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吉瓦,900 亿美金,1.6 亿股:数字拆解 AMD 与 OpenAI 的世纪交易

智能情报所 2025-10-07 14:50

重新定义 AI 竞争的经济学

作者:DR. IAN CUTRESS

日期:2025 年 10 月 6 日

AMD 与 OpenAI 今日宣布了一项重磅计划。OpenAI 将通过其关联公司,采购并部署高达六吉瓦的 AMD Instinct GPU。

这项采购将跨越数个硬件世代,从 2026 年下半年推出的 MI450 系列开始,潜在销售总价值高达 900 亿美元。

作为交换,AMD 向 OpenAI 发行了一份认股权证,允许其以每股 0.01 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购买多达 1.6 亿股 AMD 股票。

这些股票的归属,将与 OpenAI 的部署规模(从 1 吉瓦到 6 吉瓦)以及 AMD 股价(最高至 600 美元)的表现逐步挂钩。

简单算一笔账:若 OpenAI 以每股 600 美元的价格出售全部 1.6 亿股股票,将获得 960 亿美元,这几乎与整笔硬件交易的价值相当。

6 吉瓦,900 亿美金,1.6 亿股:数字拆解 AMD 与 OpenAI 的世纪交易图1

交易背后的深层逻辑

AMD 与 OpenAI 的战略合作,绝非又一份普通的 GPU 供应协议,它更是对 AI 基础设施融资与利益绑定方式的一次结构性重塑。

表面看是硬件买卖,实则是一种金融工具。它将硬件销售巧妙地转化为股权绑定,把 AMD 的长期估值与 OpenAI 的基础设施增长直接锁死。

AMD 形容这次合作预计将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其股价在公告后飙升超过三成。市场显然认为,AMD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百亿年化 AI 收入的目标。

行业经济学的范式转移

这笔交易,也诞生于 AI 基础设施经济学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英特尔近期获得英伟达、软银和美国政府的共同注资,以扩建晶圆厂,这让供应商、竞争者和投资者的界限变得模糊。

英伟达自己牵头的 Stargate 项目,联合了 OpenAI、甲骨文等巨头,集体投资规模已超五千亿美元,彻底将 GPU 采购变成了长期的资本联盟。

所有这些事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算力,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本开销,它正在演变为一种全新的金融资产类别。

在此背景下,AMD 与 OpenAI 的合作顺应了这一趋势。AI 算力的交易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以整个生态的规模,被深度地融资、证券化和资本化。

协议公告

新闻稿披露,OpenAI 将首先采购和部署一吉瓦的 AMD Instinct MI450 GPU,并于 2026 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交付。

这批交付将触发第一部分股权的归属。后续的股权,将随着采购规模迈向六吉瓦的上限,并在未来几代 AMD GPU 产品中分批归属。

两家公司都将此交易定位为一项覆盖硬件、软件乃至机架级系统联合设计的“多年、多代”的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6 吉瓦,900 亿美金,1.6 亿股:数字拆解 AMD 与 OpenAI 的世纪交易图2

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认为,这次合作为整个 AI 生态带来了共赢。首席财务官 Jean Hu 则强调,此举在战略上和盈利上都将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积极影响。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则强调,释放 AI 的潜力需要海量的算力。这番表态暗示,合作的意义不仅是保障供应安全,更是为了突破英伟达生态的既有束缚,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

交易内幕

AMD 提交的 8-K 文件,揭示了这份协议的精妙之处。通过引入股权部分,它成为了半导体历史上最不寻常的客户—供应商联盟之一。

这份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极低,使其在功能上等同于一种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同时又巧妙地避免了让 AMD 出让公司治理权或董事会席位。

它构建了一种共生关系:只有当 OpenAI 的部署能为双方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时,它才能获得奖励。

股权归属的双轨设计

股权的归属遵循着一个双轨结构:第一批股权与最初一吉瓦的 MI450 部署挂钩,硬件一旦交付验收,这部分权益便得到保证。

后续的股权则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解锁:一是 GPU 的累计采购量不断迈向六吉瓦,二是 AMD 的股价需要跨过一系列从当前水平到 600 美元的业绩门槛。

