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持续释放低空经济政策利好,航空飞行营地作为衔接大众通航消费与通用航空产业的关键节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201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航空飞行营地”概念以来,体育、民航、文旅等多部门联合推动,逐步形成以“2000个航空飞行营地”和“200公里航空体育飞行圈”为目标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不同于通用机场,航空飞行营地建设无需经过复杂的布局规划与立项审批,具备“轻量投入、快速落地、业态灵活”的显著优势。同时,营地与通用机场功能互补,甚至可通过“先营地、后机场”的路径实现升级,成为区域低空网络的重要节点。目前,飞行营地已广泛承载航空运动、娱乐飞行、研学旅游等多元业态,成为推动体育消费升级、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通航大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零重力飞机工业最新整理发布的《一文读懂航空飞行营地》,系统梳理了航空飞行营地的政策沿革、功能定位、建设路径与运营模式,并结合多项国家专项规划,为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提供实操性强的参考指南。
阅读本文,您将了解:
航空飞行营地与通用机场的核心区别与协同关系
“2000个营地”与“200公里飞行圈”的布局逻辑与实施进展
航空飞行营地与大众通航消费
营地建设运营的合规要点与商业化模式建议
点击下方链接 获取相关文件
零重力飞机工业以新能源航空器整机研制为核心,布局电动固定翼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多元化型号产品,推动绿色航空产业发展。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优秀集体”以及“合肥市空天信息重点产业链企业”等资质认定,在南京、深圳、嘉兴等地分别设有研发、运营、生产、试飞等分支机构。公司始终坚持以“未来、绿色、创新”为总体发展理念,以“构建地球上第三种交通生态”为愿景,以“绿色飞行、服务民生”为使命,以新能源航空器为载体,在推动航空产业“绿色革命”及先进空中交通的发展上持续深耕,为我国早日建成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