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篇财经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扛起阿里云60%推理需求”,并配以“算力危机解除”“H20断供缺口被填补”等煽动性标题。此类报道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但均未提供可靠信源。
9月1日,针对网络流传的“阿里巴巴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阿里云官方正式回应称该消息不实。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阿里云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公司虽持续推进“一云多芯”战略以支持国产供应链,但并未签署传闻中所述的大规模采购订单。
阿里云方面指出,相关内容属于市场谣言,公司已对信息传播进行监测,并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寒武纪股价异动
此前,寒武纪股价于8月28日大幅上涨15.73%,收盘价达1587.91元/股,总市值突破6643亿元,首次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寒武纪产品方面,思元370是其首款采用Chiplet技术的AI芯片,基于7nm制程工艺,集成390亿个晶体管,INT8算力达256TOPS,较上一代产品思元270提升一倍。该芯片新增推理加速引擎MagicMind,支持训推一体,旨在降低用户开发与部署成本。
财务数据显示,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总资产达84.20亿元,同比增长25.34%。
阿里云国产供应链布局
尽管否认了15万片GPU的采购量,阿里云确认其正通过“一云多芯”战略深化国产芯片合作。具体是指其以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为基础,深度适配和支持多种类型的CPU、GPU/NPU等硬件芯片,实现同平台下不同芯片的混合部署与调度,旨在保障客户供应链安全、规避硬件绑定、提供硬件选择灵活性,并通过全栈自研产品实现对开源产品的替代,最终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企业级云平台。
“一云多芯”战略的首要出发点是保障云平台软硬件的供应链安全,避免对单一芯片厂商的依赖,实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
据悉,阿里云的飞天企业版支持Intel、海光、鲲鹏、飞腾、倚天710等多种芯片,以及昇腾、寒武纪等国产GPU/NPU,并通过技术标准测评,达到唯一一家通过五大标准测评的厂商。与此同时,支持在产品间、集群间、集群内部等不同层级进行不同芯片的混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行业分析与市场影响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辟谣反映了AI算力供应链紧张背景下的市场焦虑。随着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加码,国产芯片厂商如寒武纪、华为昇腾等成为焦点。但当前国产芯片在性能、软件生态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差距,需理性看待替代进程。
阿里云此次澄清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避免投资者被不实信息误导。监管部门亦呼吁加强市场谣言监测,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分析认为,国产芯片企业需专注技术攻关,而非依赖传闻炒作,以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