这种设计将回报与运营交付市场认可牢牢绑定,它要求 OpenAI 必须切实帮助 AMD 的数据中心业务壮大到足以让资本市场重新估值的地步。

6 吉瓦,900 亿美金,1.6 亿股:数字拆解 AMD 与 OpenAI 的世纪交易图3

$AMD 5年股价,来源:Yahoo

认股权证的有效期至 2030 年 10 月。任何未归属的股票,若因故导致协议终止,将被自动作废。所有已归属但未行权的股票,则在到期时自动转换。

这一设计既给了 OpenAI 一个明确的变现窗口,也避免了对市场的长期股权冲击。

OpenAI 的股票登记权将持续到 2033 年,并可以最低一亿美元的批量出售。这保证了任何减持行为都能吸引机构投资者,避免了小规模抛售引发的市场波动。

同时,AMD 保留了反稀释和转让限制条款,确保 OpenAI 无法随意转售或转让这份认股权证。

财务结构的创新

从财务上看,这一结构一举多得。它将 AMD 的获客成本从前期的价格折扣,转变成了未来的股权激励,并将股权稀释的风险严格与已实现的业绩挂钩。

它还为 OpenAI 开辟了一条自我造血的路径。随着 AMD 股价因业绩提升而上涨,认股权证的账面价值可以反过来资助后续的 GPU 采购,减少对外部资本的依赖。

这种模式与英伟达和英特尔的策略截然不同。英伟达和甲骨文的 Stargate 生态依赖直接的共同投资,将大厂们锁定在自己的垂直整合体系中。

而 AMD 的结构则保持了交易的商业纯粹性,OpenAI 仍需真金白银地购买硬件,但通过叠加的股权激励,来鼓励其不断扩大消费。

简言之,AMD 没有让外部资本为自己输血,而是将未来的销售业绩,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奖励系统,让 OpenAI 能从自己所消费的供应链的成功中,分享到财务果实。

AMD 的技术路线图

驱动这项合作的核心,是 AMD 下一代旗舰数据中心 GPU:Instinct MI450。它基于 CDNA4 架构,预计将是 AMD 首个为真正机架级部署而优化的产品线。

其设计理念是在整个系统层面,而非单个设备层面,去整合计算、互连和内存带宽。

AMD 为大型 AI 集群打造了全新的参考架构——Helios 平台。它将 MI450 GPU、Zen 6 架构的 CPU、高带宽内存和先进的互连技术,融合成一个预先工程化的机架级系统。

这套系统的目标,是直接挑战英伟达的 HGX 和 DGX SuperPODs。

Helios 并非孤立的服务器,而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模块。通过以机架为单位进行销售,AMD 得以掌控系统拓扑、软件调优和散热方案,确保其开源软件栈 ROCm 能在数千节点上高效、可预期地扩展。

MI450 将在 2026 年下半年开始产能爬坡,这正好能在其下一代平台发布的窗口期,兑现对 OpenAI 的第一个一吉瓦承诺。

展望未来,AMD 的路线图将过渡到 MI500 系列。它将沿用相同的系统设计哲学,并引入更高带宽的内存,实现计算与互连更深度的融合。

当 OpenAI 的采购接近六吉瓦的后期目标时,AMD 很可能已在交付基于 MI500 的系统。这意味着,OpenAI 的巨量订单,也为 AMD 的下一代架构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锚点。

经济规模解读

六吉瓦的 GPU 算力,在半导体行业中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如果 MI450 加速器的功耗与当前高端 GPU 相当(约每颗 1-2 千瓦),那么六吉瓦部署就意味着约 300 万到 600 万颗芯片。

以每颗 2.4 万至 3 万美元的平均售价估算,这笔交易在协议期内的累计硬件收入潜力高达 900 亿美元。即便考虑到利用率和分阶段部署,AMD 预测的数百亿收入也合情合理。

OpenAI 的战略考量

对 OpenAI 而言,这一结构同时解决了多个战略难题。它在一个供应紧张的市场中锁定了 AMD 的硬件产能,实现了超越英伟达的供应商多元化,并为未来的扩张获得了财务杠杆。

这份认股权证,实质上让 OpenAI 能从自己的硬件采购中获得财务回报。随着部署里程碑的达成和 AMD 股价的上涨,OpenAI 的持股价值也在增加,这又为它提供了购买更多算力的资金。

这种安排,部分对冲了 AI 基础设施巨大的资本投入,但也带来了新的依赖。认股权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 AMD 股价的表现和 OpenAI 自身的部署进度。

行业背景:生态系统之争

AMD 与 OpenAI 的联手,发生在一个仍被英伟达强大引力所笼罩的行业环境中。OpenAI 自己参与的 Stargate 计划,就是有史以来对英伟达硬件最大的承诺之一,预计投资高达五千亿美元。

