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10-04 12:00

“十五五”时期是多重历史交汇下的关键节点,在“两个变局,一个飞跃”这一历史背景下,“十五五”规划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以“新五年规划”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而正当时,具身智能也将迎来从实验室走向量产、从科研走向实际生产生活的关键跨越期,中国在政策、市场和供应链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在部分环节,尤其是顶尖模型话语权和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我们与全球领先玩家仍存差距。

十五五”规 划将在“十四五”规划基础 上,进一 步将具身智能上升为支撑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 核心赛道,实现从“基础布局 、生态培育”向“核心攻坚、融合赋能”的战略升级,打造“具身中国”发展模式,为“十五五”时 期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注入 新质生产力,重塑全球智能产业竞争格局。

(一)政策支持为具身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策

引领下 ,中国发展新兴产业取得斐然成果。中国政策举旗定向,“政企合力办大事”经验丰富,政策定力、执行力与规划力,构成中国国家级操作系统基座,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顶层设计强调目标清晰、路径分解与责任压实,具备跨部门统筹与分区试点的组织能力,能把不确定的前沿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工程化路线。

“十三五”、“十四五”经验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双碳”战略均取得显著成绩: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 1289万/1287 万辆,电动化率 41%,连续 10 年全球第一;截至 2024 年底 5G 基站 425 万座,占比 34%,遥遥领先全球;截至 2024 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 886GW,“十三五”至今 CAGR 高达 40%。

科技创新仍是“十五 五”重要命题。回顾过去十年的规划文件,可以看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延续性,“十四五”规划更是将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升级提至最高优先级,单列一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升级改革、重塑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十五五”规划必将在历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重要性,强化新质生产力地位。

具身智能将 成为“必 答题”。当前正值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人工智能是塑造大国竞争力的关键力量,而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这将是政策规划面临的“必答题”,而纲领性政策一旦落定,产业发展步伐将驶入快车道,持续释放强劲增长红利,相关板块有望成为核心主线。

“十四五”重磅政策 密集发 布,积极看“十五五”。“十四五”时期,中国具身智能相关方向纳入国家发展主线,构建了“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应用—产业集群—标准体系—人才工程”框架,措施表述全面:以重大专项牵引关键部件攻关,以示范应用拉动整机可靠性爬坡,以创新平台和标准规范确保安全可控与互联互通,以财政金融工具和政府采购降低初期部署成本与试错成本。

2023 年底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对人形机器人这一具身智能“终极载体”首次提出明确规划;2025 年具身智能更是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未来产业,我们积极看好“十五五”规划中具身智能表述将得到持续增强。

各地政策同频共振,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近一年已有多个省市行政区发布具身智能相关政策。其制定目标更细化、更落地,具体支持举措包括实际补贴、税收优惠、算力资源倾斜、人才吸引等,各地共性在 于均重视 应用场 景的开发与 示范,此外对算法模型、硬件供应链布局关注度高。

目前,国内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核心产业集群,以及武汉、合肥等新兴集聚区,地方性平台更好地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加深。上海、北京等地成立的数 据采集中心成为一大地区性发展特色,紧密结合当地产业链布局和特色,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落地应用,同时也成为了批量采购人形机器人、推动量产的重要角色。

(二)市场需求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中国市场劳 动力人口增长放缓、出生率 下滑叠加 人口老龄化深化, 劳动力边际递减趋势带来机器人需求提升。据世界银行数据,2024 年我国劳动力人数为 7.7 亿人,同比-0.1%,20 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呈现明显放缓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6.8%,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22.0%,同比+0.9pct,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15.6%,同比+0.2pct,2020 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中枢降低至 10%以下,持续走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我国劳动力人数面临边际抵减趋势,带来劳动力市场对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提升,以弥补劳动力人口的缺失。

人力成本逐年上升, 大规模量产的标准 化机器人有望帮 助企业实现降本,带来需求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年工资为 12.4 万元,同比+2.8%,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年工资为 6.9 万元,同比+1.7%,自 2008 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大规模量产的标准化机器人有望通过帮助企业缓解人力成本的上升,实现降本,因而带来对机器人的需求提升。

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上升, 具身智能机器人 具备广阔替代与应用场景拓展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 1-7 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 44.7 万台,同比+43.6%,服务机器人产量为 103.8 万台,同比+80.4%,市场需求快速上升,机器人市场规模处于高速扩张阶段。相比于传统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更高,能够承担更复杂的工作任务,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不仅能够替代工业与服务场景的传统机器人,还有望扩展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

具身智能技 术成熟发 展能够 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活体验、减少安全事故, 市场需求提升空间十足。在工业场景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作时长、操作精准度等均较人工具有优势,能够起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且能够减少工业事故对人身生命安全的威胁;在服务业场景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升生活便捷程度,优化生活体验;在交通场景下,以智能辅助驾驶为例,不仅能够减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还能够提升驾驶安全,据特斯拉车辆安全报告,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的情况下发生碰撞事故的平均里程数在 500 英里以上,远高于不适用辅助驾驶的场景(100 英里左右),大幅提升车辆驾驶安全。

(三)完备工业体系&供应链支撑具身硬件发展

具身智能产品多元, 高速迭代难度大。按照下游应用行业、落地场景的不同,以及技术路线的分歧,具身智能有非常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其硬件的性能、尺寸、成本均有差异化,规模化后还要求满足标准化的关键零部件能够易得、可换甚至可拓展,这种多元化需求倒逼供应链具备高度灵活性,在前期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核心部件,并实现快速量产。

