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采摘机器人、舌尖“黑科技”……成都农博会科技感“爆棚”

成都科技 2025-09-05 19:52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试想一下在农业场景中

巡检机器人正在巡田

AI大脑为植物“问诊”

外骨骼助力轻松采摘

甚至一杯咖啡、一盒玉米汁

都藏着专利技术

这不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

而正是成都科技赋能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新图景


资讯配图

 

9月4日

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

(以下简称“农博会”)

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农博会如同一个“农业科技秀场”

从智能装备到舌尖新品

科技正悄然重构着传统农事的每一个环节

跟随我们一起探馆

看看科技究竟如何让农业“酷”起来

↓↓↓


资讯配图

很“AI”!

智能装备集中亮相

未来农业雏形初现


从具备“智慧大脑”的巡检系统,到可精准采摘的AI机器人,再到全球首个植物工厂专用大模型……在本届农博会上,一批融合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的智慧农业装备集中亮相,这些新奇展品正以智能重构传统农事,展现出未来农业的雏形。


资讯配图


眼观八方,精准感知温湿度,更具备一颗强大的“智慧大脑”……在新都馆展厅中央,数台农用巡检机器人陈列于此,科技感十足,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巡检机器人可实现对大型农场的自动化管理。它搭载高清摄像头、雷达和多种传感器,并通过我们部署在云端的AI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例如空气温湿度等,生成相应的农事建议,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支持。”成都市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巫元庆介绍,“此次我们带来了轮式与履带式两款智能巡检机器人。履带式适应复杂地形作业,轮式则更适用于标准化园区场景。目前,这些机器人已在成都周边部分农业园区投入使用了。”


资讯配图


入驻温江农高创新中心的中农科控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携一款果蔬采摘机器人参展。“我们这款产品使用的是AI识别技术,不仅可以识别果子的成熟度,还可以自动行走、连续24小时工作。”总经理胡顺建按下果蔬采摘机器人的开关,只见其轻松避开绿色的果子,成功采摘下成熟的果子。


资讯配图


“一台机器可以替代五个人工,平均采摘速度可达三秒,且支持双机械臂同时运行。充电一次后可连续工作八小时。”这是四川犍小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犍小茉”)展出的油茶果采摘机器人。犍小茉的万寿菊采摘机器人是其另一款代表性的产品。“我们研发的万寿菊采摘机器人属全球首创,目前正向南非、印尼等地区推广。万寿菊主要用于提取叶黄素,过去依靠人工采摘,效率低、成本高且花粉容易引发过敏,因此我们开发了采摘机器人。机器每天可实现8吨的采摘量,而人工采摘仅能采摘500公斤。”犍小茉相关负责人说道。


资讯配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展位前,王书胜博士展示了全球首个专为植物工厂场景打造的AI大模型,这个“智能大脑”正让种植变得更精准、更便捷。据介绍,该模型依托自主研发的基座,融合本地传感器数据,构建起精准响应的人工智能系统,有效克服了传统大模型容易出现“幻觉”的问题,能够为植物工厂提供可靠决策支持。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很“炫酷”!

采摘能用外骨骼

农具也能坐“飞机”?


草莓在“空中苗坊”垂直生长;六旋翼“空中大力士”吊载百公斤农机;穿戴上机械外骨骼,化身不知疲惫的“超级果农”……在本届农博会上,从种植到运输再到采摘,一个个充满未来感的炫酷场景生动诠释着科技赋农的魅力。


资讯配图


展会现场,一架体型巨大的无人机吸引了众多目光——它来自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是专为丘陵山区农业量身打造的空中“大力士”。团队负责人刘洋介绍道,“其载重达到150公斤,能够轻松吊装农机(具),飞越坡地、河谷等,将设备精准调运至半山腰的田地,增大田地利用率。我们采用电池加混合增程式动力系统,起飞降落时双系统同时工作,续航能力可达40分钟。”刘洋介绍,目前,该款无人机已在达州、崇州等多地开展试点应用。


资讯配图


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的展厅,一位工作人员身背一款造型独特的装置,来回走动进行演示,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这是该所人工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柑橘采摘外骨骼机器人”,堪称果园作业中的“采摘神器”!据介绍,该装置内置液压助力系统,通电后可为使用者上肢提供有效支撑。“一般情况下,采摘一个小时就会觉得手臂酸痛,戴上这款装备,长时间操作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酸痛。”工作人员申超伟表示,“目前该设备仍处于测试阶段,下一步团队将继续优化数据参数,并计划定点开展试用。”


