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1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2
从齿轮到关节,专注精密传动40年。

文|易玉琴

当下,轰轰烈烈的人形机器人浪潮正在翻涌。算法、大模型和仿生动作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但真正决定机器人能否稳健落地的,往往是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核心零部件。纽格尔正是其中的前瞻力量,它以行星减速机为切口,把过去的工艺积淀,转化为支撑机器人“关节”的关键支点。

近期,我们与纽格尔副总经理曹保强进行了深入交流。除了讲述产品外,他也分享了纽格尔对产业的理解:为什么减速机会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必争之地?面对风口和资本,他们又如何看待长期的价值与短期的热闹?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3

当传动“老兵”遇见“新浪潮”


在中国精密传动的江湖里,纽格尔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新兵”。它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始人从齿轮行业起步,逐渐切入减速机领域,并在2014年正式成立纽格尔。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跻身国内减速机领域出货量前五,其产品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得到验证,这也为其进军新的产业打下了基础。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4

如今,人形机器人浪潮汹涌而至。谈到为什么会进入这一领域,纽格尔副总经理曹保强表示,这是公司早早做出的前瞻判断。“我们认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必须尽早布局,才能真正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产业逐渐升温,纽格尔的客户名单也印证了这一判断。从2017年与云深处开启合作开始,如今已覆盖深圳的优必选、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以及杭州、上海的头部企业。

“可以说,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主要玩家,我们基本都有合作。”曹保强说道。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5

在他看来,正是由于长期的技术积淀和产能保障,使得纽格尔能够在客户不断追求更高性能、更快迭代的背景下,提供稳定而灵活的支持。

他同时指出,人形机器人市场依然处在早期阶段,但今年相比往年已有明显起量。“过去几年,出货量规模有限,而到了今年,才真正出现小批量、中批量的出货迹象,千台级的需求也开始出现。

不过他也坦言,距离行业迈入“万台级”规模还有一段距离,人形机器人仍处在“逐步上量”的前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整机厂商的产品形态还在不断调整,零部件的适配也在快速迭代。上游供应商要想跟上节奏,不仅需要稳定的产能,还要具备快速响应、深度协同的能力。

对纽格尔这样的零部件厂商来说,这既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也意味着持续的挑战。“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产品更新也越来越快,这倒逼我们不断提升研发响应能力,建立更灵活的供产体系。”

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在起步,但对于纽格尔而言,这已经是一场必须参与的长跑。“老兵”的积淀,正等待在“新浪潮”中释放新的价值。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6

越过性能、成本与寿命的三道关卡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核心”,减速机需要同时满足轻量化、大扭矩、低噪音和高响应等性能要求。曹保强认为,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纸面上的指标,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迭代的过程。

“从研发打样到投入生产,再到检测和测试,我们必须在循环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说,每一个零部件都可能成为薄弱环节,需要拆解、分析,再反馈给研发团队,最终在材料、热处理等各个环节找到改进方案。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7

关节执行器主要构建图

在这样的循环中,性能和成本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曹保强表示,纽格尔始终强调产品的性价比,并会根据不同的工况选取适合的方案。

不是所有技术参数都要做到极致,否则只会徒增成本。”他解释,公司会先深入理解客户的应用场景,通过测试判断哪些性能指标必须坚持,哪些则可以适度放宽,再与客户沟通协商,最终确保既能满足实际需求,又能降低工艺难度,让产品更适合规模化量产。

这份取舍背后是专注的技术路线。十多年来,纽格尔始终围绕行星减速机深耕

“我们想把一件事做到足够深、足够透彻。”曹保强说。通过长期积累,他们希望在这个领域形成更扎实的理解与经验,也在与同行的差异化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8

如今,纽格尔的行星减速机已广泛应用于四足、轮足以及人形机器人。相比其他类型的减速方案,行星减速机机兼具大承载和高稳定性及性价比等优势尤其适合需要高扭矩和高可靠性的场景。

在上肢关节,纽格尔通过优化精度和减速比来满足灵活度的需求;而在应用更广的下肢关节,则更强调动态响应和抗冲击能力,以支撑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然而,随着应用逐渐深入,减速机的寿命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双足机器人场景下,减速机承受的冲击和磨损远比轮足、四足更严苛。例如,在一些高强度工况中,关节需要持续承载高负荷,并保持长期的动作精度,这对材料和结构的可靠性提出了极大考验。

