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于10月8日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其机器人业务单元出售给软银集团,企业估值53.75亿美元,不再推进此前拟定的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计划。该交易尚需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并满足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
从业务本身来看,ABB机器人业务是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导者,在技术研发与市场份额上均处于行业前列。不过,ABB Robotics业务与ABB集团其余业务板块之间,在业务协同与技术联动方面存在明显局限,两者所面向的市场需求与行业特征差异较大,独立发展反而更能释放其产业价值。ABB董事长Peter Voser表示,此次剥离将为ABB股东创造直接价值,ABB继续专注于长期战略,巩固其在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软银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是物理人工智能。软银将携手ABB的机器人团队,汇聚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人才,将超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结合,推动突破性的变革。
此前,软银已在机器人领域有多项投资布局:2012年收购法国机器人公司Aldebaran;2015年推出人形机器人Pepper;2022年投资美国机器人初创公司Berkshire Grey。此次收购ABB,标志着软银正式从服务机器人领域延伸至工业机器人领域。
但软银此次收购面临多重整合挑战,例如,ABB机器人业务拥有7000名员工,软银此前布局的多为服务机器人或初创企业,双方在工业场景中的技术体系、客户群体、运营模式上存在差异。未来双方也将面临整合难题。如何协调ABB机器人与软银旗下业务,这些都是软银亟待解决的问题。
软银的“AI+机器人”的故事虽具吸引力,但工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制造工艺的深度理解和长期积累的行业知识。这些恰恰是软银作为跨界者最为欠缺的。资本市场或许会为AI叙事买单,但工业客户更需要的是可靠、精准的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推测软银可能将旗下Arm芯片的算力支持、AI算法模型与ABB工业机器人结合,推出更智能化产品,但这一技术整合的时间周期与潜在风险仍需持续观察。


“四大家族”时代落幕
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其余三家为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之一,ABB机器人业务的易主备受行业关注。加上此前库卡被美的集团收购后,“四大家族”主导行业的格局已彻底松动,全球工业机器人竞争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动态的新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依托其制造基础与资本实力,正以不同路径切入机器人赛道,逐步从使用者转变为重要的参与者甚至定义者。
美的是中国企业中最早通过“跨国收购”切入工业机器人赛道的代表。通过收购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美的快速获取核心技术。在2025年2月举行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披露,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
与美的收购国际巨头的路径不同,海尔选择牵手本土龙头的布局模式。2月16日,海尔集团宣布与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签署协议,通过受让10%股份及获得19.24%表决权委托,海尔集团将间接成为新时达实际控制人。新时达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海尔此次收购,旨在借助新时达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自身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格力电器通过十余年自主研发,攻克工业机器人驱动器、减速机等核心部件技术,强调国产替代与成本控制。格力电器曾经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询问时提到,格力电器深耕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实现机器人产品负载从1kg~600kg全系列覆盖,可广泛用于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家电制造、3C等场景。不过,相比美的和海尔,格力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更聚焦于内部制造升级,尚未大规模拓展外部市场。
除了家电巨头,上海电气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企业,也加入了机器人市场的竞争行列。2024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30.82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宁笙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而获得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50%股权,全面挺进智能机器人赛道。
上海电气入股上海发那科,具有多方面意义。从产业布局角度来看,有助于强化上海电气自动化装备产业布局,将业务延伸至机器人产业链,形成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三驾马车”协同并进的业务版图。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在主业稳健发展的同时,通过并购布局机器人等高增长赛道,上海电气有望实现后续市值的稳步提升。

软银收购ABB机器人业务,美的、海尔、格力、上海电气等企业在机器人市场的积极布局,标志着曾经由“四大家族”长期主导市场、垄断核心技术的局面,正在随着资本流动与产业竞争的加剧逐渐成为历史。但软银还需证明其AI+工业机器人的整合价值,发那科、安川电机需守住高端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则需在核心技术突破与外部市场拓展上持续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