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测距新方案亮相,固态激光雷达再进一步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9-19 07: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在上周的CIOE光博会上,最火爆的毫无疑问是光通信和AR眼镜,激光雷达领域也有不少亮眼的新品和新技术展出。

阜时科技:全固态光扫描方案“万向光控”

阜时科技在今年光博会期间发布了一个名为“万向光控”的全新全固态激光雷达光扫描方案,最近几天这项技术在业内也引发了高度关注和讨论。

目前市面上的激光雷达产品,都需要有一个光扫描的部件,改变激光器发射出的光线,沿着一定区域重复扫描,从而得到点云图。而目前主流的光扫描部件,有MEMS微振镜、一维转镜、二维转镜(采用两个转镜分别负责X/Y轴的扫描),也有一些特有的技术,比如Cepton的MMT(Micro Motion)技术,用类似于扬声器的原理,使用线圈等结构去驱动激光阵列,通过发射和接收端信号连接,并使其保持微动,在运动过程中完成空间扫描。

当然,像Flash激光雷达就不需要扫描部件了,它是使用面阵光直接对一片区域进行照射,通过SPAD阵列接收数据生成三维环境信息。相对地由于受限于面阵光源功率,Flash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目前最高只在100米左右。

资讯配图
阜时科技这次推出的“万向光控”全固态光扫描技术,则彻底颠覆了传统半固态激光雷达依赖机械转镜实现光扫描的模式,让激光束能够按照预设程序在扫描范围内灵活自如地转向,赋予了激光雷达前所未有的灵活度和智能化属性,为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全新空间。

具体来说,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作用力模块,通过对微纳调谐结构的精确控制,对入射光进行精确的相位调控,光束发生衍射偏转从而实现对光的控制。

阜时科技基于“万向光控”技术,即将会推出行业首款全固态长距离主激光雷达,目前透露的参数包括:响应时间小于等于100us、偏转角度大于120°、角分辨精度小于等于0.02°、光学效率大于80%。

对于车载激光雷达来说最关键的成本上,阜时科技也表示这项技术在提供良好性能的同时,也能保持低生产成本。

笔者猜测,全固态的设计能够带来激光雷达产品制造流程上的成本大幅缩减,简化装配流程以及供应链复杂度;其次,相比OPA等其他的固态扫描方案,“万向光控”在制造工艺上可能相对成熟,相比硅光工艺更易实现大规模量产。

当然,阜时科技另一个主营业务是SPAD芯片,其自研的SPAD-SoC芯片具备一定技术积累以及性能优势。阜时科技也表示,“万向光控”光扫描技术与大面阵SPAD-SoC芯片的深度融合,能够大幅提升整体方案可量产性,降低系统成本,目前多家头部车企和智能机器人客户已经在深度推进中。

洛微科技FMCW激光雷达F1系列

洛微科技在光博会期间展出了其FMCW激光雷达F1系列,那么这也是与当前市面上常见技术方案不同的一种激光雷达。

目前市面上见到车载激光雷达,普遍都是采用ToF测距原理的激光雷达。是通过直接测量发射激光和回波信号的时间差,来测量与被照射到的物体距离,主要优势是响应速度快,精度高,但抗干扰能力一般。

资讯配图
来源:洛微科技
而FMCW是通过将激光作为信号波,类似于雷达,将回波信号与参考光相干并利用混频探测技术得到频率差,间接获得光飞行时间,计算出于被测物体距离。而优势包括在检测移动物体时还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测出物体速度,类似于4D毫米波雷达。并且由于利用了信道复用的概念,抗干扰能力极强。
微型光引擎模组是实现FMCW激光雷达的关键,洛微科技自研的FMCW光引擎模组将硅光FMCW芯片(融合探测器、并行收发光路、收发天线、调制解调、相干混频的功能)、激光器芯片、前端电芯片集成到一个模组中,实现光芯片数量减少60-90%、微光学组件数量减少80-100%、高精度光耦合工艺节点减少70-100%,大幅提高激光雷达的集成度。

基于自研FMCW光引擎,洛微目前也已经推出了车载FMCW 4D激光雷达产品F1系列,在10%反射率下实现250m的探测距离,视场角120°×25°,最佳角分辨率为0.05°×0.1°,帧率10Hz,等效128线的硬参数。

据介绍,洛微F1系列FMCW激光雷达预计SOP量产时间为2026年,预计价格在500到1000美元区间,同时256线的产品也在研发中。

小结

在这次光博会上,激光雷达领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那就是融合传感器。比如芯探科技展出的超融合传感器,在一个模块中融合激光雷达、IMU、RGB视觉三类传感器,旨在解决多传感器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匹配、体积、算力等方面的痛点。通过硬同步和软同步技术,确保传感器间2毫秒以内的同步,简化开发周期,提升产品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这类融合传感器主要是面向具身智能的应用。早在今年3月,速腾聚创也推出了机器人视觉全新品类Active Camera的首款产品AC1,将深度信息、色彩信息和运动姿态信息的时空同步融合,在性能上远超传统3D相机,其中同样用到激光雷达的技术。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扫描 激光雷达
more
全息断层扫描成像技术——从表面到基底的深度洞察
ScanBot-X1!科研&产品级!手持三维扫描仪!高精度大场景三维重建!支持二次开发!
精迅V1-V4!从零搭建一套结构光三维扫描仪[硬件+源码+课程]
逐梦空天 为何在梁平启航?——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全景扫描
你的扫描全能王,作价217亿冲刺港股IPO
3D结构光扫描仪的狂飙!揭秘精迅V2如何实现微米级重建精度
揭秘“数字复刻”技术——3D扫描仪(附主流厂商盘点)
扫描、测距新方案亮相,固态激光雷达再进一步
手持扫描仪HandBot-S1!多模态融合科研神器!配套硬件+支持开源算法运行+教程+答疑
中国消费级3D扫描仪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市场规模为1.06亿美元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