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 2025-09-25 17:34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1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2
已有超20家企业布局该领域。

文|编辑部

在建筑工地,机器人的脚步声正在越来越响曾几何时,建筑机器人大多被视为展会上的“炫技产品”,而非实际应用于施工现场的生产力工具。然而,今年9月,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深圳市建筑机器人产品目录(第一批)》,标志着这一现象正在发生转变

将视线放远,我们会发现这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一场整个建筑行业的系统性迁徙。企业纷纷在不同技术赛道展开布局,各地政府推出支持性政策各显身手,2025年的新品也在持续刷新市场的想象。本文将以深圳的首批产品目录为起点,追踪建筑机器人在形态演进、企业战略与政策推动方面的最新动向,试图勾勒出这场变革的内在逻辑与未来图景。

深圳的“首批目录”,藏着行业的密码

9月17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了《深圳市建筑机器人产品目录(第一批)》。这份文件乍看只是一份“推荐清单”,但细看数据,却能读出不小的行业玄机。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3

图表:《深圳市建筑机器人产品目录(第一批)》

在《深圳市建筑机器人产品目录(第一批)》中,细看17 款入选产品中,有13款是移动形态机器人。这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信号,意味着“移动底盘+作业模块”形态目前是建筑机器人的主流趋势。

为什么是“移动”?理由并不复杂。建筑工地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地面不平整,障碍物频繁出现,施工流程时刻变化。如果建筑机器人只能固定在某个工位,那么它能完成的工作极其有限。反之,如果建筑机器人可以像工人一样在现场自由穿梭,再结合不同的作业模块,就能承担喷涂、抹灰、打磨、铺砖等一系列重复且高危的工序。移动底盘加上作业模块,成为工地的“通用公式”。

细看目录产品,不难发现它们已经覆盖了建筑工地最常见的高危环节,有能在墙面喷涂的建筑机器人,有负责地面找平的履带式整平机,也有用于抹灰、打磨的多功能底盘。这13款机器人,几乎组成了一支“工地小分队”,每台设备都在模仿一个工人的角色,但效率和稳定性更高。

而在2025年建筑机器人新品表格中,行业趋势更加明显。今年以来发布的新品同样印证了这种“移动优先”的逻辑。在移动底盘上,企业不断叠加新的功能,有企业推出了车载式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把传统工序直接“打印化”;也有公司研发了双盘抹平抹光机器人,提升施工效率和精度;甚至连钢柱防火涂料喷涂这样复杂的环节,也出现了专门的机器人来完成。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4

图表:2025年建筑机器人新品(截至2025年9月)

(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请指正!)

这些新品的共性是不仅要“跑得稳”,更要“干得精”。导航避障能力更强,感知系统更完善,模块更易更换,甚至部分建筑机器人已经开始尝试人机协同模式,能和工人配合施工。这与几年前的“单一工序、单一场景”相比,已经是一次代际飞跃。

换句话说,深圳不是只做了一次产品推荐,而是在通过制度设计,给行业定下标准---哪些建筑机器人是真正能用的?哪些方向值得跟随?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不是唯一一个关注建筑机器人的城市,更广阔的政策版图,正在悄然铺开。

政策红利:多地抢占先机

政策一直是建筑机器人绕不开的话题。没有政策推动,行业的发展很可能会止步于试点。但一旦政策发力,行业的节奏就会显著加快。

深圳的目录,就是地方政策的一次创新尝试。而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区正在跑马圈地。北京、台州、苏州等地方政府正在以不同的节奏,把建筑机器人纳入城市更新和建筑业现代化的棋局之中。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5

图表:建筑机器人的地方政策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打法。江苏省、台州市黄岩区通过实行应用推广类政策,将项目覆盖率调成硬指标,推动“建筑机器人+产业工人”用工模式的落地;深圳市、陕西省通过技术标准类政策,填补建筑机器人的施工空白;而北京市、黄岩区则通过产业扶持类政策,为建筑机器人产业拨款培育生态。每个地区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但目标高度一致,让建筑机器人真正走进施工现场。

在国家层面,住建部连续发布《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等两份纲领文件,奠定全年政策基调。将2025年定为“试点收官年”,要求各城市总结推广经验,重点培育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政策的共性已经很清晰:场景聚焦、标准筑基、激励引导、生态培育。地方政府不只是给钱,更在创造真实的应用环境,帮助企业降低试错成本。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6

图表:政策共性

趋势同样值得关注。随着试点逐渐深入,政策的红利正在倾斜到“深度应用”。这意味着监管优化、技术融合和工地数字化将成为重点。建筑机器人不再只是单兵作战的硬件设备,而是逐渐被纳入工地全流程的数字化体系中。

