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模型百花齐放
工业大模型,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大型模型。工业大模型在满足大模型技术基本特征的同时,具备在各个工业领域及工业各环节进行应用的能力,或在工业装备、软件等融合中赋能的模型。
具体来看,工业大模型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核心能力,为工业应用赋能:
数据来源:英特尔,东吴证券研究所
尽管目前工业大模型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业的多个环节,应用场景较多,但碎片化明显。其中,知识管理/知识问答、数据助手/数据问答、专业内容生产以及视觉检测四个方向,是目前应用探索最多的领域。工业大模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总体处于小规模商业应用落地阶段。工业大模型相比于消费端大模型对行业 know-how 能力要求更高。
工业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理解、生成和泛化能力,通过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望为工业领域带来“基础模型+各类应用”的新范式。因此,工业大模型的成功落地,离不开针对特定行业的丰富现场经验和深厚的行业 know-how 能力。
工业大模型百花齐放,原先各个行业的工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公司大多都发布了基于本公司产品和本行业的工业大模型。
工业大模型相关供应商(部分)
数据来源:IDC,东吴证券研究所
工业智能体渗透比例逐步提升
工业智能体是指在工业环境中,通过融合工业机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而开发、部署和运行的,能够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物流管理等环节进行自主控制与优化的系统。工业智能体具有自主决策、持续适应和人机协同三大典型特征。
自主决策。工业智能体具备在既定目标和原则下独立运行的能力,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分析信息并做出合理决策。其自主决策的特征显著提升了系统的独立性和运行效率,尤其在无人车间、远程作业或危险场景中具有重要价值。人机协同。
工业智能体拥有更自然、更高效、更普适的交互方式——无需人工逐步点击和操作软件,只需下达命令即可直接得到结果。
2025 年,工业企业中在探索智能体的比例同比显著提升。根据 IDC2025 中国工业企业调研显示,工业企业中已经应用了大模型及智能体的比例,从 2024 年的 9.6%,显著提升到 2025H1 的 47.5%。其中,已经在多环节开展应用的企业从 1.7%显著提升到35%。已经应用大模型及智能体的企业中,超过 73.7%的应用场景在 10 个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