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个人社交平台直言,40% 的离职原因是 “无法认同公司言论”,并暗指内部存在针对科研人员存在歧视。
价值观不和成最后一根稻草
姚顺宇离职的直接诱因,源于 Anthropic 上月发送的一封内部邮件。
邮件中,公司明确将中国定性为 “adversarial nation”,并宣布停止向中国实体提供 API 服务。这一决策让姚顺宇无法接受。
姚顺宇在博客里写道:“我相信大多数同事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我已无法继续留下。”
在他看来,企业将地缘凌驾于技术中立之上,违背了科研与技术发展的规律,与其职业理念存在冲突。
更让他寒心的是日常细节,相关社交平台和博客中披露了多个细节:申请算力永远慢两周,美国同事当天就能拿到 5 倍 GPU;组会上一提中国学者论文就被打断 “非英语圈研究没必要花时间”;全球培训计划直接写明 “中国籍员工除外”。
姚顺宇表示,it was good with you, but it is better without you.(和你在一起很好,但没有你更好)他强调,不希望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受到特定实验室偏见的限制,尤其是在核心研究已无需依赖论文发表的当下,更需要开放、平等的科研环境。
因此,他选择离开 Anthropic,在 9 月 29 日加入了谷歌 DeepMind,任高级研究科学家。
跨界成长,从物理天才到 AI 核心研究者
2015 年,姚顺宇考入清华大学,入选 “清华学堂计划” 物理班。2018 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 2 篇论文,首次提出 “非厄米系统拓扑能带理论”,成为日后物理学该研究方向的 “字典”。
2019 年,他凭借卓越成果斩获清华大学本科特等奖学金
(简称 “清华特奖”),成为物理系公认的传奇人物。
2019 年,姚赴斯坦福读博,研究方向为量子多体混沌、开放量子系统动力学。在校提出 “Scramblon Mode” 机制,描述大 N 混沌量子系统中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夯实学术地位。
2024 年,他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持续在物理领域深耕。
同年 10 月,姚顺宇做出大胆决定 —— 零基础转型 AI 领域,入职 Anthropic。
凭借扎实的物理直觉与科研能力,他仅用一年时间就主导推动 Anthropic 核心产品 Claude 从 3.7 版本迭代至 4.5 版本,成为公司强化学习方向的核心负责人。
他曾在博客中坦言:“AI 进化速度比物理实验快 100 倍,我上瘾了。” 但遗憾的是,技术热情最终难抵价值观冲突与歧视对待。
硅谷对华政策分化,DeepMind“捡漏”顶尖人才
姚顺宇的离职与加盟,不仅是个人职业选择,更折射出硅谷科技企业对华政策的明显分化。
硅谷大厂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以 OpenAI、Anthropic 为代表的企业,接连封禁中方 IP;一种是友好派,比如 DeepMind 曾公开喊话 “中美必须合作”,主张在科技领域保持开放交流。
此次姚顺宇加盟 DeepMind,被业内视为后者的一次重要 “捡漏”。
谷歌内部人士透露,姚顺宇将直接汇报给首席科学家,主导多模态推理与安全对齐的长期项目。
目前看来,这一安排体现了 DeepMind 对其能力的高度认可,为其提供更符合职业理念的研究环境。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