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机器人概念75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09-04 17:16

8月份,机器人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了2025半年报。财报是外界了解一个企业真实生存状态的指针,因此,我们统计了机器人领域A股和港股75家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关键业绩指标,以期管中窥豹,揭示机器人上市公司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

依据国内机器人传统分类,我们将企业大致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划分,其中,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7家、零部件企业20家、集成应用企业26家;服务机器人及AI企业17家;特种机器人企业5家。

单以营收以及增速、净利润以及增速,两个关键指标来界定的话,工业机器人整机上市公司发展态势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头部企业引领增长,但内部分化显著,部分企业仍陷亏损并且盈利能力普遍有待提升;零部件公司行业整体增长稳健,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强,是产业链中表现相对稳定的环节;集成应用公司内部表现分化,龙头公司如工业富联规模巨大且增长强劲,但众多系统集成商面临较大业绩压力;服务机器人及AI行业的上市公司,需求旺盛,增长迅速但盈利承压;特种机器人公司,受益于核电、军工等特定领域需求,行业营收普遍高速增长,但多数公司仍处于亏损或盈利初期阶段。


工业机器人


7家整机:

2家双降,1家单降,4家双增;

4家盈利,3家亏损

资讯配图

2025年整机行业处于“强者恒强”的激烈洗牌期,绝大部分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

此次统计的7家工业机器人整机上市公司,包括汇川技术、新时达、埃斯顿、埃夫特、新松、爱仕达、越疆。7家企业总营业收入282.93亿元,总净利润27.52亿元

新松、埃夫特2家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两个指标双降;汇川技术、埃斯顿、新时达、越疆4家双增;爱仕达1家营收增速下降;汇川技术、埃斯顿、新时达、爱仕达4家盈利;新松、埃夫特、越疆3家亏损。

7家公司中仅有汇川技术一家实现规模性盈利(29.68亿),其余6家盈利均低于1亿甚至亏损。

头部企业汇川技术已经跨越了盈亏平衡点,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其庞大的营收体量(营收205.09亿元,是第二名埃斯顿的8倍)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能够持续投入研发、市场扩张,巩固其龙头地位。

埃斯顿、新时达、爱仕达利润绝对值很小(几百万到几千万),但增速惊人(>100%)。新松、埃夫特营收下滑的同时亏损扩大,这是最危险的信号。越疆营收显著增长(27%)且亏损同比收窄,主要由于旗下六轴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20家零部件:

2家双降,4家单降,14家双增;

19家盈利,1家亏损

资讯配图

此次统计的20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包括三花智控、鼎智科技、兆威机电、中控技术、夏厦精密、克来机电、中大力德、固高科技、绿的谐波、铂力特、英威腾、秦川机床、矩子科技、昊志机电、步科股份、禾川科技、柏楚电子、雷赛智能、双环传动、奥比中光-UW。21家企业总营业收入360.07亿元,总净利润45.08亿元

三花智控、鼎智科技、兆威机电、中大力德、固高科技、绿的谐波、铂力特、秦川机床、矩子科技、昊志机电、步科股份、柏楚电子、雷赛智能、奥比中光14家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增加;中控技术、克来机电2家公司双降;夏厦精密、合川科技2家公司净利润增速下降;双环传动、英威腾2家公司营收增速下降。

禾川科技1家公司亏损,尽管营收有增长,但成本控制、账款回收及市场定价等问题待解决,持续亏损。

核心部件企业高速增长,充分受益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替代的浪潮。三花智控——全球家电制冷和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双冠军”在2020-2025年上半年业绩连续保持增长,2024年公司又宣布投资超38亿,建设机器人执行器生产基地,扩大产业布局。榜单中的“增速之王”奥比中光营收翻倍、利润暴增,显示出3D视觉赛道的高景气度,这是自2022年7月上市以来,奥比中光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今年一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隐形冠军”柏楚电子盈利能力极强。在11亿营收规模下,净利润高达6.4亿,净利率惊人(约58%)。

26家集成应用:

8家双降,8家单降,10家双增;

