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推出免触门禁传感器;宝马推出第六代电机|2025全球前瞻技术情报8月上期

盖世汽车社区 2025-08-30 07:0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舍弗勒推出免触门禁传感器,便捷车辆出入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舍弗勒


技术类型:量产应用


概要:

  • 舍弗勒推出基于24GHz多普勒雷达的免接触传感器,支持通过脚部或手部动作无钥匙开启/关闭尾门和侧滑门,最大探测距离60厘米。该传感器集成AI校准算法提升动作识别精度,适应雨雪及极端温度,并通过LIN接口兼容车辆架构


技术创新点:

  • 多普勒雷达与AI融合校准:通过雷达捕捉动作速度与方向,结合AI算法动态优化识别模型,显著降低误触发率(如行人干扰),提升复杂环境可靠性

  • 极端环境适应性设计:采用24GHz频段强化抗干扰能力,支持-40℃至105℃工作范围,覆盖全球气候区域使用需求

  • 模块化集成方案:单螺丝安装结构取消传统支架与线束冗余设计,兼容带/无拖车钩的保险杠或底盘直装,降低车企集成成本


应用前景:

  • 在汽车领域,该技术将优先应用于高端MPV或SUV的电动尾门与侧滑门场景,解决用户双手持物时的开闭问题。结合UWB数字钥匙系统,可延伸至全车免接触进入控制,提升豪华车型体验竞争力。随着家用车共享化趋势,其低学习成本的操作逻辑能优化乘客效率。未来可与V2X路侧单元联动,解决多目标动作干扰问题

  • 目前已在欧洲量产交付,未来将拓展北美及中国市场。该技术属于舍弗勒与Vitesco合并后"控制运动"产品线创新成果,将于2025年慕尼黑IAA车展亮相


技术应用建议:

  • 建议将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车型,如SUV、轿车、MPV、小型货车等,可与电动侧滑门、智能座舱、空气悬架等部件集成,强化豪华体验,同时也适配物流运输等高频装卸场景,提升运营效率


TENSOR推出可个人拥有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Tensor


技术类型:量产应用


概要:

  • Tensor公司发布全球首款量产个人自动驾驶汽车Robocar,定位SAE L4级,该车通过本地化数据处理保障隐私安全,所有用户数据均存储于车端。首创“AI智能体”概念,支持多模态交互,可自主完成充电、维护及复杂路况决策。车身集成100多种传感器及全冗余系统


技术创新点:

  • 车载双系统AI架构:System 1模仿人类驾驶员的反射决策,System2通过多模态语言模型处理复杂边缘场景

  • 全栈冗余安全设计:驱动、通信、电源及控制系统均实现三重冗余,确保失效可操作

  • 折叠方向盘与滑移屏幕整合:首创机械结构释放座舱空间,切换人驾/自动驾驶模式时重构交互界面

  • 汽车级工具型AI代理:基于MCP协议的AI代理能自主调用工具执行充电、送检等任务

  • 传感器动态防护机制:关键传感器配备自动物理遮盖装置,闲置时可抵御粉尘侵蚀


应用前景:

  • Tensor Robocar将率先撬动高端个人出行市场,其私有AI代理结合本地化数据模式对医疗保密运输等场景具颠覆性价值。技术架构可延伸至特种车辆领域,如消防车载AI通过实时火场建模优化救援路径,或无人配送车自主管理冷链物流链

  • 产品将于2026年下半年在欧美及阿联酋交付,已建立VinFast量产合作,定位个人消费者市场


技术应用建议:

  • 建议汽车OEM优先应用于高端旗舰车型、商用车,利用全冗余系统满足特种运输安全需求,结合滑移屏幕和折叠方向盘技术开发多模态座舱,实现商务会议模式与休闲模式的场景化切换


宝马推出第六代电机,助力新级别电动汽车的推出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宝马


技术类型:量产应用


概要:

  • 宝马集团推出其第六代eDrive电机,采用高压架构与模块化设计,结合硅碳化半导体技术,显著提升能效并降低成本。宝马计划未来24个月内推出6款Neue Klasse车型,覆盖轿车、SUV等多领域,目标到2030年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比50%


技术创新点:

