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上的竞赛,早已不是单一技术的较量,而是不同技术路线对未来低空出行理解的深度碰撞。
清晨8点,家住城郊的上班族走进社区“空中出行驿站”,扫码登上一架垂直起降电动飞行器。随着螺旋桨平稳启动,飞行器在楼宇间灵活穿梭,仅12分钟就抵达市中心的办公楼下——而往常地面通勤至少需要1小时。
这一场景正在全球多个试点城市变为现实。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在这场争夺未来天空的竞赛中,技术路线选择成为制胜关键。其中,倾转旋翼与多旋翼构型的对决尤为引人注目。

01 技术角逐,五种构型争夺未来天空
eVTOL行业目前形成了五种主要技术路线:多旋翼型、倾转构型、复合翼型、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型、隐藏式推进系统+无翼设计型。
每种技术路线都体现了设计者对低空交通的不同理解。多旋翼构型简单可靠,倾转构型追求高效灵活,复合翼平衡性能与安全,倾转涵道注重噪声控制,隐藏式推进系统则主打外形科幻。
行业各参与方尚未就最佳技术路线达成共识。复合翼方向兼顾实现可行性及先进性,倾转旋翼方向更为先进,但实现的技术难度更大。
很难判断何种技术路线最佳,今后也可能出现具有多种方案优点的新技术路线。
02 多旋翼架构,简单可靠的天空出租车
多旋翼eVTOL采用分布式旋翼设计,多个旋翼同时工作,没有机翼或有短机翼。飞行器巡航时依靠推进器提供全部或部分升力,起飞和着陆通过旋翼提供升力完成。
多旋翼技术的优势在于技术风险和研制难度较低,具有悬停状态的最佳效率。初创公司或是eVTOL初创公司前期产品大多为多旋翼型。
然而,多旋翼构型存在明显短板:能效不高,航程有限,速度较慢,使用场景局限。在噪声控制、地面损伤控制上尚无突破性解决方案。

代表机型包括Volocopter 2X和亿航216。亿航的EH216-S载人无人机已获适航证,预计年内将在珠海万山区实现商业化运营,游客将可乘坐无人机空中俯瞰海岛美景。

03 倾转旋翼,跨界融合的技术挑战者
倾转构型eVTOL在航程、巡航速度和载重比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有效载荷、最大起飞重量和运营经济性。这种设计在未来商业场景中能为用户节约更多出行时间。
倾转构型包括但不限于倾转翼、倾转旋翼、倾转涵道。有机翼,由任一矢量推进器既提供垂直升力也提供水平巡航推力。
这种设计重量较轻、推力大,效率相对高,死重相对少,在速度和航程上均有优势。但机械设计和飞控系统复杂,开发和试飞难度大,研制风险和成本较高,需要较长的研制周期和适航认证过程。

倾转旋翼的代表机型包括Joby S4、Vertical的V44和Dufour Aerospace的Aero3。
04 头部企业选择,市场风向标已然清晰
从全球主要eVTOL企业的技术选择看,倾向性已经逐渐清晰。国外eVTOL制造商的技术方向总体而言比较一致,基本采用倾转、倾转涵道或倾转旋翼的整体构型。
2024年6月,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验证机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

这一成就使沃飞长空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企业。此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在eVTOL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实现了重大飞跃。
按照年度飞行试验任务规划,2025年AE200将进入飞行验证,力争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沃飞长空已在市场拓展方面成绩斐然,累计获得数百架订单。
05 应用场景,不同技术路线的实战考验
不同技术路线的eVTOL正在找到各自的应用场景。多旋翼型由于航程和速度限制,更适合短途城市通勤和观光游览。
倾转构型则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展现优势。2025年7月30日,一架亿航智能VT20物流无人机从珠海唐家港起飞,历时55分钟,跨越82.9公里,精准降落在广州亿航未来城穗港码头。
这是物流复合翼eVTOL航空器在大湾区的首次长航程城际飞行,成功验证了城际长航程eVTOL物流链路的运营可行性。相较于传统陆运,可节约约60%时间。
吕文扬团队开发的“智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系列采用“多旋翼+固定翼”复合布局,最大续航里程达200公里,载重能力覆盖2-8人,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
06 商业进程,从概念到量产的速度竞赛
eVTOL行业正从研发阶段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2020年全球eVTOL销量为25架,2021年降至21架,2022-2023年增长至60架,预计2024-2025年分别达130架、270架。
倾转构型eVTOL正在商业化进程中抢占先机。2025年5月8日,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沃飞长空AE200-100生产许可证(PC)申请,标志着我国首款倾转构型载人eVTOL进入量产审查阶段。
沃飞长空提出了“分步走”战略:第一阶段运用成熟的直升机产品打通城市低空航线;第二阶段运用成熟航线匹配eVTOL进行试运营;第三阶段运用成熟eVTOL+成熟航线拓展应用场景,实现规模化运营。
珠海万山区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试验区。一年来,万山区已建成4条无人机航线,安全飞行超4000架次,拓展出物流配送、海岛巡检、海洋牧场等多类应用场景。
07 未来趋势,技术融合与发展方向
未来eVTOL技术发展可能不是单一技术路线的完全胜利,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倾转构型和复合翼构型这两种机型增长潜力最大。

深谋.星汉一号HW450H展示了技术融合的可能性。这款吨位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军用级“油电混动增程式”动力架构,串联翼与多旋翼组合布局,搭配可选装的倾转桨叶构型。
六轴十二旋翼分布式设计让其悬停精度达±0.3米(为传统直升机2倍),即便在14m/s强风环境中,姿态波动也能控制在±1°以内,性能远超民航安全标准。
随着低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飞行标准体系落地及应用场景深度融合,eVTOL技术将继续演进和发展,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2025年全球eVTOL销量预计将达到270架8,市场规模将达到158亿美元。
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没有一种技术路线能通吃所有场景。倾转旋翼可能会主导城市间交通,多旋翼则更适合城市内的短途出行。
未来天空不属于单一技术路线,而是多种构型共享蓝天。正如地面交通有汽车、地铁、自行车等多种方式一样,低空交通也将呈现多元化技术并存格局。
那些能够根据特定应用场景选择合适技术路线的企业,将在未来低空经济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来源参考:
《不同技术路线eVTOL对比分析》,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沃飞长空荣登〈财富〉中国科技50强,低空出行引领未来交通》,网易新闻,2025年8月30日
《吕文扬布局空中交通亚低空出行博快捷》,搜狐新闻,2025年8月31日
《eVTOL行业最新市场数据分析》,观知海内咨询,2025年4月8日
《eVT0L主要技术路线及对比》,行业研究报告
《旋翼固定翼自由切换 这款eVTOL飞行器样机在两江新区实现首飞》,重庆日报,2025年1月17日
《深谋.星汉一号HW450H荣获2025缪斯设计奖金奖》,搜狐新闻,2025年9月1日
《2025年全球eVTOL销量及市场规模预测分析》,弘博报告网,2025年3月31日
《珠海万山区低空经济周年记:开拓“新航路”,跨越新蓝海》,珠海特区报,2025年9月1日
《不同技术路线eVTOL对比》,行业研究报告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