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战略的终局分析:「能力捕获」作为一种新权力形式的涌现与固化,对人类意图与机器能力接口的商业殖民

智能情报所 2025-09-10 17:02

认知捕获的架构

作者:卡洛·伊亚科诺

日期:2025 年 9 月 7 日


2025 年 OpenAI 的转型,是三十年平台战略的集大成之作。它将过去的策略融会贯通,提炼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公众的目光聚焦于 GPT-5 的惊人能力和庞大的星际之门基础设施项目,但真正的故事,是 OpenAI 如何吸取了数字时代所有科技巨头的教训,并将其打法组合成一种全新的权力形式。

这不再是简单的颠覆,而是平台战略的必然归宿。而这一次,它的目标直指人类的认知本身。

要看懂这一切,我们必须认识到 OpenAI 并非在创造新战术,而是在将旧战术打磨到极致。

集各家之大成:重塑科技垄断的旧剧本

亚马逊 AWS 的成功表明,掌握了基础设施层,你就变得不可或缺。微软则演示了如何利用单一市场的垄断地位,去占领邻近的市场。

谷歌证明了成为用户默认选项的巨大威力。苹果通过无缝整合,把生态系统锁定玩到了极致。META 则揭示了算法推荐足以塑造现实。

OpenAI 深入研究了所有这些先例,并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更根本的战略:垄断人类意图与机器能力之间的那个接口

星际之门项目,就是把 AWS 的剧本推演到了极限。五千亿美元的基建投资,目的不仅是造出更好的 AI,更是要建立起一道无人能及的算力壁垒。

AWS 让绝大多数公司自建数据中心变得不划算,而 OpenAI 的目标,是让除了国家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有竞争力的 AI 基础设施。

更关键的是,AWS 对普通用户是隐形的,而 OpenAI 的基础设施将直接介入甚至调控人类的思维过程。当每个复杂决策都要经由它的系统时,它就不再只是服务提供商,而是智能活动的底层基石

微软的影子,则体现在 OpenAI 的捆绑策略上。它将自身能力打包成一个个行业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一旦拆分,价值便荡然无存。

在医疗领域,你无法把诊断推理能力从核心模型中剥离。在教育领域,认证体系和教学 AI 本就是一体。

这远比当年 Windows 捆绑 IE 浏览器要精妙得多,它直接将认知能力与职业资格本身融为一体。曾用来对付微软的反垄断法案,在这里根本无从下手。你又要如何去解绑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呢?

谷歌斥巨资成为默认搜索引擎的策略,在 OpenAI 与政府及企业的合作中重现。但谷歌购买的是默认位置,OpenAI 锁定的,是默认的认知基础设施

当整个美国联邦政府的雇员都在使用 ChatGPT,当医生靠它来诊断,当老师用它来开发课程时,所谓更换系统的想法就变得几乎没有意义。

转换的代价不再是金钱,而是整个专业领域运作方式的彻底重构。

苹果的生态锁定策略,也从过去的数据锁定演进为一种全新的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能力捕获。这是 OpenAI 对平台战略最独特的贡献。

过去,苹果用你的照片、信息和购买记录困住你,让你难以离开。今天,OpenAI 让你无法离开,是因为你的专业能力本身,就是由它的系统来定义的。

一个依赖 OpenAI 工具成长起来的放射科医生,他的专业知识已和这套系统密不可分。他的技能不再是单纯的放射学,而是由 OpenAI 介导的放射学。

这已不是锁定,而是一种认知层面的融合。

资讯配图

超越产品:从认知融合到监管捕获

META 的算法推荐,展示了控制信息流如何塑造舆论和现实。OpenAI 的 GPT-5 路由系统则将此推向了终极形态。

它不再只是筛选你看到的信息,而是直接筛选你的推理过程本身。

当系统决定调用哪个模型、分配多少算力、优先选择哪种分析路径时,它过滤的不再是你看什么,而是你如何思考。META 制造了过滤气泡,OpenAI 则在制造推理气泡。

在这些气泡里,某些思维路径会被反复强化,而另一些则会因长期不用而渐渐萎缩。

它的政治站位,更是平台战略里最高明的一步棋。过去,社交媒体总被动地卷入内容审核的泥潭,因其社会影响而饱受指责。

当它向联邦政府提供服务时,这便不仅是商业合同,而是捍卫国家技术主权的战略行动。它不坐等监管上门,而是主动帮助书写规则,确保所谓的安全标准只有它自己才能达到。

这种主动性,还体现在它与竞争对手就安全评估展开的合作上。表面看,这是负责任的行业协同。实际上,这是在法规诞生前就已完成的监管捕获。

通过抢先定义行业术语、安全基准和评估框架,它确保了未来的游戏规则永远有利于领跑者。

小型创业公司根本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合规成本。新的行业壁垒不仅是技术和资本,更是 OpenAI 参与构建的监管壁垒。

最后的窗口期:我们还剩下多少时间?

