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半导体圈传来一则重磅消息: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一消息不仅意味着我国半导体存储产业的再次进击,更是长江存储经历产业周期低谷后的一次强势回归。天眼查信息显示,长存三期注册资本高达 207.2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陈南翔。其中,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50.19%,湖北长晟三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49.81%。一个是国内3D NAND的技术“尖刀”,一个是背靠地方国资的资金“后盾”,这场联合无疑是一次强强联手。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大起大落的背景下,长江存储一度承受巨大压力。价格战、技术代差、资本消耗——外界不乏质疑声。然而,如今长存三期的成立,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长江存储不仅挺过了低谷,还要在扩产上再下一城。这背后既有技术底气,也有政策支撑。长江存储在3D NAND技术上已经实现从32层到200+层的跃迁,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随着堆叠层数不断攀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这意味着国产存储芯片将在更多高端市场找到突破口。长存三期落地武汉,并非偶然。作为国家存储器基地的核心承载地,武汉早已集聚了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中芯国际武汉厂等一系列重量级企业,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长存三期的成立,既能增强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又能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换句话说,它不仅是长江存储的“三期工程”,更是武汉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再升级”。未来,设计、制造、销售、进出口、技术服务一体化布局,将让这家公司具备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集成电路前沿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长存三期的设立,正好踩准了国家政策的“鼓点”,既能获得政策红利,也符合整个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放眼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在扩张。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预计突破 6000亿美元,其中存储芯片占比超过 30%。这意味着,光存储一块市场规模就将接近 2000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掌握高层数3D NAND的量产能力,谁就有机会在车规级、服务器级、AI算力存储等高端市场分得更大蛋糕。长存三期的成立,正是长江存储为下一阶段的全球竞争提前布局。在全球产业格局变动、中国存储产业承压的关键时期,长存三期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未来几年,它是否能帮助国产存储芯片真正打进高端市场,占据全球一席之地?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