曹保强直言,目前行业仍在持续探索:“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在精度逐步下降时通过控制和材料手段去补偿,这是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的方向。”

目前,一些机器人企业已经对纽格尔的减速机进行了连续数月的测试,并反馈结果良好,认为在现阶段已经基本满足使用需求。

不过曹保强表示,这只是起点。如果要真正走向商用化和规模化,寿命必须进一步延长,标准也要更加明确。在他看来,未来的突破需要材料、控制、工艺等多学科的结合,更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推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思考如何在更大规模落地时,让产品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9

成为精密传动的行业专家


当下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整机厂商层出不穷,既有跨界而来的巨头,也有新兴创业公司;不少企业不再满足于采购标准件,而是投入资源自研关节模组,竞争氛围愈发“卷”。

面对这种趋势,纽格尔副总经理曹保强却并不紧张,他甚至直言“这是好事”。

“很多整机厂商开始自研关节模组,这对我们反而是机会。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长期深耕减速器的生产,拥有完善的生产设备和资源,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曹保强解释说,纽格尔不仅能将客户的设计落地,还能在过程中提供优化建议,真正做到贴近应用需求。“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客户的工况,而不仅仅是卖一件标准品。”在他看来,这种角色转变,也正在成为纽格尔的重要竞争力。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10

事实上,随着行业发展,整机企业对零部件厂商的期待早已超越“提供产品”。越来越多客户希望供应商能参与研发,甚至输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对此,曹保强表示,纽格尔也在向“机电控一体化”延伸:“减速机是我们的基本盘,但我们更希望提供的是一整套关节产品,也就是完整的动力单元解决方案,包括减速机、电机和控制模块。

但他也直言,这并非易事。电机、减速机和控制系统原本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要实现跨越,需要充足的人才、资金和耐心。“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打磨到位,把细节做到极致,才有可能成功。”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11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曹保强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真正突破口,不仅在于硬件的迭代,更在于算法的进步。

“现在的机器人在本体结构上已经逐渐完善,步态平衡也能基本实现。但它还远不够聪明,更多时候像一个大型操作玩具。”他指出,未来三到五年的关键在于AI和身体的结合,机器人能否具备判断力和逻辑思维,才是产业落地的决定性因素。

至于纽格尔自身的定位,曹保强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我们始终专注于传动模块,希望把这一块做到极致,形成别人难以轻易突破的壁垒。

他表示,公司现阶段的目标是配合客户合作,持续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长期目标则是在人形机器人和更广泛的精密传动市场里,成为行业公认的“专家”。

“我们希望,一旦行业谈到传动解决方案,就能第一时间想到纽格尔。”曹保强说。

结语:

纽格尔背后,是几十年对传动工艺的打磨:从材料到齿形,从精度到稳定性,每一步都需要耐心与时间沉淀。这些看似冷门的积累,构成了它在行业中安身立命的底色。

而当下的人形机器人浪潮,正需要这样的“底色”。在资本与叙事之外,唯有扎实的制造和持续的研发,才能让一个产业真正走远。纽格尔的故事提醒我们:热潮会起伏,但支撑浪潮的,始终是那些默默打磨细节的力量。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12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交流群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13


需求倍增!减速机“老兵”杀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战场图14

推荐阅读




 本体 

||||

|||

||

供应链

|

|

|

场景应用

|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再获10亿融资!星迈创新跨界进军割草机器人
【机器人】科技部: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普渡机器人闪耀工博会,「配送+清洁」工业全栈具身智能产品矩阵重磅亮相
宇树科技王兴兴谈机器人现状:最大挑战在哪里?为什么坚持开源?
具身智能开路,特种机器人从地下管网走向全球舞台
万勋「空中柔韧清洗机器人」嘉兴首飞!赋能经开区智慧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刚刚,谷歌发布机器人最新「大脑」模型!思考能力SOTA,还能「跨物种」学习
打破行业天花板!安思疆发布135°视场角机器人3D结构光模组,搭载全新一代自研3D SOC芯片,让机器人不再“盲目”
吞下1270万样本,一个模型搞定所有机器人导航任务!解读北大王鹤团队最新研究NavFoM
快讯|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开启Physical AI合作;柯力传感AI及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批量出货;擎朗智能发布自研VLA模型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