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与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低调完成签字:未来 24 个月内向工业、仓储、物流等场景交付 1000 台人形机器人,首批设备将于 Q4 进厂。
这是国内公开可查的首份千台级人形机器人商业订单,也是全球最大绳驱设计人形机器人批量单。
原来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钢铁侠,这回拿到走进产业一线的工牌,标志着具身智能从 “单点验证” 正式迈入 “规模化应用”。
合作模式:技术互补,手脚协同
这笔订单合作形式,星尘出 “手”,仙工出 “脚”。
根据合作协议,星尘智能将提供其 Astribot S1 绳驱 AI 机器人平台,其核心优势就在 “手” 上 —— 这款机器人采用独特的绳驱传动技术,能够模拟人类肌腱的丝滑用力方式,机械臂能像人类肌腱一样顺滑发力,擅长精细操作。
自 2022 年成立以来,星尘智能融资一路绿灯。多轮融资资金支持让星尘智能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上得以大展拳脚,为其核心产品 Astribot S1 的诞生与优化提供了保障。
而仙工智能的强项则在 “脚” 上:作为全球最大的以控制器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其控制器全球销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搭载该控制器的底盘设备早已在 1500 家全球客户的场地里 “跑熟了路”,客户涵盖 3C、汽车、自动化设备等 20 多个细分行业。
双方通过 “核心部件 + 整机应用” 的协同模式,把各自最硬的模块拼在一起,等于给传统工业机器人装上了 AI 大脑和灵巧手指,直接瞄准产线上最苦最重复的环节:搬箱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
按照计划,首批设备将在今年四季度进场。 跑通数据后,星尘将按 “本体优化—数据沉淀—算法升级—再落地” 的闭环滚动迭代。
合作意义:破局量产,串联产业
一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最怕量产二字,拿优必选来说,其 7 月 9051 万元的单子折算不到 300 台,星尘这回一次锁定千台,把小规模示范直接升级为批量上岗。
关键的是,它让原本分散的产业链串成了一条线。过去,控制器、传感器、整机制造、渠道、售后等环节大多 “各干各的”,难以形成合力。
如今,一纸合作合同将这些环节打通:仙工智能手中 1500 家客户的名单,成了星尘智能现成的落地渠道;星尘智能的绳驱机器人平台,则给仙工智能的 “硬件设备” 装上了灵活的 “巧手”,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匹配。
行业里一直流传的 “2024 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的说法,也在今天被这 1000 台机器摁下了 “确认键”。
结语
订单消息的影响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午后人形机器人板块直线拉升,减速器、伺服电机概念股批量涨停,热钱显然嗅到了规模化落地的味道。
从未来发展来看,除了按计划部署千台机器人,双方还将联合研发工业 AI 机器人产品,重点攻克机器人控制、绳驱传动、AI 与机器人软硬件协同等前沿技术课题。后续计划以制造、物流场景为起点,逐步向更多工业领域拓展,持续推动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不过,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年底前,第一批 “铁工人” 就要进厂打卡。它们能否在真实产线跑通数据、降低故障率、提升节拍,将决定:一、星尘 & 仙工能否拿到后续更大订单;二、整个行业能否迎来第二、第三个千台级需求。


「往期推荐」
数千万美元!文远知行获东南亚巨头投资,未来将大规模部署Robotaxi



「商务合作」
张先生:18594278240(同微)
Email:zhangsihan@ofwee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