20家盈利,6家亏损

资讯配图

26家集成应用上市公司包括机科股份、昆船智能、博众精工、软控股份、上海机电、博实股份、迈赫股份、瑞松科技、北自科技、拓斯达、凯尔达、江苏北人、海得控制、远大智能、科瑞技术、瑞凌股份、华中数控、佳士科技、哈焊华通、快克智能、凌云光、德马科技、瀚川智能、利元亨、工业富联、极智嘉26家企业总营业收入3930亿元,总净利润138.72亿元

其中,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双降的有8家,是机科股份、上海机电、瑞松科技、拓斯达、凯尔达、江苏北人、瑞凌股份、佳士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增的有10家,是昆船智能、博众精工、北自科技、海得控制、远大智能、科瑞技术、快克智能、凌云光、工业富联、极智嘉。机科股份、昆船智能、瑞松科技、江苏北人、华中数控、极智嘉6家公司亏损。

这26家企业主要处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中游,即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和专用设备领域。这个环节的企业特点是项目制、定制化程度高,与下游制造业的景气度紧密相关。

“巨头通吃,强者恒强”工业富联凭借其在消费电子制造等领域的绝对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高速双增(35%+),其庞大的体量(3607亿营收)足以掩盖整个板块其他公司的表现,拉高了行业整体平均值。除工业富联以外,超过一半的公司出现了营收或净利润的负增长。20家盈利企业中,12家企业净利润未超过1亿元。

行业营收增速呈现两极分化。既有昆船智能(+24.38%)、凌云光(+25.73%)、海得控制(+15.91%)等保持较高增长的企业,也有拓斯达(-36.98%)、江苏北人(-28.25%)、机科股份(-18.41%)等大幅下滑的企业。这反映出市场需求并非普涨,而是高度集中在特定赛道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手中。

博众精工营收微增,但净利润大幅增长69.69%,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博实股份基本稳定,营收小幅下滑,净利润微增,韧性较强,公司在石化、化工后道自动化包装领域地位稳固,客户粘性高,周期性相对较弱。凯尔达营收(-1.81%)微跌,但净利润暴跌近90%,接近亏损边缘(净利润0.29亿元)。瑞凌股份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超10%。作为传统焊接设备制造商,与凯尔达面临同样困境。行业需求疲软,竞争白热化,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转型压力巨大。

极智嘉于2025年7月9日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2025年上半年,极智嘉营业总收入10.25亿元,同比增长31%;减亏幅度超过90%;经调整EBITDA首次转正为1,162.10万元,成为第一家转正的港股机器人企业。这份中报营收和利润数值均接近业绩预告上限,好于市场预期,且距公司实现盈利仅一步之遥。

工业机器人:上游强势,下游承压;内部分化,强者恒强

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强劲增长与内部分化并存的格局。从产业链看,核心零部件环节表现最为亮眼,绿的谐波营收利润双双增长超45%,奥比中光因3D视觉需求爆发业绩翻倍,印证了国产替代加速和技术创新驱动的趋势。整机领域龙头效应显著,汇川技术一枝独秀,营收205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含精密机械)收入6亿元,工业机器人中国市场排名第四,单机种SCARA排名第一。埃斯顿利润翻倍,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 20.92亿元,同比增长26.54%显示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系统集成环节普遍承压,过半企业出现营收或利润下滑,瑞松科技、江苏北人等汽车领域集成商业绩大幅下滑,反映出下游需求分化和激烈价格战的影响。从应用领域看,绑定新能源、智能物流等景气赛道的企业如博众精工(利润增长69%)、昆船智能等表现优异,而依赖传统汽车、3C行业的企业则面临较大挑战。

总体而言,行业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驱动下保持高增长,但已进入结构性分化的新阶段。拥有核心技术、切入高景气赛道的企业优势持续扩大,而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生存压力加剧,未来技术创新与下游需求匹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

服务机器人及AI


17家服务机器人及AI:

1家双降,3家单降,13家双增;

