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开幕大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
汽车行业并非孤立创新,与能源低碳化发展深度关联,汽车与能源的融合、系统发展,将更好地推进绿色化的变革,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的探索方向。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开幕会上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能源革命已经经历过两次转型,这是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从“以油气为主”向新能源的转型。

他进一步指出,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内涵包括五大单项技术、四大集成技术、三大共性技术。

车网互动成为城市已有配电网在不断增加的风电光伏比例下解决充电容量的关键路径。
他强调,V2G(车网互动)是一块重要的价值洼地,电动汽车将充电免费甚至成为赚钱工具、纯电动将占据市场绝对主体地位。用户、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平台,三方都有收益,还能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据透露,国家四部委全国城市级车网互动示范工程今年在上海等全国9个城市正式开展。
在应用与推广方面,车网互动应用场景广泛,在建筑领域(房-车-网)和交通领域(车-能-路-云)以及园区等均有较大应用空间。
以2025年全国城市车网互动为起点,2030年后车网互动将逐步成为中国分布式储能的重要载体。
据预测,205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至少3.5亿辆,每辆车平均电量70千瓦时,则车载储能容量超过240亿千瓦时,与中国当前每天消费总电量相当。考虑出行需求,电动汽车每日参与电网调度平均电量可达140亿千瓦时。电动汽车对电网功率支撑的能力可达到29~35亿千瓦,约为当年全国电网非化石装机功率的一半。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电力协同互动滚动发展。
按照2030年风电光伏总装机量达到30亿kW,风电光伏发电量预计达到4.5万亿kW·h左右。按照国家电网预测2030年全社会用电13.3万亿kW·h,则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50%。
随着各种储能的规模化发展,预计2030年开始进入可再生能源消费,也就是以绿电为主体的新能源3.0时代。
当绿电逐步成为电力消费主体,电动汽车将成为真正的而且能效最高的新能源汽车。
光-储-氢-充-换-放综合能源补给系统将逐步普及,实现车-能-路-云一体化。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发展零碳能源系统可实现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链全链条低碳化。
最后,欧阳明高总结与展望中国能源汽车革命全景。
他认为,整车电动化是上半场。
新能源汽车1.0,电动汽车时代:电动化爆发、智能化培育、低碳化起步。
2010年:确立“纯电驱动”战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展开,市场化启动。2018年销量超过100万辆;
2021年电动化爆发: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突破,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厚积薄发,年销量达到352万辆;
2025年:预计超过1500万辆,随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年增长率下降但保有量大幅提升,2030年预计达1~1.6亿辆。
整车智能化是中场。
新能源汽车2.0,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智能化爆发、电动化优化、低碳化加速。
2015年:特斯拉推出了半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Autopilot是第一个投入商用的自动驾驶技术;
2025年智能化爆发:deepseek引爆政府和民间大模型热潮,L2级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厚积薄发,开启智驾普及时代;
2030年:预计基于先进的端到端大模型的L4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在中高级乘用车规模商业化。
能源低碳化是下半场。
新能源汽车3.0,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低碳化爆发、智能化优化、电动化深化。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能源载体开始以绿电、绿氢为发展目标;
2025年:电力全面市场化开始、风电光伏自发自用开始成为主要场景、全国车网互动城市级示范开始实施;
2030年低碳化爆发: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超过50%、全车身钙钛矿薄膜和全固态动力电池规模量产、车网互动开始普及;
2035年:预计绿电成为充电主体电源,短时储能领域车网互动储能超过固定式电池储能,电动汽车保有量2~3亿辆。
文:张雅慧 编辑:薛亚培 版式:李沛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