比如,苏州正在推动所有智能施工机器人纳入市级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故障监控;深圳、台州等地则探索让机器人与施工环节深度绑定,从进度、质量到安全,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闭环。技术融合的方向也很明确:机器人将与 BIM、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结合,让工地具备实时监控和预测能力。

地方的探索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当政策加快试点、标准不断完善,建筑机器人获得的不仅是试验田,更是通往全国的通行证。但政策与标准只提供了“赛道”,真正能跑出速度和成绩的,还是各类企业和它们的技术布局。

谁在下注?企业的赛道分工

当政策给出方向,城市提供场景,接棒的是企业。毕竟工地上的每一台机器人,都需要企业研发、制造、运维与应用落地。在建筑机器人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玩家,他们共同在工地上展开了新一轮较量。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7

图表:部分建筑机器人企业

建筑集团、机械设备制造商、建材巨头,甚至一些传统机器人企业与新兴创业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投入资源,试图在这条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大型建筑集团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比如中国建设科技、中建八局、上海建工等企业,它们往往通过设立团队、创建部门或子公司来探索建筑机器人。这类玩家的出发点并不是单纯开发一台设备,而是把建筑机器人放进“工业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大框架里,作为智能建造平台的一部分。在装配式建筑环节,它们更倾向于自研钢结构、钢筋、PC 预制等自动化设备,而在现场施工端,则会联合第三方科技公司,推出喷涂、抹灰等机器人产品。换句话说,它们既是需求方,也是系统集成者,既要造机器,也要造生态。

相比之下,机械设备厂商的逻辑有所不同。中联重科等这样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天生具备设备制造的能力,它们的优势在于机械结构和大规模生产,而短板则在于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因此,它们更愿意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在施工现场的建筑机器人产品研发上,这类企业常常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借助外部的智能化能力来落地场景。

还有一类看似与机器人无关,却正在深度介入的,是建材企业。北京东方雨虹等企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布局建筑机器人,并不是为了进入机械制造业,而是为了绑定下游使用场景。对这些企业来说,建筑机器人是一个渠道和抓手,通过研发智能化施工设备,帮助施工团队更好、更高效地使用自家产品。

除了这三股主力,还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与传统机器人企业投身其中。创业公司普遍选择“聚焦型”路线,在某一个具体工序上深耕细作,把喷涂、铺砖、打磨、测量等环节做到极致,再通过模块化底盘适配不同场景。传统机器人公司则利用自身在移动平台、感知导航上的积累,把通用技术向建筑场景迁移,试图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8

图表:布局建筑机器人的企业类型

从这些不同的路径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行业的逻辑。大型建筑集团从“全局”出发,强调系统化;机械设备厂商从“硬件”切入,追求升级;建材公司则从“材料应用”出发,绑定场景;创业公司和机器人厂商填补具体工序空白。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机器人产业的多层次生态。

这样的分工并非偶然,而是行业进入成熟期的信号。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诉求,却在同一条赛道上形成互补。当平台化思维与单点突破结合,当传统装备与新兴智能融合,当材料与设备实现绑定,建筑机器人才有可能从零散试点走向体系化落地。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复合机器人也引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2025年10月29日,在“”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将联合业内代表企业共同发布《具身智能复合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聚焦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企业布局、市场动态等多维度,为产业参与者呈现清晰产业全景图,敬请期待!

政策地图出炉!全国多地竞速建筑机器人赛道图9

往期精选




产研资料

   

AGV/AMR

           

核心供应链

           减速机-行星传动  伺服电机

联盟活动

  

关注我们更多公众号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快讯|东华测试与南通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星迈创新」完成超10亿新融资;智元机器人斩获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认证
【低空经济】深谋商业化一骑绝尘!人形机器人中标国网电力,大载重eVTOL即将首飞
美团押注的北京机器人独角兽,被曝秘密赴港IPO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京启用!年产能600万条数据!聚焦16个细分场景!破解具身智能落地难题!
节卡机器人亮相 2025 上海工博会:以 “具身工业” 与 “高端智造” 开启人机协同新范式
2025移动机器人行业5大收购事件
打破行业天花板!安思疆发布135°视场角机器人3D结构光模组,搭载全新一代自研3D SOC芯片,让机器人不再“盲目”
【AI加油站】机器人设计系列十九:《机器人太空飞船》星际漫游的机械先锋:机器人太空飞船的发展史诗与未来征途(附下载)
美团领投!10个亿砸向泳池机器人赛道
国内最大!北京落地面积破万平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年产600万+数据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