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 22,356.09 万元,计划由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武汉派诺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利用公司在武汉市的自有土地建设 34,600 平方米的生产仓储一体式厂房、综合办公楼、宿舍楼等,并引进高性能 SMT 生产线、组装线、波峰焊线等先进自动化设备,新增约 100 万台智能电力产品、13 万套交流充电桩、6,000 套直流充电桩产能。
本项目将扩大公司产能规模,提高自动化、规模化生产能力,更好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生产、仓储设备的购置与安装调试、智能生产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集成、生产及管理人员的招聘与培训。项目总投资 22,356.09 万元,包括建设投资 17,068.31万元,预备费 512.05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775.73 万元,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公司快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 2011 年的 4.70 万亿千瓦时
《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提到推动电能替代、提高电气化水平是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碳释放量的关键。根据《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 2022》,2021 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6.9%,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0、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需要分别达到 35%和 70%。除了在能源结构上增加电能占比,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节能降耗效率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国务院发布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能耗“双控”背景下,用户侧节能降耗需求快速增长,能效监测和能效管理业务迎来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用电侧”能源服务,从智能电表等用电计量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逐步发展成一家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安全、经济、低碳的综合能源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面对“双碳”、“双控”形势下能源服务行业发展新机遇,公司需始终坚持完善以能源数字化硬件产品为切入、以能源数字化系统平台为核心、以数据服务为导向的能源数字化服务业务体系,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巩固并提升自身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为未来扩大能源数字化系统平台及基于电网与用户智能化双向互动的能源数字化服务提供高效节能、运行稳定的用电信息采集、控制设备及充电桩产品,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2)提升智能硬件产品技术工艺水平,满足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对感知层设备新需求
智能电力产品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是安装在建筑、工厂、机房、充电站,实现用户端电力系统运行要素识别、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和精准调控的设备,是新型电力系统用户端系统的数据信息来源和终端执行设备。
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微电网系统的推广要求实现区域内“发、配、用”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公司在不断升级完善以“用电”为主的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智能感知与调控关键产品的优化升级,从而配合用电与能源管理系统及能源数字化服务,形成智慧用电全方位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将多年的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场景应用经验融入到硬件产品设计当中,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能源物联网产品。随着市场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需根据市场需求、客户特点以及应用场景的不同,对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进行持续升级。
本项目通过购置更为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装备及技术工艺水平,实现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升级,满足公司用电与能源管理系统和能源数字化服务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
(3)突破产能瓶颈,提升能源物联网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丰富的客户资源、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受到场地、设备数量及效率、人员等限制,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品牌优势的不断凸显,公司产品的订单将不断增加,产能的不足将逐渐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能源物联网产品生产端,公司目前以半自动化方式进行产品生产,操作人员的人数规模、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生产效率等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本项目将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工厂,升级现有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实现柔性自动化生产,改变目前依赖熟练操作工的生产方式,并提高产品出厂检测能力,增强产品质量控制,保障需求侧用电系统可靠运行和应用效果,保障用电安全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维护维修率。
同时,通过柔性生产、共线生产、生产流程优化再造、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等,提高能源物联网产品的生产能力、质检交付能力,适用市场季节性高峰需求以及产品多样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 22,356.09 万元,项目建设投资 17,068.31,预备费 512.05,铺底流动资金 4,775.73。
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生产、仓储设备的购置与安装调试、智能生产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集成、生产及管理人员的招聘与培训。项目总投资 22,356.09 万元,包括建设投资 17,068.31万元,预备费 512.05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775.73 万元。本项目建设内容具体如下:
(1)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为适应公司新增产能的需要,本项目拟投入 10,690.00 万元,建设 34,600.00 平米的生产仓储一体式厂房、综合办公楼、宿舍楼等,并对建设场地进行地面整理、墙面粉刷、生产区域划分、水电、消防、新风系统安装等,使其满足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绿色化电力智能测控产品及新能源充电桩自动化生产所需的各类条件。
