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政策与产业界的热词,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它并非单一产业的代名词,而是以低空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融合研发、制造、运营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形态。理解低空经济,需从其定义与产业链入手,全面把握这一新兴领域的格局与潜力。

一、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指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至一定高度的空间)为载体,通过航空器技术开展生产、服务与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其核心在于激活低空资源,弥补地面与高空运输之间的空白,拓展经济发展新维度。
与传统航空不同,低空经济聚焦“短途、灵活、贴近民生”的场景,例如无人机农田作业、低空通勤、空中观光等。它不依赖大型机场与长途航线,却能深入城市、乡村与工业区,成为连接地面与高空经济的重要纽带。
二、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全景
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覆盖上游至下游,并依赖配套支撑体系,形成协同发展的闭环。
1. 上游核心产业:技术与设备基石
上游是低空经济的“根基”,以航空器研发制造为核心,涵盖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轻型直升机等整机生产,以及电池、飞控系统、导航模块等关键零部件。此外,低空通信、空域规划等软技术也是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2. 中游运营服务:衔接供需的桥梁
中游承担将设备与技术转化为落地服务的职能,包括运营管理、维修保障与人才培训。例如,无人机运营商提供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服务;维修团队确保飞行器安全稳定;培训体系为行业输送驾驶员、调度员等专业人才。
3. 下游应用场景:价值落地的窗口
下游是低空经济融入千行百业的出口,具体分为三类:
民生服务:应急救援、医疗物资转运、城市巡检;
产业赋能:农业植保、工业巡检、物流配送;
消费体验:低空观光、空中表演、短途通勤。
4. 配套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配套体系是低空经济“飞得稳”的前提,包括低空交通管理、起降场地建设、法规标准制定与保险服务等。这些基础设施虽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却是产业安全有序发展的基石。

三、低空经济是多元协同的生态体系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间为核心,串联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应用场景与配套支撑的全链条生态。它既涵盖高精尖的技术与制造,也融入民生服务与消费体验,更依赖政策与设施支撑。在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实践,为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与生活提质注入新动能,有望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