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问责不仅限于最高负责人。根据华为纪律监察委员会发布的处理意见,云服务产品部部长张宇昕、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全球生态部部长康宁也因管理失职,被连降两级。这一系列重罚在华为内部极为罕见,凸显了公司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造假手段曝光:业绩注水与关联交易
调查发现,华为云部分团队为突击完成KPI,采用了“签大单后协商退款”等短期操作。这种“业绩注水”虽能暂时冲高报表数字,却严重损害了客户信任。此外,问题还涉及“虚报收入”、“违规确认收入”及“关联交易”等经济舞弊行为,可能通过关联公司虚构交易循环、虚增采购成本套取资金,触碰了法律红线。
这些行为不仅扭曲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还可能衍生出商业贿赂等刑事风险。
华为监察体系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从发现问题到跨级问责,体现了“制度高于人情”的管理哲学。此次风暴的导火索正是监察委员会调查中提到的“违规确认收入”等问题。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对华为内部腐败持“零容忍”。
2025年3月10日,华为通过内部平台“心声社区”发布长达6500字的通报,揭露了一起涉及72名正式员工及19名外包派遣员工(OD)的招聘舞弊事件 。13名核心违规者被除名并追缴违法所得,10人被辞退,13人遭劝退且职级降3级;26名管理责任人(包括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被降职6级。
关于华为的职级划分
据了解,华为员工职级从13级到22级为主流,高于22级则为更高层次的管理或专家层,在13级到18级这个区间内,每个大级进一步细分为A、B、C三个小级别,如13C、13B、13A,然后才是14C、14B.14A,依此类推。在这个划分中,A等通常被认为是最高一档,B等次之,C等较低。
技术岗位在较高等级(比如专家方向)可能并不细分A、B、C等级,或者细分较少。普遍认为18级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过了这个级别,晋升会变得更难,很多人会转向专家或管理路径。
华为内网不显示其具体级别。职级体系遵循“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原则,基本工资与职级直接挂钩,股票分红则与职级和公司整体业绩强相关。以22级a档为例,连降三等意味着从22a降到21a。
张平安出生于1972年,浙江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产品线总裁、高级副总裁、战略与Marketing副总裁、地区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华为赛门铁克首席执行官、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华为董事、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战略转型前奏:为聚焦AI扫清障碍
此次高管降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华为云一系列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早在2024年8月,华为云便宣布进行大规模组织优化,撤销合并数十个部门,官方明确表示将资源向AI PaaS、数据库等核心领域倾斜。
财报数据显示,华为云2024年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包含跨分部交易的收入金额为688.01亿元,但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一业绩表现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的整体趋势相符,即便是行业龙头AWS和Azure,也面临着增速放缓、利润承压的挑战。
分析指出,此次针对造假与舞弊的雷霆问责,恰似为业务聚焦扫清障碍。在阿里云以33%市占率领跑的市场格局下,华为云需要摆脱虚假繁荣的包袱,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在人工智能等关键赛道实现突破。这场风波暴露了华为云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的真实焦虑,但也彰显了其自我革新、追求长期健康发展的决心。
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加小编微信
现已开放地区群,请发送消息【深圳】【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到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