资讯配图


透着蓝紫色灯光的立体栽培架,一株株草莓苗在“空中苗圃”中整齐列队,生机盎然。这是中农亿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亿享”)展出的草莓垂直种植系统。


资讯配图


“草莓生长在专用基质中,由滴灌系统持续供给水分和养分。LED补光系统则能够根据草莓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光谱与光照强度。目前,我们已有300多个品种可采用这种方式种植。”中农亿享工作人员赖薛如介绍道。


资讯配图


在温江,中农亿享运营着西南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立体栽培草莓的智慧工厂,依托AI算法、大数据分析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数字系统,可实现房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的全流程“无人化精准调控”。



资讯配图

很“新奇”

传统食材焕新

体验舌尖上的“黑科技”


在本次农博会现场,科技含量不只体现在各种机器人设备与智能农机装备上,那些摆上展台、贴近生活的日常食品,其实也悄悄裹着“科技范儿”,用创新工艺让传统食材焕发新活力,成为农博会上的别样亮点


资讯配图


通过独特的脱硫工艺,减少大蒜异味的同时,实现大蒜素与咖啡豆的完美融合……去年,来自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榜样青年CSA社区的大蒜咖啡一经推出,便广受青年消费者群体的青睐,年销售量突破7万杯,销售额突破133万元。


“闻起来有蒜香,喝起来却没有蒜味!”榜样青年CSA社区主理人戴超现场揭秘大蒜咖啡的“黑科技”:通过独家脱硫工艺去除硫化物,既解决了口气顾虑,又完整保留大蒜素,搭配温江本地红七星大蒜,与年轻人热爱的咖啡相结合,碰撞出了时尚消费的火花,这项全国首创的技术已获专利并落地村集体合资公司。


资讯配图


“好浓郁的玉米味!”在四川川农牛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农牛”)展位上,一位参展嘉宾品尝川农牛黑甜玉鲜榨玉米汁后点赞道。这是川农牛与温江本地企业四川寇大香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品,即将上市。黑甜玉米新品种,是国内首个富含花青素的玉米品种,这也是成都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带来的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这款玉米从田里摘下就能吃,口感香甜。”川农牛副总监郭泓鋆介绍道,作为公司“爆款”产品的衍生产品,这款玉米汁,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


资讯配图


云南的树番茄、平坝的灰鹅、丰都的土鸡……在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腾数致”)展台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琳琅满目。醇香厚实的卤鹅、嫩滑椒麻的麻辣鸡,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试吃。“我们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反向推动品种选育与培育,突出特色元素,并借助AI算法全面加速从选种育种到食品研发的各个环节。”新腾数致副总裁余恒介绍道。


资讯配图


“以往新品研发需耗时半年至一年,如今从打样到上市仅需三天,科技赋能极大缩短了试错周期。”余恒以树番茄为例进一步说明,“以前,该产品产业链全年产值仅2000万元。通过科技赋能、产业推广,如今不仅上市山姆会员店,还为当地带来15亿至20亿元的年产值。”



透过如此丰富多彩的“黑科技”产品

本届农博会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

农业不再只是面朝黄土

更可以面向屏幕、面向AI、面向未来

而当农业变得高效、精准甚至“好玩”

我们期待的或许不再只是一顿好饭

更是一个

人与技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崭新开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资讯配图


你“在看”吗?

↓↓↓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人形机器人能否成为“焊接”新选手?
马斯克:特斯拉未来80%价值将来自擎天柱机器人
具身导航最新SOTA!清华联合智源提出NavA³框架,已成功部署轮式和四足机器人
汽车早餐 | 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获股东通过;长安汽车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邓承浩升任深蓝汽车董事长
外骨骼机器人、采摘机器人、舌尖“黑科技”……成都农博会科技感“爆棚”
【机器人】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终于有新绝活!工程师:我们也没想到它能做到
暴走IFA展会带来八大看点!宇树机器人表演秀翻老外,国产AI眼镜攻陷欧洲,“电动老头乐”也来了
快仓智能传秘密递表,拟赴港IPO;宏贤达图书云仓引进超50台海康机器人
优必选 2.5亿元大订单打开人形机器人群体协作的范式;SalesForce 物理AI的野望 |情报解读
一文看懂机器人概念75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