本项目功能区域根据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产品特征、产线规划等进行划分,土建和装修单价主要参考武汉市的工业厂房造价和公司现有珠海生产基地造价按单位建设成本 2,000 元/平方米及单位装修成本 1,000 元/平方米估算
(2)主要设备购置
本项目拟投入 5,017.38 万元购置高速贴片机、组装电动工具、波峰焊设备、仓储运输、检测、辅助和环保设备及 MES 系统等软件和硬件设备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为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如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保险费1,042.93万元。
(4)预备费
本项目计划投入基本预备费 512.05 万元。基本预备费按项目建设投资的 3%测算,主要为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国家政策性调整以及为解决意外事件而采取措施所增加的不可预见的费用。
(5)铺底流动资金
本项目计划投入铺底流动资金 4,775.73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主要为武汉智能生产基地项目在建成投产初期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营运资金,用途主要包括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支付其他经营费用等,其测算方法主要为通过参考公司报告期内主要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科目周转次数,并结合产能建设项目收入和成本规模进行计算。
5、项目进度和安排
项目建设期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工程设计、厂房装修、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人员招聘及培训、试运行与验收。本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
6、人员计划
本项目主要是电力智能测控设备及新能源充电桩生产线建设,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规划,共需要新增生产、技术、管理等相关人员 250 人,项目新增人员将全部从社会上公开招聘,通过考核择优录取。
7、项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武汉市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条件和周边配套设施齐备。武汉派诺已取得本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证书编号为“鄂(2022)武汉市经开不动产权第 0023901 号”,取得方式为出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宗地面积为 54,197.65 平方米。
8、环境保护
本项目总体工艺及设备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属于清洁生产工艺。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物等均交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对环境不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9、主要原材料及能源的供应情况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不存在采购困难;公司已有的材料供应渠道可满足本建设项目的材料需求。项目主要消耗能源为自来水和电力,供应充足。
10、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经济效益良好,项目建成达产后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 62,100.00万元,达产后年均净利润 6,003.15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 15.78% 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 8.10年, 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11.33年。
11、预计产能消化情况及保证产能利用率的相关措施
武汉智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新增 100 万台智能电力产品和 13.6 万套新能源充电设备产能,上述新增的产能是公司综合考虑目前产能情况和未来市场需求制定的,符合公司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较高,产能即将达到瓶颈,如公司产能无法及时扩充将对未来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影响。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手订单约为 60,277.20 万元,相关订单中涉及的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需求共计约 19.30 万台/套。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地,公司产品及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加之公司整体市场开拓情况良好,未来业务订单有望持续增长。武汉智能生产基地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公司产能水平,预计新增产能能够顺利消化。公司保障新增产能顺利消化的具体措施如下:
(1)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更新保持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以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在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新型产品、降低业务成本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反馈意见验证研发成果。截至目前,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方式掌握了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核心技术,能够做到对不同下游领域客户新产品研发需求的快速响应。
公司将继续以提升研发实力作为市场开拓的基础,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加强研发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与技术转化能力,保持主要能源物联网产品的技术优势,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地位。同时,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构建更为丰富的能源物联网产品体系,注重产品的性能升级和生产工艺的优化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加速新增产能的消化。
(2)开发新领域、新客户,助力新增产能消化
公司已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南方电网、华润集团、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华为、吉利、阿里巴巴、京东、ABB、西门子、霍尼韦尔、美的等知名客户及集团在不同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未来,公司计划在保持能源数字化服务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优势,以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加客户满意度,深化和现有客户的业务合作,从而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加速新增产能的消化。
公司将不断完善销售网络和服务团队建设,大力开拓新客户。由于业务模式,公司服务的客户数量众多且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对单一客户的销售集中度较低,所以仍需要通过开发新客户来加速新增产能的消化。公司将不断规范和完善销售管理制度,逐步搭建面向多类应用领域的专业营销服务团队,提升销售人员的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凭借在市场中优秀的产品及服务质量口碑获取更多的客户订单。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