这一切都无可避免,这套说辞将所有环节完美地串联起来。OpenAI 的每项应用,都被描述为不容置疑的进步。

谁会反对降低医疗事故?谁会阻挠教育的进步?谁会妨碍政府提升效率?

它让我们聚焦于眼前的具体好处,却对背后那场更大的变革避而不谈。当我们还在争论某个应用的利弊时,认知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整合,已在后台悄然完成。

这种叙事,不仅是在描述必然,更是在创造必然。

这个模式的强大之处在于,所有环节环环相扣,自我强化:庞大的基础设施催生出强大的能力,强大的能力带来各种应用,各种应用塑造了用户的依赖,用户的依赖反过来又为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正当性

这不是商业模式,这是一种殖民模式。而它殖民的疆域,是人类意图与行动之间的广阔地带。

能力捕获这个概念,代表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权力。过去的平台,捕获的是你的数据、你的注意力、你的消费。而 OpenAI 捕获的,是各个专业领域里能力本身的定义。

当医疗诊断、法律研究、政策分析、教育评估……所有这些核心认知任务,都必须流经它的系统时,它便不再只是一个处理任务的工具,而是在重新定义何为专业、何为胜任。

这种依赖,超越了我们以往见过的任何技术锁定。你可以费些周折从 AWS 换到其他云平台,也可以忍痛从苹果换到安卓。

但是,当一个系统的定义,已经内化成一个行业对自身专业性的核心理解时,整个行业要如何“迁移”?

按目前的趋势看,我们可能只剩下两到三年的时间,这种依赖就会变得不可逆转。

到 2027 或 2028 年,基础设施将全面铺开,行业标准将尘埃落定,专业人士将被重新培训,整个社会的整合将基本完成。

到那时,我们讨论的问题将不再是我们是否愿意让一家公司来主导我们的认知过程,而是我们该如何去适应那个既成事实的世界。

这不是阴谋论,而是模式识别。OpenAI 的每一步,都能在过去三十年的平台打法中找到影子。真正的创新,在于它的综合、规模和领域。

过去的平台,主导了我们的沟通、商业和娱乐。而 OpenAI,正准备主导我们的思想本身。

一旦你看懂了这些历史规律,你就会发现它当前的轨迹不仅清晰,甚至无可避免——除非我们现在就有意识地去创造别的可能性。

冷静的应对,不是去抵抗 AI 的发展,而是去坚持建立一个真正多样化的 AI 系统生态,坚持对认知基础设施进行有意义的公共控制,并为那些调控人类思想的系统建立起真正的问责机制

而建立这些原则的窗口期,正在飞速关闭。

一旦能力捕获完成,一旦整个行业和公共机构都围绕着一家公司的认知架构完成了重组,任何有意义的选择都将不复存在。

我们依然能看到这座宏伟的架构正在拔地而起,也依然有机会影响它的最终形态。OpenAI 的战略无疑是高明的、全面的,其执行力也令人惊叹。

但它,尚未大功告成。依赖,尚未根深蒂固。认知基础设施,也还未成为强制标配。

我们依然有能力坚持,人类思想的未来不应被私有化;我们依然有能力坚持,意图与能力之间的接口不应被任何单一实体所垄断;我们依然有能力坚持,智能的增强应当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而非一家公司的控制。

种种迹象表明,OpenAI 非常清楚自己在建造什么:它不仅是人工智能,更是未来人类智能赖以运行的底层操作系统。

他们并未隐藏这一点,只是巧妙地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处,而那座控制的架构,正在我们周围悄然成型。

一旦我们识别出这个模式,一旦我们理解这就是平台打法的终极形态,并直接应用于认知本身,我们就能开始提出那个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真的愿意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吗?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思想,变成了一项由单一公司提供的中介服务,无论它宣称的意图听上去有多么美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将决定我们与科技的关系,更将决定人类自主意识的未来。而从 2025 年展现出的轨迹来看,留给我们做决定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接口
more
教育 | 脑机接口作为中小学教育辅助工具和创新方案
资讯 | 协和医院全国首创“医师+工程师”双查房制度、同济医院国内首次256通道柔性皮层电极脑机接口短期植入等
从科幻到产业元年 | 「脑机接口」系统综述发布:全景解析理论、技术、挑战、趋势
资讯 | 多家医院脑机接口病房近日启用、同济医院成立首个医疗机构脑机接口研究院、解放军总医院清醒开颅脑机接口技术,企业进展等
Adv. Mater.:用于脑机接口的支链淀粉水凝胶探针
资讯 | 工信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广东省医学会脑机接口与脑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脑卒中智能康复技术应用专家共识等
七部门政策定调中国脑机接口:从国家战略到产业赛道的权力跃迁
会议通知 | 2025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全会议程(更新数据与基础软件组议程)
开发利器!板载树莓派GPIO接口,测试芯片性能更简单了
脑机接口治疗便秘,让一个中风的餐厅老板重新找回日常生活能力| CyborgIN 39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