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频商用50万/分钟?!快手可灵负责人爆料信息量好大

量子位 2025-08-30 14:40
衡宇 发自 成都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50万,一辆中高端线轿车的价格。

而现在,用AI制作一条视频,市场最高报价已经达到50万/分钟

这个数字是昨天在成都的一场大会上,盖坤嘴里说出来的——盖坤是谁?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这个数据从他嘴里说出来,可信度挺高。

当然了,你可能会觉得50万/分钟是目前行业水平天花板,是个例。

但盖坤还说了,据快手监测统计,用AI制作一条视频的日常接单价格,多集中在数千到5万元/分钟区间。

要知道,按快手可灵AI的定价,高性能模式下,生成时长一分钟的视频需花费约42元——这已经是全球第一梯队视频生成模型的价格了。哪怕是按最顶配的Google Veo 3来算,生成1分钟1080p带音效视频的成本,也不过260元左右。

即便把脑力成本、人力成本、抽卡成本等等算进去,这个价格依然挺令人吃惊的。

然而这个大会上,最令人惊讶的还不是AI视频制作高额报价这个事儿。

是我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外界对“快手”和“AI”的联系,似乎一直被“可灵AI”给遮盖住了

大家提到快手的AI,下意识蹦出来的几乎只有可灵:

讲可灵在去年是如何横空出世成为国产之光,讲可灵至今是每个版本间如何迭代更新,以及可灵AI今年Q2收入已经超2.5亿元……

直到在这个名叫“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的活动听了一下午过后,我才意识到——

其实对快手来说,AI不仅仅是可灵这么一个AI内容创作工具,它带来的改变,还有内容的制作、分发、消费乃至变现全链条。

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更想聚焦于那些没那么被外界注意到的部分。

除了可灵,快手在AI上还做了什么?又能看出些什么?

除了可灵,快手还在用AI做什么?

根据大会上透露的内容,从分发逻辑的源头,快手就用AI做了调整

今年上半年,快手上线了名为OneRec的生成式推荐模型,正式启用端到端生成推荐结果的机制。

在快手,传统推荐系统是一个漏斗式过滤系统,由多个模块组成,呈现出“召回——粗排——精排”的三段式结构。

它行之有效,但存在问题,比如多个模块很难协同优化,且模块多计算复杂度高。

现在,上下滑动短视频的推荐场景用上了OneRec,目前已接管快手25%的推荐流量池。

由于OneRec是一个端到端推荐模型,可以替代原来多个分阶段模块协同工作的结构,所以整个过程的计算复杂度、计算成本大大降低。

盖坤披露,在相同推荐请求下,计算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10。

资讯配图

与此同时,快手还用AI对推荐系统做了结构性升级,排序因子从“指标组合”变为“模型判断”。

推荐系统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一句话:流量怎么分,分给谁?

本质上,这是个排序问题,而评判排序的标准就是用户是否满意。

问题在于,平台能拿到的只有各种行为数据,比如停留、点赞、转发、回访等等,并不能直接知道用户满不满意。

过去,快手通过一个固定公式把这些行为指标按权重组合起来算分,优化空间不大。

今年快手用深度学习优化了整个推荐排序系统,这就是把机制模型EMER作为奖励系统。

这个技术和OneRec联合在一起,形成端到端的生成式模型指挥棒。
联合作用下,今年上半年总共提升了总的用户流量池子,App时长提升了2.5%,同时用户的DAU也提升了0.25%。

资讯配图

在内容识别方面,快手采用了名为Keye的多模态大模型,用于提升推荐精准度。

快手技术副总裁李晗介绍,Keye可对视频画面中的元素、动作、语言、情绪等多维度生成标签。

对于用户挂载的话题,我们会用大模型进行清洗;然后算法会结合剩下的有效话题帮大家寻找潜在兴趣人群。

李晗表示,通过大模型内容理解能力,内容标签识别准召提升10个百分点;将内容标签应用到算法推荐,提升0.2%的人均App时长。

资讯配图

在内容分发之外,快手也在将AI能力延展到创作者服务中

如果你是一个快手内容创作者——老铁你可能没注意,其实你们已经在选题、标题、发布时间这些环节用上了AI。

快手内容运营副总裁黄咪咪在演讲中提到,目前,快手创作者后台上线了一组“AI内容助手”工具,包括AI灵感推荐、AI标题生成、AI发布时间建议等。

目的很直接,解决“每天在什么时间为各位提供用户喜爱并且容易创作的内容热点和选题”。

简单点说,AI内容助手就是用来分析你的粉丝啥时候喜欢刷视频,喜欢什么样的内容,有什么热点题材可以做,总而言之,靠AI帮你实现涨流量和涨粉。

从快手平台,还能看到AI的哪些趋势?

光合大会上,快手给自己画了个解剖图,向外剖析自己是如何用AI重写了推荐系统、排序机制、内容识别等平台骨架的。

这些东西是快手对内操刀的,悄然发生的。

说直白点,如果你不是快手用户,这些因AI而起的变动对你来说没什么影响。

不过,如果我们回到一个更外部的视角——

也就是以一个“内容平台”来看,快手其实是AIGC时代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样本。

它内容生态够大、创作者够多、反馈够及时、题材也够杂,所以非常适合用来了解AI创作在真实内容平台上怎么被看见、怎么被消费、能不能挣钱、最新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综合了光合大会上透露出来的多方数据,至少能看出下面这几个与AI内容有关的趋势:

第一,AI创作者数量疯狂增长

目前,快手平台上有接近1亿用户在用AI参与内容创作。

AI降低创作门槛后,AI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正在产生体量级的变化。

第二,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消费AI生成的内容

今年1月至7月,快手平台内AI内容流量增长了320%,是年初的4倍以上。

第三,用AI创作,是真能挣到钱

快手平台监测,在今年上半年,AI创作者获得的收益同比提升了159%。

第四,一个相对还算小众的赛道——AI漫剧——隐隐有爆发之势

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没听过AI漫剧这个概念,你就说小众不小众吧(doge)

了解了一下,AI漫剧指的是AI生成的竖屏动画短剧,画质可达2K,制作周期短、成本低。

快手内部数据显示,AI漫剧这类内容在过去一年增长了10倍,且集中在今年上半年迅速放量。

AI漫剧很有可能成为AI内容最先跑出的一条子赛道。

资讯配图

看完以上内容,你对“快手与AI”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有了新的观感和理解?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专属AI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AI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 资讯配图 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姓名+公司+职位」申请入群~
资讯配图
进群后,你将直接获得:
 👉 最新最专业的AI产品信息及分析 🔍 
 👉 不定期发放的热门产品内测码 🔥
 👉 内部专属内容与专业讨论 👂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AI智能体是否能预测未来?字节跳动seed发布FutureX动态评测基准
【AI】AI已迷失方向?强化学习教父Sutton最新发布OaK架构,挑战当前AI范式,提出超级智能新构想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6个月「废功」20%,癌症检出率崩盘!
AI再造「司美格鲁肽」?百亿美金涌向AI制药
算力尽头是电力?一文拆解AIDC“狂飙”的底层密码——从 GPU 到核聚变,你的下一度电用在哪里?
【报告】数据专题四:2025具身智能数据:AI时代的石油(附PDF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的索洛悖论:AI投资热潮与治理挑战【AI战略洞察】
【AI】《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万字长文:什么是人工智能?
AI 制药,从“科幻片”变成“印钞机”:未来十年最大的医药造富浪潮
马斯克亲口证实xAI代码库被盗!涉案前员工被起诉,已跳槽OpenAI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