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电池需求增长,整体趋势乐观
储能和动力增长强劲,新场景拉动电池需求,全球电池出货量持续提升。2024年储能、动力和消费电池出货量总计约 1585.35GWh,预计2028 年达到4377.54GWh,2024-2028 年 CAGR 达到 28.91%,整体需求强劲。
储能电池: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370.00GWh,我们预计储能电池需求2028年提升至 1384.00GWh,2024-2028 年 CAGR 为 39.07%,分布式储能增长率较集中式储能增长率更高,预计 2028 年分布式储能占比提升至40.02%。
动力电池: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1102.30GWh,我们预计2028年出货量达到 2859.62GWh,2024-2028 年 CAGR 达到 26.91%。2024 年电动汽车电池1021.80GWh,占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比例达 92.70%,预计2028 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 2510.33GWh,2024-2028 年 CAGR 为25.20%。预计轻型动力、工程机械和船舶动力电池将高速增长,2024-2028 年CAGR 分别为27.58%、43.18%和 117.30%。
消费电池:2024 年全球消费电池出货量为 113.05GWh,其中智能手机电池占比14.24%,我们预计消费电子电池需求稳步增长,2028 年提升至133.92GWh,2024-2028年CAGR为4.33%,机器人增长率较高,2024-2028年CAGR达31.66%。
2、储能: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分布式储能增长迅速
分路线看,电化学储能中磷酸铁锂(LFP)电池为最主要技术路线。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占比最高,达到 97.34%,锂离子电池根据材料体系的差异又可分为磷酸铁锂型、三元型和钛酸锂型,由于磷酸铁锂在成本、安全性、循环寿命和原材料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很好契合了储能系统的核心需求,在锂离子储能电池中占比最高,可达到 99.93%。分类型看,全球储能电池主要用于集中式储能,分布式储能增长迅速。
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是两种常见的储能形式,集中式储能指大规模储能设施,通常与发电厂或输电网络直接相连,用于电网调峰、调频或备用电源;分布式储能指分散布置在用户侧或配电网中的中小规模储能系统,通常与分布式发电(如屋顶光伏)结合使用。Frost& Sullivan 预计 2029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100GWh 以上,2025-2029年 CAGR 将达到 23.10%,其中集中式储能占比较高,而分布式储能增长率较快,预计 2025 年分布式储能系统电池出货量为 179.1GWh,2029 年将达到444.7GWh,2025-2029 年 CAGR 将达到 25.50%。
分区域看,全球主要市场中国储能装机量最大,增长最为强劲。中美欧持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2024 年三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合计占比达到90%。近年来中国新增装机规模和占比逐渐提升,增长强劲,预计中国2025 年装机量达到114GWh,2023-2025 年 CAGR 约为 48.06%;美国次之,2025 年装机量达到48.5GWh,2023-2025 年 CAGR 约为 37.37%;而欧洲2025 年装机量达到27GWh,2023-2025 年 CAGR 约为 33.28%。
电化学储能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最高

资料来源:中电联,爱建证券研究所,思瀚
3、动力:商用车电动化促进电动汽车高增长,新场景构筑新蓝海
电动汽车:全球销量稳步增长,商用车电动化是新增长点。汽车整车可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是指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比如家用轿车和SUV等;商用车是指用于商业用途运送人或货物的汽车,可细分为货车和客车等。全球:对电动汽车市场,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为 661.10 万辆,预计2025年总销量达到约 2000 万辆,2021-2025 年 CAGR 为 31.88%。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增长迅速,2020-2024 年销量从 20 万辆提升至 80 万辆,CAGR 达50%,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 17%,年销量有望实现430 万辆,2024-2030年CAGR 达到 132.35%。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2024 年销量达到约1281 万辆,其中乘用车占比 95.47%,商用车占比 4.53%;国内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逐渐提升,2024 年累计渗透率达到 20.31%,2025 年8 月渗透率接近30%,有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新的增长引擎。
工程机械:市场增长迅速,空间广阔。工程机械主要服务于建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山等施工场景,包括叉车、高空作业机械以及挖掘机等。据GGII 统计,国内工程机械电池 2024 年出货量为 13.10GWh,预计 2025 年出货量达到18.00GWh,未来5 年是锂电池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渗透的关键阶段,预计到2030 年新能源工程机械的渗透率将在 50%以上,工程机械动力电池出货量将持续提升,2030年达到83.00GWh,预计 2025-2030 年 CAGR 约为 35.76%。
轻型动力:呈现显著扩张态势,国内需求强势。轻型动力电池主要指用于电动两轮车、电动摩托车以及平衡车等轻型电动设备的二次电池。全球:2023、2024年全球轻型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分别为 39.6GWh、60.5GWh,预计将从2025 年的78.3GWh进一步增长至 2029 年的 175.1GWh,2023-2029 年 CAGR 预计为28.11%。中国:国内轻型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从 2020 年的 10.7GWh 增长至2024 年的55.3GWh,年复合增长率为 50.9%。预计未来在技术升级、成本优化及共享换电模式创新等因素的促进下,中国该领域出货量将从 2025 年的 73.1GWh 增至2029 年的150.4GWh,期间 CAGR 可达到 19.8%。
电动船舶:全球船舶电池出货量迅速提升,国内船舶锂电化渗透率高增长。电动船舶仍然处于探索期,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全球:预计到2029 年,全球电动船舶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268.5GWh,2025-2029 年 CAGR 约为125.70%。中国:国内电动船舶电池出货量预计 2025 年达到 3.6GWh,2029 年将达到104.7GWh,2025-2029年 CAGR 可达到 131.90%,预计 2025 年中国船舶锂电化渗透率可达18.50%,国内船舶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主要地位。
4、消费:预计 5G 设备普及和低空经济拉动消费电池需求
全球消费电池市场呈现出技术驱动明显、应用需求多元及政策环境有利的特点。2023、2024 年,全球消费电池市场总出货量分别为 140.8 和176.9 亿只,预计2025年总出货量达到 217.9亿只,至 2029年总出货量将达到 551.3亿只,2023-2029年CAGR约为 25.54%。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医疗器械与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电池技术本身的迭代升级。未来随着 5G 设备的广泛普及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崛起,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整体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中国消费电池市场正处在技术引领的快速发展通道中,其增长由多元化应用场景驱动,并受益于有力的政策支持。市场将重点聚焦高性能化、智能化融合及绿色可持续技术的创新与突破。2023、2024 年,中国消费电池出货量分别为53.6 和70.5亿只,预计 2025 年总出货量达到 90.4 亿只,至 2029 年总出货量将达到264.7亿只,2023-2029 年 CAGR 约为 30.50%。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国内数据中心与低空经济等下游产业的旺盛需求。随着 5G 技术应用的深化以及机器人等新业态的崛起,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容,市场具备显著的长期增长潜力。
全球消费电池市场出货量(下游应用,十亿)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爱建证券研究所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关 于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