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部
近日,据《福布斯》报道,两家此前鲜少公开露面的硅谷初创公司在短时间内获得超亿美元融资,并在“暗中”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平台。
Rhoda AI:估值接近10亿美元,押注“能干重活”的机器人
第一家公司是位于帕洛阿尔托的 Rhoda AI。今年4月,它刚完成1.626亿美元A轮融资,累计融资已达2.3亿美元,估值接近10亿美元(据PitchBook数据)。
Rhoda AI的核心项目是一款“通用双手操作平台”,实质上是具备双臂的人形机器人。这家公司对外宣称,其核心突破在于人形机器人可以举起远超当前行业上限的重物。
Rhoda的创始团队背景同样引人关注。创始人贾格迪普·辛格(Jagdeep Singh) 早已是硅谷创业老兵:他创办过固态电池公司 QuantumScape(当前市值96.5亿美元),以及光传输公司 Infinera(2024年被诺基亚23亿美元收购。据其领英资料显示,他自 2024 年起便专注于 Rhoda 公司。
除了 Singh,Rhoda 的创始团队还包括两位值得关注的技术专家:戈登·韦茨斯坦(Gordon Wetzstein),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长期专注于计算成像与人机交互技术研究;文森特·克莱克(Vincent Clerc),曾参与软银机器人项目 Pepper 的核心开发工作。
不过,Rhoda仍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目前尚未公开展示实物,也尚无商业化验证。
Genesis AI :轮式人形机器人,强调成本、安全性与AI模型训练
相比强调硬件突破的Rhoda,另一家获得融资的机器人企业 Genesis AI 则主打“软件为主,全栈赋能”路线。
今年7月份,该公司完成了来自Khosla Ventures 和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等投资者的1.05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Genesis AI也在做“人形机器人”,但更强调实用主义:他们的机器人没有双腿,而改用轮子移动,仍保留双臂执行任务。这种形态减少了平衡控制和动力结构的复杂度,因此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更适合尽早进入市场。
Genesis AI CEO 周衔表示,公司不会从零开始做机器人硬件,而是与供应链合作定制平台,其核心在于训练AI运动控制模型。
结语:产品为零,估值为亿,是信仰,也是赌注
去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已成为AI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Figure AI 宣称融资已超 10 亿美元,估值高达 390 亿美元;挪威初创公司 1X 正在筹备 10 亿美元融资,以扩展其实验型机器人部署。
尽管多数公司尚处于原型验证或实验室测试阶段,市场对“具身智能”的想象空间却持续被放大。NVIDIA CEO 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之一”,这一判断显然在全球投资圈引发了共鸣。
但热度之下,质疑也从未停止:产品尚未出世,估值却已冲上云霄。这正是人形机器人赛道最独特、也最魔幻的资本现实,它可能是下一个iPhone,也可能是下一个泡沫。无人能给出答案,但下注者越来越多。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交流群

推荐阅读
本体
供应链
||||||
场景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