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曲线交汇时: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我们无法忽视的未来十年

智能情报所 2025-09-15 17:01

真正的鸿沟,并非行业之别,而是同一团队中采纳者与非采纳者之差。此刻,就应重塑技能,再造流程。

作者:史蒂芬·史密斯

日期:2025年9月14日


有两条曲线正在同时攀升。

一条曲线,代表着单个人在人工智能伙伴协助下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极限。

另一条,则是一个通用机器人,在不感到厌倦、疲惫或受伤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处理的任务数量。

我们习惯于在会议上分开讨论这两者。但真正重要的,是它们的交汇点。

当这两条曲线最终交汇,工作的基本形态将被彻底重塑,整个社会将以我们未曾预料的方式开始改变。

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

我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我相信,那些能与人工智能高效协作的人,将彻底改变我们今天的工作方式。

这绝非一句口号。在实践中,它意味着:

一名研究员在清晨就能完成五份高质量的简报,而非过去要忙到晚餐才能交付一份。

一个销售团队能在咖啡还温热时,就已为四十位客户起草好定制化提案。

一位运营主管能同时推演十个情景规划,并从中选出利润最优的方案。

同样的员工人数,却带来了更高的产出、更优的质量和更快的迭代周期。

仅此一点就足以带来颠覆。

再加上那些能够搬运、分拣、上架、取货、修剪草坪、浇筑混凝土、短途驾驶甚至协助养老的机器人……

这就不再仅仅是生产力的故事,而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社会规划议题了。

资讯配图

组织形态:从金字塔到钻石型

一个世纪以来,多数白领领域的组织形态都如同金字塔:底部是海量的初级员工,中间层渐少,顶层是少数专家。

你通过打杂、旁听、写纪要、做PPT、接受修改意见、再重来的循环中缓慢学习。

而有了能帮你起草、整合、翻译和校对的人工智能助手,这个金字塔的底层将会迅速变薄。

职场新人可以直接处理中级任务,组织的中间层将因此膨胀,最终形成钻石型结构。

这种结构无疑是高效的,但也令人不安,因为传统的经验阶梯变得更短、更陡峭。

我们需要全新的方式来培养人的判断力:比如更有目的性的学徒制、影子审查、为重大决策设置更审慎的关卡,以及花更多时间去真正了解客户。

如果我们不重新设计人才的成长路径,我们最终只会得到高效的产出和肤浅的洞察力。这种交换的代价,将是极其昂贵的。

蓝领工作也无法幸免

过去,通用机器人意味着固定在地面的机械臂和笨重的安全围栏。

如今,它意味着可移动、遍布摄像头、由软件定义的智能机器。它们通过数据和几小时的训练就能掌握新技能。

仓库和建筑工地只是它们最初的舞台。紧接着,将是医院、酒店、商超、农场和市政服务。

一台机器可以上午卸货,下午盘点货架,晚上清洁地面。它从不请病假,不介意光线昏暗,更不抱怨周末加班。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加快技能重塑和岗位再造的警钟。

工作本身不会消失,只是重心发生了转移。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减少,而设备设置、流程监督、异常处理、设备维修和客户互动等工作将增多。

如果我们能提前规划,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这些都将是更好的工作。

采纳差距将是残酷的

未来最大的鸿沟,并非存在于不同行业之间。

它将存在于同一家公司、同一楼层、甚至是同一岗位上,人工智能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

那些主动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将悄无声息地超越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将成为团队的新基准。

这一切的发生,并不会有正式的会议通知。它只会悄然体现在:更精干的团队能承担更庞大的业务;经理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个一小时内就能交出精炼草稿的人。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幸运的是,这个问题有解。

你可以让采纳新技术成为一场团队运动:建立共享的指令库,组织实战工作坊,分享使用前后的鲜明对比案例。

更要用公开的表彰和实在的奖金,去奖励那些通过工具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

学习曲线注定是颠簸的。有时你感觉效率翻倍,有时又会碰壁。但无论如何,请坚持下去。

当下,什么在创造真正的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日益普及,三样东西的价值将指数级提升:

  • 品味与判断力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生成无数个版本,但知道哪个版本是好的,知道该在何处发力、在何处止步,这需要人的品味和判断力。

  • 深度背景知识

    模型拥有的是海量数据,而你拥有的是关于这项业务的真实历史。客户去年为何流失,董事会真正忧虑的是什么……这些关键的背景信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人们只会从他们信任的人那里购买产品,接受他们信任的领导者推行的变革。人工智能无法为你建立信任,它只能加速围绕信任展开的各项工作。

