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力传感器、自重仅0.35KG,谐波减速器“头部玩家”重构关节模组标准

高工机器人 2025-09-17 10:46
资讯配图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3396 字,阅读完成需 6.5 分钟。


“我们的目标,是立足行业客户的产品设计实际需求,打造一款模块化程度高、功能覆盖全、性价比突出且可靠性优异的关节模组产品。”同川精密总经理沈晓龙如是说。


如今,这一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近期,同川精密全新研发的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减速器关节正式推出,并将于9月23日-27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位号:7.1H-D179)重磅发布。


据沈晓龙介绍,该产品在功能与性能上实现多重突破:一方面,集成输出扭矩传感器,并配置输入、输出双位置编码器,成功实现力位闭环控制;另一方面,针对结构刚度、散热能力及防护等级等核心可靠性指标进行系统性优化,整体性能达到工业机器人产品标准。同时,产品采用多连接法兰设计,充分兼顾了客户在设计、安装与调试环节的便捷性,大幅降低操作复杂度。


资讯配图



沈晓龙还进一步表示,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涵盖TCHL-11M、TCHL-14M、TCHL-17H、TCHL-20H、TCHL-25H、TCHL-32H等6个型号,以“轻量化突破、力位闭环技术、灵活安装设计”三大核心优势为支撑,精准解决了当前一体化关节模组行业普遍面临的“轻量化难度大、力控精度低、适配成本高”三大痛点。



资讯配图

集成扭矩传感器,自重降至0.35KG

突破“轻量化”难关



作为人形机器人动力系统的“心脏”,随着人形机器人向“高负载、灵活运动”方向升级,关节模组的轻量化需求日益迫切,原因是过重的关节不仅会增加机器人本体能耗,还会限制手臂动态响应速度,甚至影响运动稳定性。


然而,当前行业内多数轻量化方案陷入“减重必降性能”的困境,部分企业采用替换传统材料的方案,但因材料存在强度不足、导热性差等问题,牺牲了关节模组的可靠性;还有部分企业通过集成力传感器提升性能,却导致关节重量、体积同步增加。


在此背景下,同川精密另辟蹊径,以“集成扭矩传感器”方案打破这一僵局,而该方案在当前行业内较为少见。


资讯配图


任何技术都是由应用催生,集成扭矩传感器方案之所以罕见,本质原因是“市场需求滞后于技术发展”。沈晓龙解释道,早期工业机器人核心需求是“位置精度”,无需力传感器;到了协作机器人阶段,即便在末端加装六维力传感器,也只能解决碰撞安全与末端力控,无法覆盖全关节力感知;直到人形机器人时代,需求才从“单一位置控制”升级为“力位协同”。


相比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不仅手掌触觉需要感知,机身其他部位被触碰也需反馈,且数据采集时需同时获取“位置信号+力信号”,才能让机器人更真实地感知物理世界。而谐波减速器本身具备高位置精度优势,叠加扭矩传感器的实时力感知能力,恰好可以提升关节的力位控制精度。


同川精密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突破,源于其多年的技术沉淀与资源整合。早在创立初期,同川精密就率先研发出减速器齿形——3D曲面共轭双圆弧齿廓,有效提升谐波减速器的服役寿命、传动精度、一致性、振动噪音等性能和品质,既实现国产谐波减速器技术上的突破,也为后续集成扭矩传感器提供了结构适配性支持。此后,其还参股投资了六维力传感器企业海伯森技术,正式开启对“减速机集成扭矩传感器”的研发,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与供应链优势。


据沈晓龙透露,目前同川精密的自主化程度近100%,仅芯片、铜、铁等基础材料需要采购,其余核心部件基本为自主研发。


十余年的深耕还为同川精密构筑了规模化优势,在江门、深圳等多个生产基地的支撑下,同川精密的谐波减速器销量连年翻倍。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在国内外所有谐波减速器厂商中,同川精密的谐波减速器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前五。


基于“硬核的技术实力+全链条的把控能力+规模化量产的能力”三驾马车驱动,同川精密打造出的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在保障硬件功能、性能、质量与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量产摊薄成本,让不同规模的机器人企业都能够低成本获取高性价比产品。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硬核实力,同川精密的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在集成扭矩传感器的同时,实现“减重不减性能”。比如,最小的型号TCHL-11M,重量为0.35KG,峰值扭矩达到25Nm;最大的型号TCHL-32H,重量也仅为3.3KG,且峰值扭矩高达799Nm。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尚未正式发布,但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沈晓龙直言,目前已有近20家企业处于等待样品或样品测试阶段,客户催样需求强烈。



资讯配图

打造“力位闭环”

重构机器人交互与执行精度



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存在“运动性能达标,执行精度不足”的问题,换而言之,多数人形机器人产品能够完成行走、跳跃等动作,但在抓取上仍表现不佳。


核心症结在于,行星及其他品类减速机齿轮背隙大,关节正反运转空程过程中不受控,造成抖动或精度不足;另外,大部分传统关节仅靠编码器实现位置控制,依靠电机电流反馈力矩数据,力矩数据采集波动大、精度低,造成机器人抓取标的物负载变动泛化能力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在已集成扭矩传感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输出端配置编码器,两者协同构建成完整的力位闭环。