8家盈利,9家亏损

资讯配图

此次统计的17家服务机器人及AI领域上市公司,包括黑芝麻智能、威高骨科、海康威视、石头科技、天智航、格灵深瞳、大华股份、商汤、云从科技、科沃斯、寒武纪、科大智能、软通动力、九号公司、科大讯飞、云天励飞、优必选。17家企业总营业收入1211.88亿元,总净利润88.55亿元

列表中的公司大多属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一个显著特征是营收普遍实现高速增长(多数公司增速在20%以上),但大部分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这表明该行业正处于高投入、高增长的“烧钱”阶段,企业优先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而非追求即时盈利。

其中,黑芝麻智能、威高骨科、大华股份、商汤、云从科技、科沃斯、寒武纪、科大智能、软通动力、九号公司、科大讯飞、云天励飞、优必选13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的态势;威高骨科、石头科技、天智航3家出现单指标下降,格灵深瞳1家两个指标均下降。威高骨科、海康威视、石头科技、大华股份、科沃斯、寒武纪、科大智能、九号公司8家处于盈利之中,其余9家企业亏损。

寒武纪迎来爆发式增长,扭亏为盈,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催生巨大算力需求,AI芯片业务迎来爆发。优必选在营收增长与商业化突破亮眼,亏损收窄但盈利压力仍存。分业务板块看,其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级硬件与教育业务双轮发力。

安防巨头海康威视营收、净利润占对领跑优势,但其境内主业却深陷泥潭,营收增速在二季度再度转负。海外业务虽维持增长,却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多国“拉黑”的严峻挑战。格灵深瞳是唯一一家双降企业,经营业绩呈现收入下滑、亏损扩大的态势。引人关注的是,该公司已连续2年中报出现亏损。石头科技、天智航营收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却下滑,增收不增利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毛利率承压,以及巨额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费用。威高骨科、科沃斯、大华股份、九号公司等已经实现了稳定的盈利和健康的利润增长,证明其商业模式已跑通,具备了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

特种机器人


5家特种机器人:

2家单降,3家双增;

2家盈利,3家亏损

资讯配图

此次统计的5家特种机器人上市公司,包括晶品特装、申昊科技、中信重工、亿嘉和、景业智能。5家企业总营业收入45.05亿元,总净利润1.1亿元

亿嘉和、晶品特装、中信重工3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的态势,景业智能、申昊科技2家净利润增速下降;景业智能、中信重工2家净利润为正,亿嘉和、申昊科技、晶品特装3家处于亏损之中。

除中信重工外,其余四家公司营收规模均较小(不足3亿)。这些公司的业务严重依赖特定下游行业,如电力巡检、核工业、军工等,其业绩受国家政策、行业预算和采购节奏影响巨大。

晶品特装、亿嘉和虽然净利润为负,但同比大幅改善,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公司正在快速走向盈亏平衡点。景业智能净利润仅为0.06亿,但同比暴跌55.3%,这是“毛利率下滑”、“运营效率不高”(特别是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其所处行业特性(核工业智能装备和特种机器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逢财报季,小编都将为您系统梳理上市公司年报/半年报的核心财务数据与业务动向,丰富对机器人产业的分析与研究。敬请持续关注,洞见未来投资先机。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资讯配图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总结:营收5829亿,盈利300亿,传统巨头与AI新锐谁能最终胜出?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新品|首款 Micro LED 智能手表来了;特斯拉全新人形机器人曝光
英伟达"最强"机器人大脑平台与5G物联网完成验证测试,RedCap支持人形机器人高效连接
钱江机器人再获鸿路钢构1888台焊接机器人订单
【倒计时6天】具身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峰会
人形机器人能否成为“焊接”新选手?
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Apollo正式亮相!
炸裂!特斯拉金色机器人首曝,搭载Grok对答如流
【AI加油站】机器人设计系列九:一文读懂固定翼空中机器人:从原理到应用的全方位技术指南(附下载)
稚晖君拿下湖北机器人大单,3101万元!
上海激光除草机器人新秀,获A股产业领军者押注!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