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

深蓝具身智能 2025-10-17 10:56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2

上图来自Figure AI最近发布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

从设计之初就瞄准三个目标:承载Helix AI的完整能力、适应家庭复杂环境、支持万台级量产

我们开设此账号,想要向各位对【具身智能】感兴趣的人传递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讯息外,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它到底是泡沫还是又一场热浪?
欢迎关注【深蓝具身智能】👇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3

为AI重构硬件架构

Figure 03的核心逻辑是让硬件服务于AI模型的需求。

为了让Helix视觉-语言-动作AI真正发挥作用,Figure团队从零重构了整个感知和操控系统。

视觉系统的三重升级直接对应高频视觉运动控制的需求: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4

触觉传感器的开发源于Figure团队的一次市场调研失败。

他们发现现有触觉传感器无法承受真实使用场景的磨损,于是自研了第一代产品。这款传感器能检测3克压力(一枚回形针的重量),配合更柔软的指尖设计,使机器人能在物体开始滑落之前就调整握力——

这种预判能力对抓取易碎品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至关重要。

10 Gbps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撑了另一个野心:让整个机器人“舰队”作为一个学习系统。

每台机器人每天产生的TB级传感器数据可以实时上传,用于训练更强的Helix模型,再分发到所有设备。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5

这种"舰队学"机制意味着一台机器人学会的新技能,其他机器人也能快速掌握。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6

从工业设备到家居产品

这不是简单的材料替换,而是产品定位的根本转变。可拆卸的纺织品外套无需工具即可更换,多密度泡沫填充在关节等可能夹伤用户的位置,整机重量比上一代降低9%——这些设计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个1.73米高、61公斤重的机器人安全地与家人共处。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7

这个标准原本用于航空运输锂电池,Figure将其引入家用机器人领域。多层保护机制覆盖BMS、电芯、互连和电池包四个层级,每一层都有独立的故障检测和应对措施。

机器人只需踩上充电垫就能以2kW功率充电,无需人工插拔。配合无线数据传输,机器人可以在完成任务后自动回到充电站,上传数据、充电,然后继续工作——

真正实现24小时自主循环!

语音交互系统的升级同样围绕家庭使用场景:扬声器尺寸翻倍、功率提升4倍,让机器人在嘈杂环境(如厨房开着抽油烟机)中也能清晰发声;重新设计的麦克风位置则提升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8

BotQ:为量产而生的制造体系

传统人形机器人依赖CNC加工——精度高但成本高、速度慢,无法支撑大规模生产。Figure团队为Figure 03重新选择了工艺路线:

压铸替代CNC完成主要结构件,注塑和冲压处理大量标准件。

这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模具开发,前期投入巨大,但一旦模具到位,单台成本会随产量增加而快速下降。

执行器、电池、传感器、电子系统全部自研自产,避免了依赖外部供应商带来的交付风险和成本波动。对于标准件,Figure则筛选出能满足大规模供货、严格质量标准和激进爬产计划的合作伙伴,用一年时间建立起全球供应网络。

首年产能目标是12,000台,四年目标是100,000台。这个数字对比一下:波士顿动力的Atlas至今仍是小批量手工组装,特斯拉Optimus尚未公布具体产能计划。Figure是第一家公开承诺万台级量产时间表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9

三个行业层面的转折信号

Figure 03印证了一个新范式:

从AI模型的需求倒推硬件规格

手掌摄像头不是为了"技术酷炫",而是因为Helix在遮挡场景下的控制精度会显著下降;超低延迟视觉系统不是过度设计,而是200Hz控制频率的必要条件。这种设计思路与传统机器人先有硬件平台、再适配算法的流程完全相反。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0

Figure AI选择先攻家庭市场,看似违反常规(工业场景结构化程度高、商业回报快),实则有深层考量。

家庭环境集中了机器人面临的所有难题:

物体种类数以千计且形态各异(皱巴巴的衣服、散落的乐高积木、半满的水杯)

空间动态变化(今天沙发在这,明天可能挪到那)

安全容错率接近零(儿童和老人都可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与机器人互动)

能在家庭场景稳定运行的机器人,迁移到仓储分拣、产线组装等结构化工业场景时会轻松得多——

这是技术能力的"降维打击"。

从原型机到千台级量产,需要跨越的不仅是产能数字,还有整个工程体系的重构:每个零件的公差设计、装配流程的标准化、质量检测的自动化、供应链的弹性管理。

Figure 03在设计阶段就将可制造性作为一级约束条件,大幅削减零件种类和装配步骤,选择能支持大批量生产的工艺路线。

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竞争正在从"谁的demo更炫"转向"谁能更快更便宜地交付一万台"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1

总结

Figure 03正在尝试类似的整合:

当这四层能力同时就位时,人形机器人可能真的到了从"技术展示"跨越到"实用产品"的临界点。

CEO Brett Adcock的判断是:"没有AI就无法规模化人形机器人。"

Figure 03补上了后半句——

没有为量产而生的硬件,再强的AI也无法走出实验室

Figure 03核心参数:

 高度 5'8" | 负载 20KG | 重量 61KG | 续航 5HR | 速度 1.2M/S

参考: https://www.figure.ai/news/introducing-figure-03


编辑|Jeffrey J

审编|具身君



工作投稿|商务合作|转载

:SL13126828869(微信号)

>>>现在成为星友,特享99元/年<<<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2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3

【具身宝典】


【技术深度】


【先锋观点】


【非开源代码复现】

我们开设此账号,想要向各位对【具身智能】感兴趣的人传递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讯息外,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它到底是泡沫还是又一场热浪?‍

欢迎关注【深蓝具身智能】👇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4

【深蓝具身智能】的内容均由作者团队倾注个人心血制作而成,希望各位遵守原创规则珍惜作者们的劳动成果。

投稿|商务合作|转载:SL13126828869(微信)


碾压前代!指尖感知3克压力、成本骤降60%,十万台机器人四年内“闯入”家庭?图15

点击收藏并推荐本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深圳机器人订单潮:在“工业狂欢”与“民用突围”间寻找平衡
【机器人】“机械芭蕾”舞动全球工业机器人加速出海
报名通道 | @所有人,高工机器人年会来啦
70后女总裁带队敲钟港交所,云迹科技成“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三年半亏9亿压力依旧大
普渡机器人具身智能产品矩阵闪耀广交会,以全品类、多形态领航服务机器人出海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市值一度逼近100亿港元
AI解锁焊接机器人研发新范式!
【前沿】手机+伸缩云台相机一体化?荣耀机器人手机公布
移动操作机器人:未来1569亿工业具身智能市场的核心力量?
太狠了,四条腿被锯掉也能爬!通用大脑开启机器人「无休」时代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