资讯配图


集成扭矩传感器,能够实时精准捕捉关节受力数据,比如抓取重量、碰撞反作用力等,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力感知”基础。区别于“仅末端加装力传感器”的局部方案,同川精密实现全关节力感知覆盖,机身任何部位被触碰,均可通过关节扭矩传感器反馈力信号。


在输出端配置双编码器,结合谐波减速器本身的位置精度优势,实时获取关节位置、转速数据,确保位置控制精准度。


两者协同形成“力随位动、位随力调”的混合控制,当机器人在抓取物体时,控制单元可根据力信号调整扭矩,以避免过载或抓取过松;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可依据位置信号修正运动轨迹,确保精准定位。


总体而言,力位闭环解决了传统机器人“仅能精准定位,无法感知力”的核心痛点,为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与性能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然而,同川精密并未止步于此。沈晓龙透露,第二代产品已经在规划中,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重量减轻20%-30%,峰值扭矩提升30%,同时将防护等级进一步升级至IP65,优化散热效率,适配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资讯配图

多连接法兰覆盖

灵活适配,降本又减重



由于不同的机器人类型,有着不同的手臂结构,装配需求差异较大,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连接法兰标准。比如,人形的双臂和协作机器人多需紧凑的侧面连接,人形机器人腰部需双侧贯穿连接,轮式机器人折叠臂则对法兰强度有特殊要求。


因此,若关节仅提供单一连接法兰方式,客户需额外投入资源开发专属法兰及连接件,既延长研发周期,又增加机器人手臂重量。


对此,同川精密采用“六边形战士”式多法兰设计,跳出行业无标准的困境,将客户常用的连接方式,全面集成到模组的6个立体面上,不仅可以用于人形机器人,还可适配协作机器人、轮式机器人折叠臂等对负载要求较高的场景,客户无需额外开发适配结构,搭配简易钣金件、压铸件或塑料件即可完成装配,大幅降低研发与制造成本。


资讯配图


据沈晓龙介绍,同川精密的多连接法兰设计,并非仅为提升“适配性”,更从“模组+本体”整体重量优化角度出发,为机器人轻量化提供关键支撑,明确实现“减重+简化结构”双重效果。


除此之外,多连接法兰设计还可兼顾性能与可靠性。比如通过法兰结构优化防止连接松动;在法兰周边设计散热结构,解决机械臂“运行发热”难题。


高工机器人注意到,除了三大核心亮点外,同川精密还通过细节打磨来提升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的实用性。比如,其采用创新集成的电气连接器,将防护等级提升至IP65,适配工业制造、服务机器人等多场景;设计中空过线结构,减小关节直径,让电缆连接更简单可靠,降低机器人布线复杂度。



资讯配图

卡位具身智能赛道

持续强化“性价比”优势



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判断,同川精密始终聚焦“本质”。沈晓龙认为,机器人的核心是“移动+执行”,双足人形仅是形态之一,还有包括轮式、四足等形态,这类机器人统称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但无论何种移动方式,“执行部件”都是核心,尤其是手臂关节,对精度、力控、轻量化要求非常高,能做好的企业较少,竞争门槛较高。


而这也恰好是同川精密的机会。


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通过力位闭环,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手臂更“轻巧、灵活、可靠”,同时降低整体成本。未来,随着规模化制造能力进一步释放与技术持续迭代,同川精密不仅要实现“可使用、可量产、低成本”的目标,更要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加速产业化。


资讯配图


同川精密的目标并非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规模化出货”推动整个机器人关节模组行业成本下降。沈晓龙特别强调,工业品讲究性价比,既要便宜,还要好用。


基于Harmo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的硬核实力,同川精密计划在2026年满足“4万个机器人手臂”装配需求的产能规模,为更多机器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核心部件,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关注机器人的一切,欢迎来交流 
 作者(微信号):hyp08190


END


资讯配图
活动广告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以上为广告

往期推荐:





100万次稳定输出!精准数据&图形为这家智能拧紧企业“撑腰”


全球首发!攻克注塑行业智能化工艺空白,具身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工业“实力派”选手


10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细分市场打响“攻防守擂战”

灵巧手创业企业今年完成第4笔融资,累计金额近亿元;三协电机成功上市 | 一周资本大事件
资讯配图
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传感器
more
图像传感器的未来方向
vivo X300系列将全球首发索尼LYT-828传感器
全球传感器行业知名企业炜盛科技确认参展 | 走进长城创新技术展
这类传感器,下一个金矿
六维力传感器杀入千元档,航凯微电砸碎行业天花板!
数说IT|赛迪顾问:物联网加速渗透推动传感器智能化进程  MEMS技术前景广阔(2025年第16期(总第55期))
事件相机会成为自动驾驶的下一代核心传感器?
吉林大学|受蝎子启发的仿生传感器助力六足机器人实现“狩猎”行为
4.1亿像素图像传感器,首次展示
马斯克炮轰激光雷达!传感器太多会“打架”,纯视觉才是王道!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