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显示赛道,迎来格局分化期。
本周,多家A股、港股车载显示相关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整体呈现上游显示面板厂商营收继续放大、中游显示屏总成进入业绩动荡期。
车载液晶仪表总成供应商—天有为发布IPO上市后首份半年报,营业收入20.29亿元,同比下滑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50%。
该公司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行业竞争依然激烈,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行业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
相比而言,作为天有为的上游,液晶面板领域的两家上市公司表现不错。其中,京东方精电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港元,同比增长8%;汽车显示屏业务实现收入62.5亿港元,同比增长9%。
而对天有为等传统车载显示总成(系统)供应商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京东方精电上半年显示系统业务收入占比连续3年保持增长,定点项目价值同比增长超100%,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目前,在中国市场,京东方精电已与中国前20大汽车企业全面合作,同时与大多数中国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半年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近21%。
此外,天马微电子上半年LTPS 车载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超76%,出货量跻身全球第二、国内第一。报告期内,公司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27%。
而近年来大举杀进车载显示领域的华星光电,今年上半年车载显示液晶面板销量同比增长61%,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亮点。车载业务也被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
这基本上反映了车载显示终端行情的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10英寸及以上中控屏(含双联屏、多联屏)交付902.10万辆,同比增长11.95%,处于低增长周期。
但,大屏多屏趋势已经确立。同期,15英寸及以上中控屏前装标配交付达到267.24万辆,同比增长60.94%;副驾屏前装标配交付90.59万辆,同比增长60.31%;后排大尺寸娱乐屏标配搭载量同比增长33.59%。
不过,由于传统车载显示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被打破,尤其是京东方精电、友达光电、群创光电、LG等上游液晶面板供应商加大终端车载显示总成的业务布局,市场竞争白热化凸显。
比如,另一家主打车载显示总成的上市公司—华安鑫创,同样陷入业务转型阵痛。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02.09万元,同比继续扩大34.83%。
作为公司的传统主业,上半年核心器件定制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8.20%;智能座舱终端(显示总成)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321.30%,但毛利率仅为5.24%,同比下滑了1.91个百分点。
而作为车载显示总成的经营主体,华安鑫创(江苏)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半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亏损1912.38万元;由于智能制造工厂的项目陆续进入量产阶段,日常运营支出和折旧摊销增加,净亏损同比增加。
该公司指出,汽车座舱电子技术革新快,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竞争者不断增加;尤其是过去依靠核心器件定制、通用器件分销以及外包服务,曾经也过得非常滋润,如今换位为显示总成Tier1角色,挑战不小。
比如,华安鑫创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营收从4.18亿元增长至8.56亿元,净利润从2128.63万元快速增长至8585.64万元。不过,从2020年开始,该公司的净利润开始逐年下降。
目前,该公司正在向Tier1转型升级,也陆续拿到了多家头部主机厂中控、液晶仪表屏显系统定制开发项目;而在过去,该公司主要通过下游客户间接服务国内整车厂。
而近年来,依靠吉利、奇瑞等国内一线品牌车企迅速做大车载显示业务的创维数字,同样进入增长瓶颈期。上半年,创维数字营收同比下滑8.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大降70.53%。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创维数字车载显示总成业务营业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18.63%,而上年同期这个数字是86.39%。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公司车载显示净利润率仅为3.05%,较上年同期下滑0.23个百分点。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随着高端定制化项目、超大尺寸(P2P)车载显示产品陆续上车,传统显示总成供应商的产品竞争力被不断削弱。液晶面板+终端总成的上下游垂直整合模式的优势正在持续放大。
有意思的是,根据天有为披露的信息,该公司正在尝试进入两轮车市场,一方面,规避过于依赖汽车业务导致经营业绩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寻求扩大业务增量空间。

热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