  • 800V高压架构与SiC半导体:通过碳化硅逆变器降低能量损耗,支持400kW超充技术,10分钟补能350km

  • 模块化电驱系统:集成转子、定子、变速箱及逆变器,适配前驱、后驱、四驱布局,可扩展至三电机或四电机高性能车型

  • 双电机架构:后轴采用电励磁同步电机提升扭矩精度,前轴异步电机减重,优化能效与动态控制

  • 圆柱电池集成设计:取消传统模组结构,电芯直铺电池包,提升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

  • 热管理与材料轻量化:优化冷却系统与摩擦设计,减轻电机重量,配合两段式变速箱提升NVH表现


应用前景:

  • Gen6电驱系统将重塑宝马电动产品矩阵,短期聚焦Neue Klasse平台车型,如iX3、i3轿车,实现800km续航与超充体验;中期扩展至高性能领域,如四电机iM3和豪华品牌;长期通过全球五座电池工厂推进本土化生产,强化供应链韧性

  • 该电机将首搭于2026款iX3车型,支撑宝马新一轮电动化战略


技术应用建议:

  • 建议车企优先应用于中型SUV、高端电动轿车,聚焦于三电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简化单电机版本降低成本,覆盖入门市场,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能量密度


MATERI’ACT推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汽车外观零部件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MATERI’ACT


技术类型:试点应用


概要:

  • Materi‘act公司推出新型生物复合材料NAFILean Vision,通过回收塑料与麻纤维增强,结合可再生生物质,实现汽车外观件可持续化。其核心突破为生物填料形成天然纹理与色彩,无需后处理涂装。通过单次注塑工艺直接成型,兼顾成本与减排需求,目前已获车企认可,为汽车外观件提供兼具美学与环保的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点:

  • 异质材料复配工艺:将消费后回收塑料(占20%)与高碳封存生物质(10%牡蛎壳颗粒)复合,提升资源循环效率

  • 免后处理注塑集成:单次注塑同步实现结构成型与表面装饰,消除喷漆和覆膜工序,降低30%以上加工能耗

  • 生物基着色技术:开发专用着色剂兼容生物填料,满足汽车CMF高级定制需求

  • 生物质填料可视化技术:创新利用麻纤维、牡蛎壳等生物填料的天然色泽与纹理,直接呈现环保特性,取代传统遮盖性涂装


应用前景:

  • NAFILean Vision技术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外观件领域快速应用,如保险杠、门饰板、扰流板,满足欧盟碳关税与中国双碳政策对材料可追溯性的要求。其轻量化特性可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与电池技术形成协同效应。在消费电子领域,类似工艺可应用于高端电子产品外壳,实现“可持续奢侈品”定位


技术应用建议:

  • 建议汽车OEM将该复合材料优先应用于中高端电动车型的外观件与座舱可见部件,如利用天然纹理提升设计差异化,结合聚氨酯玻纤蜂窝复合材料,进一步为汽车减重;也替代镀铬饰条与木纹贴膜,在仪表台、门扶手等区域结合如牡蛎壳颗粒生物填料提升绿色座舱概念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5全球前瞻技术情报》

8月上期(25期/年,30-35页/期)


《2025全球前瞻技术情报》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自动驾驶、新材料、跨界技术、投融资事件、发现初创等几大板块,提供前瞻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典型技术应用分析等,并通过盖世汽车的解读与点评,为行业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新技术发展动态。


欢迎扫码报名,免费获取情报样本

▼▼▼

资讯配图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



资讯配图

-END-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传感器 电机
more
如何“把脉”MRAM和磁传感器?晶圆级超快三维磁场探针台的关键作用
深度丨索尼的三层CIS,全球传感器市场变局起
消息称明年苹果 Apple Watch 迎来新设计,健康传感器或升级
苹果iPhone 18有望配备2亿像素传感器 由三星电子供应
2025高工金球奖|智驾感知,从传感器到算法模型,谁是实力派?
盘点割草机器人六大避障传感器
防拆黑胶+芯片加密!拆解多功能传感器模组:功能强大但测试结果成谜
吉林大学|受蝎子启发的仿生传感器助力六足机器人实现“狩猎”行为
帕西尼发布第三代多维触觉传感器GEN3:以顶级触觉,重塑具身感知未来
马斯克炮轰激光雷达!传感器太多会“打架”,纯视觉才是王道!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