评价极差,大量反馈直指“频繁宕机”“根本不能用”。(关于割草机器人市场真实反馈,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交流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添加微信 nebula-yee,申请加入鲸犀情报局,获取更多业内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