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前装 “三国杀” !两家上市公司拼刺刀,华为 “黄雀在后”

高工智能汽车 2025-09-18 16:52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对于激光雷达前装市场来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俗语来形容当下形势再贴切不过了。一场围绕华为、禾赛、速腾聚创的客户争夺战悄然打响。


与这场 “三国杀” 相伴而行的,则是资本市场对于激光雷达的两难抉择:一方面,L3级自动驾驶落地以及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利好预期,进一步驱动市场增量;另一方面,前装价格压力仍处于高位运行,利润兑现不确定性增加。


9月16日,车载激光雷达头部玩家—禾赛科技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IPO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同时,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两个头部玩家也在港股“碰头”。


这也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绿鞋前融资总额超过41.6亿港元(5.33亿美元)。公开发售部分,该公司仅获得168.65倍超额认购,这个数字低于2025年上半年港股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平均值(642倍)。


这背后,也凸显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于激光雷达赛道持续增长潜力的担忧,以及未来市场格局,尤其是智能汽车前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三年禾赛科技连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


同时,公司客户集中度依然较高。2022年至2024年,禾赛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53.1%、67.5%、59.9%;理想、小米、零跑等头部新势力都是禾赛的重点客户。


事实上,此次新增港股IPO,一方面,禾赛科技考虑到未来规避跨境监管风险,并且更能配合在中国的业务重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获得更高的估值(过去一年,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70%),拓宽融资渠道。


有意思的是,在港股招股材料中,禾赛科技这样描述,“由于我们的ADAS激光雷达产品在中国的出货量持续增长,我们对美国的销售占净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有所下降。我们相信,国内业务增长速度将超越美国业务,从而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降低面临的特定贸易风险。”


今年上半年,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547913台,同比增长276.2%,超越2024全年。截至目前,禾赛已与24家国内外车厂达成量产定点合作,上半年再次斩获9家头部车企的20款车型定点,涉及吉利、长城、长安等一线自主品牌。


其中,8月15日,禾赛官宣斩获丰田汽车旗下合资品牌的激光雷达量产定点。而早在2023年,另一家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已经与丰田汽车旗下多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


目前,两家公司在多个车企客户上均有交叉定点斩获,竞争日趋白热化,包括比亚迪、吉利(包括极氪)、红旗、奇瑞、上汽通用等等。同时,新产品轮番推出也是“拼刺刀”。


2025年上半年,速腾聚创来自ADAS激光雷达的收入同比下滑17.9%,销量同比减少6%,下滑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两家主要整车厂客户减少购买,其中一家更是转用了其他供应商产品”。


9月9日,速腾聚创数字化激光雷达标杆产品EMX,面向多家车企客户正式开启批量交付。这标志着全新一代车载数字化激光雷达平台EM平台全线产品,包括EMX、EM4及定制版本,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其中,EMX作为“真192线”车载主激光雷达,面向L2级辅助驾驶市场;EM4则是目前行业唯一可量产的超50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支持520线至2160线定制,服务于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


禾赛科技则是主推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号称“全球线数最高+全球测距最远”,三大核心模块100%全部自研并自主可控,终结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芯片的瓶颈。


官方消息,ETX已获得全球顶级车厂海外量产多个车型的定点,以及国内领先车企新车型定点,预计2026年启动批量交付,将加速全球L3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此外,今年初,该公司还推出了AT1440,号称全球最高线数的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达到1440线,搭载第四代自研芯片,测距达300米@10%反射率,0.02°的角分辨率。


资讯配图


不过,和上述两家公司不同的是,作为全栈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为(引望),依靠鸿蒙智行阵营“兜底”出货量的同时,正在不断扩张客户版图。


本周,市场传出消息,华为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将升级为全栈智能化方案,两年内计划三款新车落地,其中2027年推出的两款车型将全量搭载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


由于华为与一汽集团也有深入合作(一汽红旗将与华为合作,后者全栈自研解决方案落地于红旗9系列车型,预计明年正式上市),未来也不排除一汽丰田加入其中。


同时,除了丰田,在另一家头部跨国车企—大众,禾赛、速腾聚创以及华为同样是短兵相接。目前,华为已经在奥迪品牌旗下车型交付搭载激光雷达的乾崑智驾方案。


此外,考虑到华为与上汽正在联手打造尚界品牌,未来也不排除上汽大众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而作为上汽的另一个合资伙伴,上汽通用五菱也已经官宣首款搭载乾崑智驾方案的新车。


