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 2025-10-14 08:00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1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2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3


零碳园区与零碳工厂已成为我国“双碳”目标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抓手,其政策布局呈现出从战略部署到具体实施的递进深化态势。对于零碳园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化这一部署,而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构建了包括用能结构转型、节能降碳等八项重点任务的实施框架,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进入标准化推进阶段。

对于零碳工厂,202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建立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并列,提升至国家战略任务高度;同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则从标准化层面发力,提出加快制定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导则研究与制定碳中和认证的流程和规范。二者不仅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推动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的关键路径,更是衡量区域经济绿色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在当前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一、《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解读

申报零碳园区的核心条件:资质门槛与基础能力双重把控。《通知》对零碳园区申报设置了明确的准入标准,在主体资格上,要求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或近年新建的省级新兴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范围可涵盖园区整体或有明确边界的“园中园”。基础能力方面,园区需具备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基础条件,确保数据可追溯、可验证。合规性要求则明确园区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且需完成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控制要求。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4

建设零碳园区的重点任务:构建全链条绿色转型体系。《通知》部署了八项重点任务,形成覆盖能源、产业、技术、管理的系统性转型框架。在能源结构上,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探索绿电直连、氢电耦合等模式,实现供热系统清洁化;在产业优化上,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转移并探索园区深度降碳路径;在技术应用上,强化节能降碳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搭建能碳管理平台提升数字化调控能力。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多维价值赋能区域发展。零碳园区建设对区域及产业生态具有多重战略价值。对区域协同发展而言,在全球绿色贸易壁垒高、跨国企业供应链“零碳”门槛抬升的双重驱动下,项目能否落地已高度取决于绿色电力能否就地配套。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零碳园区,依据产业规模和用能需求实施差异化、梯度化配置,既可使东部地区依托稳定的绿电供应持续巩固高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又能让中西部地区充分释放风光资源潜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循环畅通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对地方招商引资而言,零碳品牌效应能吸引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将对绿色电力需求迫切的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纳入零碳园区,不仅能够有效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低碳竞争优势,形成“以绿引绿”的良性循环,提升区域经济绿色竞争力。

二、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相关政策整理

国家级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相关政策要点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5


各省份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资金补贴及奖励政策对照表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6

三、政策红利到落地转化实操路径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的核心竞争力已从“政策争取”转向“政策转化能力”。

政策适配性诊断是精准对接政策资源的前提,其核心在于建立自身条件与政策要求的动态匹配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零碳园区建设需避免“政策洼地”思维,强调与产业基础的深度结合,因此园区需开展系统性诊断:一是以单位能耗碳排放为硬约束,二是锁定政策奖补,三是遵循适配性原则,结合产业类型与能源禀赋选择转型路径,如制造型园区聚焦工艺降碳与余热回收,资源型园区探索“绿电+特色产业”模式。

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是实现多元价值转化的关键,需构建收益闭环以打破单一补贴依赖。在资金层面,应建立全周期资金池:建设期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与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运营期通过绿电消费补贴、碳交易收益反哺成本;验收后申领示范奖励。在能源政策落地方面,园区可依托国家对绿电直供与虚拟电厂等政策支持,通过设施改造与资源整合实现双重收益。例如江苏大丰港零碳产业园通过变电站改造保障绿电独立输送,既满足零碳转型对绿电消费的硬性要求,又能稳定获取政策支持;云南华坪产业园则借助增量配电网,将园内企业负荷聚合形成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峰,通过提供辅助服务获得额外收益。在创新政策试点上,应把握“区域审批创新”窗口,如节能审查“区域评估替代单个项目审批”、碳足迹管理与欧盟CBAM规则衔接等。

强化政策落地能力,通过跨主体协同与数字化管理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园区应成立专项工作组,重点突破用地保障、审批效率及数据衔接三大瓶颈。同时引入碳管理机构、节能服务公司等第三方力量,在技术层面开展能效诊断,在认证层面获取碳中和认证与产品碳足迹标签,在融资层面设计“碳资产质押+绿色信贷”方案。

风险规避与长效运营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应对政策变动与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零碳园区建设要避免大干快上。在技术路径上,核心环节应采用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电网等成熟技术,前沿技术仅限示范区域小规模试点。在政策连续性上,通过“国家级试点+省级配套”锁定长期支持,降低政策调整风险。在收益稳定性上,利用碳期货工具对冲碳价波动,为长期运营奠定可持续基础。


      E N D    

编辑 | 么大为

审核 | 张雪飞

政策解码: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的启示图7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工厂
more
特斯拉上海工厂四季度已开始加速生产电动汽车
比亚迪13家海外工厂,布局到了哪里?| 车企海外产能观察
小米 17 系列销量超百万;苹果新产品泄密源头疑为越南工厂;低价版 model Y 现身官网代码 | 极客早知道
工厂仓库整改计划方案,太全面了!
最新!全球201家灯塔工厂列表!中国85家!
欧洲还在讨论,日本小森已落地!智能工厂如何改变印刷业格局?
【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机器人“挥臂”、数控床“雕刻” 看绵竹工厂的“智造”新图景
重磅!大众两个工厂将停产!
【智造】智能工厂,如何打造“升级版”
英特尔全新18A制程新进展:AI PC芯片首秀,美国工厂全面投产!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