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来源|企业供图
硬氪获悉,近日安徽凌光红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光红外”)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IDG和启高联合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电性失效分析仪器量产规模和热导率设备研发及海外销售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电性失效分析行业被美国赛默飞、日本滨松等巨头把控,形成垄断长达30余年。国内客户只能高价进口,或退而求其次选择进口二线品牌,这导致了检测环节成本高、时效差、产品保密难度大等问题。
2019年,“凌光红外”首席科学家侯达之从日本回国加入中科大后,由于其科研需要的锁相红外设备遭海外厂商禁运,其研究被迫停滞一年。侯达之下定决心自研,耗时半年研发出原型机,随后联合两位复旦校友于2021年正式创立公司。
“凌光红外”创立初期从聚焦锁相红外单一设备起步,到覆盖电性失效分析全产品线,再到现阶段已覆盖近红外、中红外下的多种弱光显微成像仪器。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汽车、材料等领域。创始团队首次创业,成立三年累计销售额已过亿,交付设备超50台,打破了海外厂商对电性失效分析行业的垄断,实现高端设备国产替代。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锁相红外显微镜、微光显微镜和激光诱导电阻检测仪三款设备。其中公司最早研发的锁相红外显微镜性能持平并部分超越进口旗舰设备;微光显微镜和激光诱导电阻检测设备也达到了旗舰设备水准。

LuxetInGaAs 100微光显微系统(图源/企业)
“凌光红外”CEO刘祥安告诉硬氪,电性失效分析虽然是细分领域,但国内也有2-3家厂商陆续进入,公司在整体的产品性能、量产能力、研发投入、规模及交付量上都具备优势。“细分领域存在设备研产难度大,客户要求高,市场有限等特点,若降低性能打价格战法无法长期存活,所以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打开新的市场。”
除电性失效分析设备外,“凌光红外”还布局了显微测温、热导检测和活体成像。目前显微测温、热导测试设备在累计交付设备中占比近10%,逐步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生产方面,公司在合肥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并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高端仪器行业依赖稳定的生产工艺和供应链,这两者都需要在该领域内大量的投入和积累。目前凌光已交付近50台设备且基本较为稳定”,刘祥安说。
公司采用双研发体系,创新部门负责突破“0到1”问题,量产部门负责落地设备,完成1做到100的工程化,确保性能和体验。研发团队涵盖光机电算软等方面。

LuxetThermo 50非制冷锁相红外显微系统(图源/企业)
“凌光红外”的客户包括闳康科技、广州赛宝、季丰电子等第三方实验室,12寸Fab、头部封装厂、新势力汽车、芯片设计公司、世界前二大电子产品终端公司、985高校材料检测中心等领域头部机构。公司预计3-5年实现国内电性失效分析市场50%以上占有率,并持续完善海外销售体系。
团队方面,首席科学家侯达之是复旦物理本硕博,中科大教授,带领团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CEO、董事长刘祥安是复旦软件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前Facebook机器学习工程师,负责公司整体运营;CTO沈金辉是复旦物理本硕博,负责工程与量产环节;销售负责人杨凯为巴黎高科电气工程硕士,曾任泰克半导体总监,具备十年半导体领域销售经验。
投资人观点:
启高资本表示,高端检测仪器具有技术壁垒高,开发周期长,量产一致性难等特点。凌光红外是国内唯一研发成功并能对标进口全套半导体电性失效分析设备的公司,且将其底层技术成功迁移应用在了热管理,材料检测,活体成像等领域。我们坚定看好凌光红外在工业高端仪器赛道实现关键跃迁,为中国先进制造产业链的安全可控与持续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点击关键词,查看最近的早起看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