领导者本季度即可做出的五个决策

  1. 聚焦具体用例,而非空谈平台

    挑选三个高频、高变数的工作流程,例如月度业务回顾、项目投标或一线员工排班。用数据衡量并公开对比实施前后的效率、错误率和满意度。切勿从罗列工具开始,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2. 设立全员AI素养的最低标准

    要求每位员工都能完成一组核心任务:起草、总结、核查、翻译、推理。这应像20年前普及电子邮件或电子表格一样,成为一项基础技能。并为求助者提供支持,消除他们的羞耻感。

  3. 成立一个精干的安全委员会

    由运营、法务、财务、人事和安全部门的代表组成。职责是审批数据使用、复盘安全事件和制定简洁的规则。所有文档不超过两页,臃肿的制度只会带来形式主义。

  4. 在回报清晰的领域试点机器人

    从那些体力消耗大、重复性高且有工伤风险的环节开始。采用短期合同,在每个试点培训内部负责人,并持续追踪效率、产出和员工反馈。数据要公开透明。

资讯配图
  1. 彻底重建人才成长体系

    既然入门级工作正在萎缩,那就必须创建旨在培养判断力的学徒制。让新人与资深专家结对,安排决策复盘会,并让他们轮岗到一线直面客户。让这种培养模式受到重视。

我们应如何安放工作的意义

工作不仅是收入和地位,也是生活的节奏、奋斗的目标、同事情谊和精神归属。

当工作的具体内容发生改变,这些关乎人性的部分需要得到细致的关怀。

清晰地告诉团队,什么会变,什么不会变。让他们参与到岗位的重新设计中,甚至邀请客户加入讨论。

我们不仅要庆祝节省了多少成本,更要庆祝为员工赢回了多少时间。

让团队自己提议,如何利用这些赢得的时间去提升质量、学习新知或改善服务。你不可能做到完美,但你会做得越来越好。

一些需要反复思考的难题

  • 如果人工智能让某个领域的产出翻倍,我们最先需要调整哪个计划?谁来主导?

  • 哪个一线岗位能因机器人伙伴而变得更安全或薪酬更高?我们需要提供何种培训?

  • 哪些决策因事关重大而绝不能完全自动化?我们如何保护这些决策所需的思考时间?

  • 真正的风险是什么?数据滥用、激励错位,还是技能悄然退化?我们如何及早察觉?

  • 如果向一位新员工的父母解释我们的规划,他们会认同地点头,还是担忧地皱眉?

请时常思考这些问题。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再问一遍,答案会不断变化。

为何我依然是乐观主义者

我的乐观,源于一个朴素的理由:人类,极其擅长将工具、规则和故事三者结合。

每当一项新工具出现,我们总会为它设定基本的规则,并讲述一个关于它应该如何服务于我们的故事。从车轮、印刷机到智能手机,无不如此。

我们每次都会犯错,但我们总能修正。最终,我们变得更有效率,如果做得正确,还能让更广泛的人群变得更安全、更富足。

人工智能和通用机器人的变革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因此风险也显得更高。这很公平。

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速度,去匹配这个时代的速度。

立即行动。教育全员。设立简则。衡量要事。守护人性。

如果你是领导者,下一步不是做一份PPT。

而是立刻发出一个日程邀请,启动一个为期60天的冲刺计划,聚焦三个核心用例。是在装卸平台部署一个能减少工伤的机器人试点。是开启一个旨在培养判断力的新学徒项目。

更是向你的团队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将用这些工具成就更卓越的工作,并用赢得的时间,去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岗位。

曲线正在上升,交汇点将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到来。

如果我们即刻行动,那一刻的到来,将更像一次平稳的转弯,而非一次剧烈的断裂。

这并不容易,但绝对值得。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机器人
more
第三代700V GaN上市!英诺赛科上半年营收大增43.4%,机器人和数据中心应用破局
【机器人】全球首例海拔4500米以上5G远程机器人手术在那曲成功实施
当曲线交汇时: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我们无法忽视的未来十年
参会名单公布!联盟×戴尔,杭州具身智能机器人沙龙
具身智能开源周:上海AI实验室加速助力机器人训练及应用
拟定增约10个亿!国内微特电机研发制造龙头加码机器人
拓斯达入局人形机器人
国内首家:深圳机场联合美团上线智能送餐服务,机器人帮你配送到登机口
海归博士造通用机器人,数月融了两次!
国家专项新突破!中国团队自主研发核磁兼容手术机器人,实现亚毫米级精度!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