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三层内智慧涌动,创新潮鸣。大会现场秒变“科技游乐园”,多家具身智能科技企业带来的机器人与机器狗产品实物展示精彩纷呈,引得参会嘉宾纷纷驻足体验互动,玩得得不亦乐乎。

「智启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具身智能机器人”产研融合峰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CLUB、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AI科创俱乐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数智俱乐部联合主办。本次峰会获得科技领域前沿引领者“头部科技”与商业智慧深度洞察先锋“商学院”的鼎力媒体支持。
本次峰会旨在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前沿,展现产业创新生态,助力校友及业界同仁把握未来机遇,共筑高规格交流平台,推动智能科技发展。

本次峰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CLUB会长、杰软科技董事长雷之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AI科创俱乐部李琳主持。

「智启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具身智能机器人”产研融合峰会」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张建明登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辞。
张建明会长首先对到场的领导、专家、企业界精英及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指出,当下正处于伟大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正深刻变革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信息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历程,感谢校友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并鼓励与会者积极投身智能科技浪潮,共创辉煌未来。


于力:具身智能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升级新态势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于力,在峰会上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前瞻性的视角,从具身智能的基本概念出发,为与会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他详细解释了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的本质区别: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通过物理实体与外界进行交互,感知并理解环境,进而做出决策和行动,这种智能是嵌入在物理世界中的;而离身智能则主要指那些没有物理实体,通过软件或虚拟形式展现的智能。

于力对具身智能产品的技术成长曲线与成本降低曲线进行深入的剖析。
他指出,当前具身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AI芯片、模型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具身智能产品的性能将持续提升,逐步接近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边界。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制造工艺的成熟,具身智能产品的成本也将逐步降低,使得更多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接触并应用到这些前沿技术产品。这种技术成长与成本降低的双重驱动,将为具身智能产品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张悫:探寻具身智能未来发展终极图景
睿尔曼智能生态运营总监张悫,以其对机器人智能领域的深刻洞察,从机器人智能的终极目标出发,引发了与会者对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深思。他提出,机器人智能的终极形态应当是具备高度泛化能力、灵活操作能力和经济可行性的通用机器人,但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下,专用机器人仍是市场主流。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通用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并行推进的发展路径,仍是产业发展的合理选择。

张悫特别强调了当前机器人发展的三大核心瓶颈:泛化能力、操作能力和成本。
他指出,尽管机器人在特定场景下已经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任务时,其泛化能力和操作能力仍显不足。此外,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也限制了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为了突破这些瓶颈,张悫分享了睿尔曼在超轻量仿人协作机械臂领域的创新实践。
他介绍了睿尔曼如何通过自研核心零部件、优化机械臂结构设计和提升控制算法精度等措施,实现了机械臂的轻量化、高负载和良好精度,为机器人泛化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侯进:云计算赋能,解锁具身智能行业新解决方案
阿里云售前解决方案架构师侯进,从云计算角度解析了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阿里云的解决方案。她指出,具身智能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巨大,阿里云通过提供自动扩展性、快速资源供给及避免工程化分散精力等价值主张,助力具身智能企业快速发展。

侯进详细介绍了阿里云在具身智能行业的价值主张:一是提供自动扩展性强的云计算资源,确保企业在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和复杂模型训练时能够轻松应对;二是实现快速资源供给,帮助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速产品迭代和创新;三是避免企业在工程化方面分散过多精力,通过提供成熟的最佳实践和工程化方法,让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算法和产品的研发。
张延柏:灵巧手的AGI之路
灵心巧手市场总监张延柏以《灵巧手的AGI之路》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强调灵巧手在机器人领域的关键地位。他指出,灵巧手作为机器人最精密部件,关节数量与人类手指对应,是机器人进入业务场景的重要载体。

