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文章,主打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如果你能坚持看完每篇供应链主题的内容,相信你会对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有所见解。
你可能以为电商物流就是快递小哥送个包裹那么简单,但我告诉你,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些年营收几百亿的物流公司也不至于净利润率连5%都保不住。

2018年我去顺丰的分拣中心采访,当时那个负责人跟我说了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你看到的是包裹在跑,但真正在拼命的是背后那套系统,一秒钟的延迟可能就是几万块钱没了。"这背后是一条吃人不吐骨头的产业链,从仓储到配送,每个环节都在死磕成本,死磕效率,稍微慢一拍就得被淘汰。
这个行业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一边是电商平台疯狂压价,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都在搞自己的物流体系,留给第三方的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另一边是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今天下单明天必须到,晚一天就差评伺候。
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400亿件,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天将近4亿个包裹在路上跑,但行业平均单价已经跌到2.5元左右了,你说这生意怎么做,扛不住,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直接倒闭,能活下来的都是拼规模、拼技术的狠角色。市场规模看着挺大,2024年大概在1.8万亿左右,但净利润率普遍在3%-5%之间,累死累活赚的都是辛苦钱。

说到电商物流,得先说上游这块,仓储和分拣系统。2020年我去过菜鸟的智能仓库,那时候自动化分拣设备刚开始大规模铺开,现在2025年基本上头部企业都上了自动化,AGV小车、机械臂、智能货架这些东西成本都在降,但投入还是吓人,一个中型智能仓库建下来至少得几千万。
问题来了,这些设备主要还是靠国外供应商,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大福,虽然国内也有海康威视、极智嘉这些企业在做,但高端设备还是得看人家脸色。仓储地产也是个坑,一线城市周边的仓库租金这几年涨得凶,北京、上海周边好一点的位置,每平米每天租金能到2-3块钱,而且还不好租,都被头部企业包了。
再看中游,也就是运输和干线物流这块。顺丰、中通、圆通这些快递公司都在拼命建自己的航空网络和陆运网络,顺丰现在有80多架货机,这规模在国内快递企业里已经是最大的了,但成本压力也恐怖,油价涨一毛钱,一年就得多掏几个亿。陆运这边竞争更惨烈,大票零担、小票快递、同城配送,每个细分领域都在厮杀,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
我问过一个中通的承包商,他跟我说现在送一单快递赚几毛钱已经算好的了,有时候算上油钱、人工,基本不赚钱,全靠走量。更要命的是,电商平台都在搞自建物流,京东物流、菜鸟、美团配送,这些巨头一进场,留给第三方物流的空间就更少了。中游企业现在要么拼规模效应,要么拼服务质量,要么就只能等着被收购。

下游就是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客户服务。这块最折磨人,快递小哥每天送两三百个件,一个月累死累活赚个七八千块,但消费者满意度还是上不去,为啥,因为需求太个性化了。有人要求放快递柜,有人要求送上门,有人要求指定时间送达,快递小哥根本顾不过来。
2024年我在杭州跟一个快递站点老板聊过,他说现在最怕的就是客户投诉,一个差评可能就扣几十块钱,但你要做到百分百满意,成本又上去了,矛盾得很。末端配送现在也在尝试各种方案,无人配送车、智能快递柜、驿站代收,但真正能规模化应用的还不多,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也降不下来。说白了,最后一公里这块现在就是在用人力硬扛,效率低、成本高、体验差,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未来会怎么走,我觉得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技术突破,自动驾驶配送车如果真能商用,那末端配送成本能降一半,但现在看至少还得等个三五年。另一个是整合,现在快递公司太多了,重复建设严重,未来肯定会有一波并购潮,剩下的就是那几家巨头。
还有个趋势就是即时配送会越来越重要,美团、饿了么这种30分钟送达的模式可能会蚕食传统快递的市场,这块技术要求更高,对物流系统的响应速度要求更变态。
我个人判断,三年内行业格局会重新洗牌,能活下来的都是技术强、规模大、服务好的企业,那些靠价格战活着的中小玩家,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 THE END ◆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