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立足四川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大、新能源产业链规模领先、技术创新实力雄厚的突出优势,围绕以光伏、风电、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及新型储能产业,坚持全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战略,系统推进技术研发、材料制造、装备集成和终端应用,强化延链补链强链、集聚优势先进企业、加快前沿技术攻关、拓展应用市场空间、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是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15+N”重点产业链的重点领域。截至目前,四川拥有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上榜企业超40家,产业链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位。光伏材料、风电装备、氢能装备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产能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光伏产品产能居全国前三位,氢能产业营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风电整机新增装机容量位居全球前十位。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已建、在建风光新能源项目达5125万千瓦。
《发展规划》立足四川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机遇挑战、发展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四川新能源产业现状、趋势及潜力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系统围绕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推动产业智能绿色转型、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拓展应用市场规模等5方面提出了17项重点任务,谋划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建成世界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级优质新能源开发基地、国家级氢能综合应用示范高地的“一集群、一基地、一高地”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格局。

通威太阳能金堂公司
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四川创新资源丰富,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国内新能源领域顶尖高校,形成了集创新研发、材料生产、装备制造、勘察设计、运行维护于一体的产学研用体系,组建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永祥新能源“八代永祥法”制备多晶硅纯度达11个9,东方电气下线全球最大26MW海上风电机组。东方氢能燃料电池产品实现了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东方电气联合谢和平院士成功突破无淡化海水制氢技术,填补世界空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业人才支撑能力。围绕光伏、风电、氢能和新能源融合应用等“三纵一横”技术创新,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端技术及高端科研人才,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7年,实施攻关任务30项以上,新增培育国省级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锻长板补短板取得标志性成果。

东方电气下线全球最大26MW海上风电机组


加快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方面——
四川省培育了通威集团、东方氢能、中材科技等国家级链主企业和英发德耀、和光同程、厚普股份、中自环保、伟力得能源等众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通威集团为全球首个光伏领域世界500强企业,打造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四川高景新能源产业园、攀枝花氢能产业园、中船(四川)高端智慧风电产业基地、伟力得(乐山)钒液流储能产业园等前沿技术项目加快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实施重大项目筑基攻坚。大力开展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梯度培育链主企业、链核企业和重点链属企业。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项目,着力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产业链基础能力升级项目。

东方氢能制储用氢一体化多场景全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园


推动产业智能绿色转型方面——
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等4个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稳步建设,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打造成都“绿氢之都”、攀枝花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强化智改数转增效、推动绿色安全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健全绿色电力交易与消费机制,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形成一批质量高、影响大、应用广的“四川新能源标准”。

通威集团5G智能工厂


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方面——
四川先后出台《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先后召开新能源产业链、光伏、氢能等供需对接活动。《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四链”融合发展、强化金融资本助力、拓展海外市场规模、深化产供运销保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推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协同推进、靶向发力”、链上企业“对标提能、持续发力”。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新能源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高效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制氢装备、高原风电、深远海风电装备等重大项目。

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介会


加快拓展应用市场规模方面——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品种齐全,风能、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7.58亿千瓦。柯拉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水光互补电站。《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光伏风电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场景应用、推进风光氢创新融合发展、推进多元化储能应用。重点推动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进“水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提速交通领域氢能规模化应用,探索拓展氢能乘用车应用场景,逐步建立氢能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互补发展模式。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


为保障落地,规划系统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协同、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招商引资、完善要素保障、加大金融保障、加大人才支持、强化规划引领等。比如,加大对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改造、科技研发攻关以及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伟力得全国首套商业化百兆瓦时级全钒液流电池独立储能项目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党组书记、董事长罗乾宜指出
新能源产业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发展规划》为四川新能源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突破路径,有助于四川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引擎,打造全球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将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促进提档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高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引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
当前全球各国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未来30年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国内形成百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大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扎实、前景广阔、空间巨大。《发展规划》的出台,对未来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为推动四川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既有催人奋进的发展目标,更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措施。通威作为新能源产业主要参与者之一,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一如既往地扎根四川,持续加大在川投资力度,助力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夯实四川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基础,为加快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积极力量。
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江淑平指出
“双碳”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绿电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新能源装机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国家电力系统对高安全、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具有跨日调节能力的储能需求正在快速迸发。《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体系,对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会对我省制造业出口外贸形成巨大支撑。伟力得作为新型储能的骨干链主企业,将以技术创新牵引产业生态整体发展,助力四川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
处长卿家胜指出
新能源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四川新能源产业厚积薄发,已成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硬核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系统围绕《发展规划》明确的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同步推进,坚持质量效益与有序发展并重,坚持打造生态和开放合作协同,充分发挥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资源禀赋,精准施策、锻长补短、协同联动,以原始创新为重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综合应用规模,加强人才培养和要素供给,完善产业政策及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