而在产品推新方面,华为在率先规模化上车固态盲区激光雷达的基础上,再次推出激光雷达+摄像头的融合方案(命名为Limera),基于一镜双模实现两种感知技术的物理级融合。


资讯配图


不过,和其他两家公司不同的是,华为更侧重于向下满足中低价位车型的需求。作为舱内布置方案,Limera对应的是华为乾崑ADS Pro增强版,性能低于192线激光雷达。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家厂商也在推类似方案。


此前,卓驭科技也推出了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的激目方案(车规级激光+惯导三目一体化,2.0版本进一步提升了集成度),实现激光雷达原始回波信号和图像的高精度融合。


同时,基于大疆览沃的能力储备(国内最早上车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卓驭科技还推出了类似华为的“知周”车规级固态补盲激光雷达,解决立体车库夹层等传统感知盲区难题,提升辅助泊车和变道场景的安全性。


资讯配图


另一组数据则更能说明激光雷达前装赛道的格局未定。今年上半年,华为力压禾赛科技,登顶激光雷达前装份额老大位置。在此之前,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轮流坐庄。


此外,今年8月,华为官方宣布,乾崑智驾系统搭载量截至2025年8月7日已经突破100万辆;同时,华为乾崑智驾还在不断扩张客户版图,甚至包括零跑这样的新势力黑马都被曝出正在洽谈合作。


而华为的持续强势抢单,对于单一激光雷达供应商来说,压力不小。比如,以禾赛科技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来自ADAS前装市场的销售收入仍占到整体收入的60%以上。


在港股公开材料中,禾赛科技指出,激光雷达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三个关键因素是:性能、质量及成本。 其中,ADAS客户对上述三大关键因素均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成本的要求。


同时,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定价压力及利润率下降,并可能阻碍增加产品销售的能力或导致公司失去市场份额。「许多客户 (尤其是汽车OEM)对其供应商拥有重大影响力,成本削减措施通常会导致定价下行压力加大。」


此外,禾赛科技也明确指出,业内老牌企业及新进入者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的定价压力,并且超出公司预期的定价压力可能会加剧。


数据显示,该公司的激光雷达产品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每套2000美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60美元(ADAS产品单价更低),主要是ADAS激光雷达的大规模生产及出货量增加所致。


而在产能利用率方面,目前,禾赛科技有两个工厂(赫兹工厂及麦克斯韦全球研发智造中心),前者在今年一季度的利用率为46.2%,后者同期为54.1%。此外,赫兹工厂扩建的新生产线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


在公开材料中,禾赛科技明确表示,“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将部分取决于新晋市场(如机器人)扩张时扩大规模及进入该等市场的能力。”同时,“未能在汽车行业以外取得商业成功,或进展低于预期,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但,市场竞争已经是无处不在。


该公司也坦言,在ADAS市场及机器人市场的部分客户已着手开发或进行收购,并建立自有的激光雷达或替代传感技术。比如,该公司早期合作的足式/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宇树科技,也已经推出自研的仿生4D激光雷达。


资讯配图


热文推荐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激光雷达 华为
more
马斯克炮轰激光雷达!传感器太多会“打架”,纯视觉才是王道!
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分析及投资战略
车长超5米,轴距3米多,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还能“一键躺平”!
不止卷价格!激光雷达、半固态电池,10万块就有曾经吹上天的技术了!
超160万台订单!割草机器人撬开激光雷达新战场
HR1搭载8颗激光雷达,哈啰与禾赛达成战略合作
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暴增743.6%!禾赛冲刺港股
览沃、禾赛、速腾3款激光雷达,谁更懂机器人场景?
早报 | 金正恩何时到达中国?中方回应;寒武纪回应股票大涨;南京大学回应33岁女教师离世;马斯克再评激光雷达
1.5T、225牛·米,配大电池组,增加激光雷达,百公里才3个多油,14.98万起就能买!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