英伟达的生态系统,已将其客户、开发者和运营商,牢牢绑定在其垂直整合的技术栈上,从 GPU 架构、互连到软件框架,无不被其掌控。

AMD 的策略则在结构和哲学上都另辟蹊径。它不要求共同投资,而是嵌入股权激励,创建了一个奖励消费而非锁定排他的合作模式。

它没有将生态权力集中于自身,而是构建了一个分布式的战略买家网络,让合作伙伴共享其成长红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了行业格局,将 AMD 的算力平台变成一个共享机遇,而非单一依赖。

6 吉瓦,900 亿美金,1.6 亿股:数字拆解 AMD 与 OpenAI 的世纪交易图4

这种模式,可能会吸引那些资本实力不及巨头、但仍希望与半导体伙伴建立长期联盟的 AI 开发者和中小型云厂商。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

协议中的保密部分,也揭示了风险所在。AMD 并未公开详细的股权归属时间表和行权条件,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精确预测收入确认与股票归属的节奏。

此外,六吉瓦应被视为上限,而非板上钉钉的承诺。OpenAI 目前有约束力的承诺仅限于第一个一吉瓦。剩余部分,仍取决于未来的采购和业绩表现。

从 AMD 的角度看,最大的风险在于执行。在数年内交付六吉瓦的 GPU,需要稳定的晶圆厂、基板和高带宽内存供应。任何环节的中断,尤其是在与英伟达争夺台积电 CoWoS 产能的背景下,都可能导致交付延迟。

能源与选址的挑战

如今,任何大规模 AI 部署都绕不开电力和选址这两大难题。对电力的巨大需求,已迫使人们采取极端措施来保障供应。

a16z 的 Guido Appenzeller 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 2025 年,英伟达生产的 GPU 约需 9 吉瓦的电力。
  • 同年 5 月,仅中国就建成了 90 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能力。

问题不在于发电,而在于电力输送。根据 Semianalysis 的深入分析,大部分电力输送硬件在未来多个季度都已被预订。

这意味着,即便芯片供应不成问题,变压器的漫长交付周期、电网的审批流程以及变电站的建设,仍可能将物理部署拖延数年之久。

至于部署地点,OpenAI 一向青睐美国本土。尽管协议未作明确规定,但分析师会议透露,硬件将由 OpenAI 或其关联子公司消耗,这暗示了与 OpenAI 有深度合作的新兴云服务商也可能参与其中。

市场反响

公告发布后,AMD 股价在盘后交易中飙升超 33%,这种强烈的反应部分源于交易的庞大数字,以及市场对 OpenAI 的盲目信任。

这反映出投资者将此举解读为对 AMD 的 AI 战略的双重确认:既是验证,也是加速

在分析师看来,市场反应正在将 AMD 的数据中心部门,重新定价为堪比英伟达的增长引擎。即使算上股权稀释,六吉瓦需求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也远超其影响。

结语

这项合作,将 AMD 和 OpenAI 的未来紧密相连,但也让 AMD 的 AI 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OpenAI 的扩张能力。

AMD 的路线图执行只是故事的一半,另一半在于 OpenAI 是否能将海量的算力,转化为可持续盈利的服务。

当然,AMD 历史上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客户基础的多元化。即便 OpenAI 成为了核心的锚定客户,AMD 能否借此机会推动其 ROCm 软件生态的成熟和普及,才是决定其能否挑战 CUDA 霸权的关键。

AMD 近期的一系列战略收购,从系统设计、光互连到 AI 软件工具,无不彰显其构建全栈 AI 基础设施能力的野心。与 OpenAI 的合作,将是对其整合能力的一次终极压力测试。

最终,这笔交易深刻地揭示了半导体行业的新范式:芯片制造商与算力消费者之间,正在形成深度的双边联盟。

供应协议正在变成投资框架,GPU 路线图正在变成共享基础设施,而软件生态,则通过真实部署的反馈循环,而非理论优化,被真正锻造出来。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AMD
more
太强了!科研的5大AI模型
1.8nm AI芯片近了!英特尔公布AI路线图
刚刚,Figure AI 宣布推出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Figure 03
阿里首款 AI 眼镜抢先体验:这个设计让我戴一天也不用「充电」,夸克 AI 真上头了
“推理模型还处于RNN的阶段”——李建忠对话GPT-5与Transformer发明者Lukasz Kaiser实录
决战1.8nm!英特尔AI路线图公布,两大AI GPU将发
AI技术在空调产品节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英特尔全新18A制程新进展:AI PC芯片首秀,美国工厂全面投产!
黄仁勋论中美AI竞赛“5个关键点”
TechWeb早报:“AI版抖音” Sora蹿红,库克热门接班人选浮现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