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凑技术到规范运营,无人机产业正在通过标准化的力量,告别“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标准化建设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基石。
在过去,无人机产业面临着标准缺失带来的诸多挑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风险难以控制、不同系统之间互操作性差。正是这些痛点,催生了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完善。

01 标准建设成效:从数据看标准化带来的行业变革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从2024年6月起陆续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实施一年多来,这些标准已经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在可靠性方面,采用《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国家标准的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提升25%,城市复杂场景失控率下降50%。 这意味着无人机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运行稳定性大幅提高,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对于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民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试飞风险科目实施要求》等标准的实施,使得试飞事故率同比下降15%,试飞周期平均缩短20%,研制成本降低18%。 以中航工业为例,通过将相关标准纳入无人机研制流程体系,其某型民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的试飞安全事故率降低约40%,试飞效率提高25%。
安全性的提升直接增强了市场信心。按照《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碰撞安全性要求》设计防护装置的轻小型无人机,在碰撞测试中的人员伤害风险指数平均下降了40%—60%,部分采用该标准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5%。

02 细分领域拓展:标准从通用化向场景化精细化升级
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标准制定工作也从通用标准向特定领域专业标准延伸。2025年3月,全国首个林业领域无人机全自主巡护作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森林防火、防病虫害、防盗毁巡护及资源管理提供了系统化技术指引。
该标准涵盖系统架构、作业要求、数据整理、异常处理等全流程,推动林业巡护从人工巡检向全自主无人化巡检跨越。
山地农业应用也迎来了专门的标准规范。2025年9月,由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的两项农用无人机山地吊运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填补了农用无人机山地吊运这一特定场景标准的空白。
这两项标准首次系统性地提出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山地复杂环境下进行吊运作业的全流程安全技术要求,明确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高海拔、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性能衰减指标,以及智能吊具的技术参数。
在浙江,首个无人机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构建了包含基础通用、技术与产品、管理与保障、行业应用4个子体系的完整标准框架。 这一体系为指导无人机产业标准制定工作提供了系统性规划,让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有径可循。

03 国际标准布局:中国技术的全球输出
标准竞争不仅是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2025年5月,由中日联合牵头制定的无人机领域国际标准ISO15964《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正式发布,成功填补了无人机感知避障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这项国际标准的中方编制团队由深圳美团低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导,是以城市复杂场景无人机感知避障实际应用场景为导向,凝练我国企业自研技术输出的国际技术标准。
感知与避障系统是无人机安全运行的核心系统,直接关系到无人机在复杂场景中的任务执行能力。新标准规定了无人机对航空器或其他物体的感知与避障系统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可切实指导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的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
中国在无人机商业化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为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践基础。截至2025年3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52万单。 这种大规模商业运营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成为中国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优势。

04 未来展望:标准化工作的挑战与方向
尽管无人机标准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标准制定工作需要保持足够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正在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伞系统规范》征求意见,显示出标准制定工作正在向更深层次的安全保障领域延伸。
未来,无人机标准化工作将呈现三个主要趋势:一是从单一技术标准向系统解决方案标准转变;二是从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拓展;三是从产品标准向生态标准延伸。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会同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标准支撑。
标准化是产业成熟的标志,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无人机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有望迎来更加规范、高效、安全的发展环境。
无人机标准之争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产业主导权的竞争。随着中国在无人机国际标准制定中逐渐崭露头角,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正转化为标准优势,进而转化为市场优势。
标准化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正如行业专家所言:“谁制定标准,谁就掌握未来。”无人机行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进入到了标准竞争的新阶段。
本文基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