灵心巧手的产品多样,丰富度高,不同自由度产品满足各类场景需求,且在国内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产品参数可与全球头部玩家媲美。同时,公司注重数据采集,研发操作手套等工具,支持多种训练方式,为灵巧手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市场方面,灵心巧手成绩斐然。销量面向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公司采购比例大幅提升,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采购其产品用于研发,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赵维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和普及路径
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与普及的见解。他认为机器人足球赛事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加速进化的机器人在赛事中夺冠,展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实力。
通过赛事,不仅能提升机器人综合性能,还能向公众展示技术进步,类似大语言模型通过战胜人类棋手实现普及。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普及,他提出从先锋用户到早期使用者再到大众普及的路径。
以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发展为借鉴,强调杀手级应用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加速进化将聚焦个人机器人领域,推出面向个人的机器人产品,通过降低量产成本、开发杀手级应用、建立开发者生态等举措,推动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实现消费级机器人的普及。
张馨:具身智能赋能安防创新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张馨介绍了杰创智能以“AI+安全”为锚点,打造“空地一体”智能安防体系。杰创智能推出AI电磁网捕、应急救援等系列产品,结合电磁弹射技术、人工智能与创新软硬件实力,将机器狗、无人机、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硬件应用于安防场景,实现全天候安保巡逻、视觉跟踪、远程控制等功能,有效提升应急处突效率与安全性。

同时,她也指出具身智能在安防领域落地面临多重挑战,如技术替代引发的行业秩序重构、组织惯性与制度壁垒、人际关系的伦理困境等。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从技术适配到搭建新型生产关系框架和伦理框架的应对思路,包括构建包容性转型框架、推动制度创新先行、建立安全标准联盟等建议,以推动具身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健康发展。
王克:具身智能的开发与场景落地解决方案
天树探界科技销售总监王克,介绍了天树探界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方面的解决方案。
天树探界凭借11年高校白名单赛事运营经验,拥有300多个高校资源,在教育、研发、产业端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在教育端,其构建从高职到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研发端具备软件、硬件和科研研发团队;产业端承接企业项目、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天数探界APP旨在推动技术平权,为不具备深度开发能力的企业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和开发工具。此外,公司还开发了展厅导览系统、群控和集控等应用,为文旅、博物馆、商超等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多领域的落地应用。
冯若轩:面向机器人交互的多模态感知与学习
冯若轩来自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团队,由学院副教授胡迪老师带队,凭借在机器人交互多模态感知与学习领域的出色研究与实践,其机器人项目在刚召开不久的机器人运动会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冯若轩分享了团队在机器人交互的多模态感知与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模态感知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是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的关键。过去机器人主要依赖视觉,但复杂任务需要多种感官协作。
团队提出动态创新融合框架,解决模态实践性挑战,即模型需根据任务阶段灵活调用不同感官。通过任务阶段标签标注和多模态融合注意机制,让模型理解任务阶段并调整感官融合方式。
此外,团队还针对触觉传感器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通用数据集和多传感器表征框架,提高模型对不同传感器的适应性,为机器人更精准地感知和操作提供技术支持。
任容玮:人形机器人现状与未来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科研合作部部长任容玮在分享中深刻描绘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蓝图。她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处于技术爆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时期,以“天工”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精品,在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本体设计、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卓越实力,更预示着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巨大潜力。

创新中心有具身天工通用机器人平台和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两大任务。通过建立自用数据训练场,并拉通全行业,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电力、化工、加油站等场景的应用,并向商业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布局。
展望未来,任容玮认为,人形机器人将逐步突破现有局限,向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迈进。短期内,它们将在特定场景下大展身手;长远来看,则有望成为人类生活的全能助手,极大提升社会效率与生活质量。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稳步迈向更加智能化、通用化的辉煌未来。
王晓薇:打造AI+创业孵化赋能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副总经理王晓薇,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在打造AI+创业孵化赋能平台方面的举措。
人大文化科技园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以人工智能、文化科技融合为特色,履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职责,构建了大学科技园运营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知识产权服务、文化产业智库研究四个体系,累计培育创业企业300余家。

此外,园区
获批北京市科委项目,搭建AI+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赋能多个垂直领域,为师生和企业提供算力支持、技术咨询、技术开发、训练测试以及人才培养等全方位AI赋能服务,有效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对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峰会特别设置了实机演示环节,通过展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及无人机等具身智能产品,让与会者直观感受到了具身智能技术的魅力与应用前景。演示环节中,加速进化机器人灵活的操作与智能的交互,天树探界二次开发的宇树机器人曼妙的舞姿,杰创智能AI电磁网捕巡防机器人精准狠地电磁网捕场景都赢得了参会嘉宾们的阵阵掌声和赞叹。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技术挑战、市场应用及商业模式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峰会不仅为业界同仁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此次「智启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具身智能机器人”产研融合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企业家在智能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前瞻视野,更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