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院士受邀出席“2025骁龙峰会·中国”活动,发表题为《智能涌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和探索》的主题演讲,并与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解析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与产业重构的未来路径。

张亚勤提出,互联网经过了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进程,现在到了“智能体互联网(Internet of Agents)“阶段。智能体互联网时代的产业规模将比移动互联时代扩大至少100倍。
人工智能正成为像电力一样的关键通用技术基石,推动经济与社会实现指数级发展。他强调,当前AI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智能的涌现”,既包括技术层面的突破,也涵盖产业应用的广泛融合。他回顾了自己早在十年前提出的“AI+”理念,并指出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在技术演进方面,张亚勤梳理了大模型发展的五大方向:多模态、自主智能(智能体)、边缘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他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原子、分子与比特的融合”,是信息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的协同,更是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结合。这一融合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
他认为,未来的AI应用将更多走向边缘侧,实现低功耗、低延迟、高个性化的智能部署。此外,他也提醒,随着智能体技术的成熟,AI治理与风险问题亦亟需全球关注与合作。
【点击观看张亚勤院士完整演讲视频】
在随后与吴晓波的对话中,双方就无人驾驶、中美AI发展路径、边缘计算与智能体等议题展开讨论。张亚勤指出,无人驾驶代表物理智能的典型应用,其真正落地离不开大模型端到端的技术支撑。在回应中美技术对比时,他表示,中国在AI应用落地、年轻人才储备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而在底层芯片和基础模型层面仍面临挑战。他强调,“开源将成为AI未来的主流”,并预计中国最终将形成三至四个具有竞争力的大模型生态。

在谈及未来突破时,张亚勤认为,当前的“规模扩张”模式将在五年后面临瓶颈,下一代AI需突破记忆建模、推理架构与边界认知等关键问题。他特别指出,智能体与物理智能的结合,以及生物智能的应用,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创新场景。
张亚勤院士领导下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已在三大重点方向——信息智能、物理智能与生物智能——展开系统布局,与多家龙头企业联合推进技术落地,成为国内AI领域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产业融合力量。
【点击观看张亚勤对话吴晓波完整视频】
本次峰会由高通公司主办,张亚勤院士的分享为现场与会者及线上观众提供了兼具学术高度与产业实践的前瞻思考,也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的定位与方向提供了重要启发。
AIR长期招聘人工智能领域优秀科研人员
点这里关注我们
关于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