全面发展就必须依托于成熟的工业体系才能实现。另一方面,高端科技产品的设计开发往往意味着高频率、高效的迭代,Dora 研究指出高水平科技服务团队的迭代频率是低水平的 208 倍;具身智能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统一的技术路线可供参考,头部主机企业在产品开发时会存在频繁的试错和方案修改,未来定型后的迭代阶段也会高频向供应商反馈细节和需求,这将会对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及时调整能力等方面形成巨大的考验。

中国制造高端制造, 强大工业实力及完整供应链 为具身智能发展保驾护航。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 ISIC 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使整机厂可以在同一国内市场完成从材料、部件到系统集成的闭环协同。另外,经过数字化、自动化升级,中国制造已能代表全球高端制造领先水平,2023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 470 台/万人全球第三;全球 201 个灯塔工厂中国占比 41%排名第一;联合国工发组织 2023 年 CIP 指数中国排名第二,在技术复杂度、全球制造影响力等维度已处于世界前列。

全球灯塔工厂分布

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图1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若具体到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国供应链已具备明显领先能力:1)最上游的原材料环节,高性能电机离不开稀土永磁等资源,中国拥有全球 40%资源储量与 92%冶炼分离产能;2)中游零部件制造环节,受益于其他技术同源性较强的成熟行业(汽车行业最为典型)发展成果,国内供应链布局十分全面,高功率密度电机、谐波/行星减速器、模组、六维力矩与 IMU/深度相机等传感器、高比能电池在国内均有龙头供应商选择,国产化率高,能迅速搭建产品原型;此外,大规模量产已积累丰富的工程化、生产管理运营经验,为后续降本,形成极致性价比优势,从而加速应用拓展打下基础。

展望后续, 我们认为:与主机 厂合作紧密、具备强技术实 力、规模化生产经验丰富是零部件企业竞争的三大核心基本要素。

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我国供应链十分全面,龙头布局广(人形机器人图片为 Optimus 仅为实例不代表)

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图2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图片为 Optimus 仅为实例不代表供应链合作关系,排名不分先后)

(四)补齐顶尖技术短板,攻坚“卡脖子”环节

“小脑”顶尖,“大脑”算法模型亟待突破。国内以宇树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在硬件运控的“小脑”能力上已体现出顶尖水平,舞蹈、拳击、越野、长距离奔跑等均能实现较高完成度。但在“大脑”能力上,我国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模型依旧由海外机构引领, 2024 年更新的全球顶级 AI 模型中美国为 40 个,显著领先欧盟 21 个与中国 15 个,排名前 10 企业中我国仅占 3 席。具身智能主流 VLA 模型均发源于海外,2025 年发布的 Physical Intelligence 发布的π0已基本实现自主完成叠衣服等灵巧任务。目前国内头部企业取得一定进展,如智元 25 年 9 月 23 日开源了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GO-1,创新了全球首个 ViLLA 架构。

数据维度存在领先 机会,多路线积极寻出路。人形机器人与大语言模型、智能驾驶等区别在于,后者凭借多年的发展以及庞大用户基数,有高质量的数据库资源,而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历史积累较少,且没有形成下游规模应用反哺研发,更重要的是其需要融合物理交互反馈的异构数据,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指出其需求规模可能是自动驾驶的上千倍、大语言模型的上百万倍。

因此全球均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开源数据集,具身智能领 域数据将 成为与 模型同等重 要的角力点,我国有望通过 多条路 线布局实现弯道超 车:1)合 力建设数据共享平 台与大型 采集中心。2)开发合成数 据应用能 力,但这依赖企业高保真物理仿真建模等系统化工程能力,有望形成企业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高端芯片仍是桎梏, 期待“ 十五五”攻坚克难成果。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处理器供应主要由英伟达(侧重“大脑”)、英特尔(侧重“小脑”)两大巨头主导,2025 年 8 月英伟达发布Jetson AGX Thor,2070 TFLOPs 的 AI 算力是前代 Orin 的 7.5 倍,差距进一步拉大。

大国博弈背景下,欧美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风险直接影响我国具身智能发展,在国家产业安全和科技主权的战略考量下,“十五五”时期 AI 芯片将成为科技突破的重要命题,研发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市场有望迎来半导体、芯片等领域中长期的发展红利期。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图3
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图4 关 于 我 们  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图5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8087939    0755-28709360
· 客 服 微 信:g15361035605 
· 客 服 Q Q :454058156
· 邮箱:chinasihan@126.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供应链
more
JDI或将退出苹果供应链,LG Display接管
从工厂到车型:150家内外饰企业的供应链布局解析
盖世汽车全球供应链:马来西亚产业发展洞察
先进封装设备商:全球化变局下的破局之路(二)创新突围,材料革命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奏
汽车新供应链信息解密:1000+企业的关键领域布局图解锁行业机会
人形机器人“虚火”还是“真火”?2025量产前夜:特斯拉华为英伟达三国杀,中国供应链暗战
具身中国:政策、市场、供应链齐发力
先进封装设备商:全球化变局下的破局之路(一)供应链重塑与材料创新开启竞逐新局
发布 | 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市场与供应链分析报告(2025版)
烈火见真金 逆境启新程——一场火灾见证中国供应链的速度与温度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