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前往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会晤的“空军一号”专机上,向媒体透露了一项震撼全球半导体行业的计划——未来两周内,美国将对进口半导体征收最高300%的关税。这一极端税率远超此前预期的100%,意味着全球芯片供应链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据悉,这一300%关税政策并非突然出台,而是经过数月的铺垫:
2025年4月,美国商务部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启动对半导体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为加征关税提供法律依据。
2025年8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进口芯片征收100%关税,但承诺“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企业可豁免”。
2025年8月15日,特朗普进一步威胁称,税率可能飙升至200%-300%,并采取“先低后高”策略,迫使企业加速赴美建厂。
这一递进式关税策略的核心逻辑是:以极端税率倒逼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向美国迁移。
面对关税威胁,全球科技巨头纷纷调整战略。例如,台积电表示再追加1000亿美元的投资(总金额达1650亿美元),在当地建设3座晶圆厂和2座先进封装厂,以推动“美国制造计划”。因为特朗普曾直言:“他们来美国建厂,就不用交关税了。”
此外,苹果承诺未来四年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并带动10家供应链企业加入“美国制造计划”。而其它代工厂,如仁宝、广达、纬创等服务器代工企业近期合计增资超5.3亿美元扩建美国工厂,以规避潜在关税。
然而,这种被迫迁移的成本极高。波士顿咨询公司就曾警告称,强制产业回流,可能导致美国芯片产业规模跌至全球第二或第三。
有业内人士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引起短期阵痛,导致芯片股应声暴跌,如应用材料股价单日跌超14%,美光、AMD跟跌,同时还会使依赖进口芯片的美国AI、汽车、消费电子企业面临成本激增;另一方面则是存在长期隐患,各国可能绕开美国构建自主供应链,导致“去美国化”进一步加速,甚至还可能使半导体产业形成“美国体系”与“非美体系”两大阵营。
总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表面上是为“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实则可能加速全球科技版图的重构。当各国纷纷寻求半导体自主可控时,美国或将从“全球芯片霸主”沦为“区域性供应链节点”。这场由政治驱动的产业博弈,最终可能以全球科技效率的倒退为代价。
END

往期精选:

请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