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的作为,导致失去了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美国城堡证券活动上的表态,难掩遗憾。从掌控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95%的绝对话语权,到如今黯然归零,英伟达只用了不到三年。这个被扭转的商业发展故事,不仅仅是一家芯片巨头的反思,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而英伟达这次,失去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那么简单。

01英伟达为什么“非走不可”?
在三年前,任何一家中国AI公司采购清单上,英伟达的芯片都会是不可或缺的选项。
但自2022年开始,美国对高端AI芯片实行对华出口管制,让英伟达的A100、H100等旗舰产品彻底远离中国市场。而英伟达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市场的流失,为了守住这片沃土,连续推出A800、H800,乃至H20——这些被业内称为"阉割版"的专供中国芯片。
然而,这些性能大幅缩水、且有安全风险的产品,在中国企业眼中形同"鸡肋",迅速遇冷。而美国今年4月再度收紧管制,H20也难逃停售命运。据业内估算,这三年内的系列变故让英伟达承受高达450亿至600亿美元的潜在性损失。

但黄仁勋真正担忧的,远不止眼前的财务损失。他在多个活动中表态:“伤害中国的做法,往往也让美国自己受伤,程度更严重。"这句话背后,是对中国市场的清醒认知。
首先,中国的AI市场预计在2026年达到500亿美元规模,同时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顶尖人才定义着AI的未来。最重要的是,从芯片设计到制造,从算法研发到应用落地,中国正在构造完整的产业体系。《世界报》在评论中指出,美方对高端芯片的持续封锁,反而给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活力。
中国市场正在不断定义技术的发展,同时市场又是绝佳的试验田,每一项技术创新都需要市场的回馈和验证。或许这正是皮衣黄不愿看到的——失去市场,意味着失去引领下一个技术时代的机会。

02百亿市场洗牌:本土崛起、国际竞争
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就算没了英伟达,华为昇腾、壁仞科技的发展接了大量本土订单,意法半导体在和中国华虹宏力联手,瞄准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设备;恩智浦将不同规格的芯片生产分别交给台积电南京、中芯国际等中国工厂。
中国市场的体量,就意味着有强大的“内生消费动力”。只要有需求在,新的供给就会补上来,因为这块蛋糕太大了。这在每个高新领域都同理,汽车领域的日产在四十周年之际,预计将Z NISMO引入中国,公开表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生科领域的日研抗衰技术“派络维pro”,以千亿银发市场为基准,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发落地。
该抗衰前沿科技,独辟靶向线粒体新通路,从肌肉、骨骼、大脑和精力等活力指标全面干预衰老。通过精神焕发、大脑认知改善和细胞促发全面调节,提振机体年轻状态,以潜移默化的路径实现对健康年轻化的增益。

同时派络维pro深耕中国抗老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布局京东国际电商渠道,吸引了数十万35~65岁中老年群体,深受北上广中产青睐。据京东显示,不少“走路有力”“感觉白发少了,工作脑子转得快”“下班还有精力发展爱好”等正向反馈。
这些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明白,在中国技术必须服务于市场,而不是让市场将就技术。作为如此庞大的经济体,中国市场给了国际企业大量的订单和发展的活力。
03跟着市场走,才能“有饭吃”
这次退场,是一场政策与市场之间的错配,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市场不仅仅是一个销售终点,还可以是创新循环的起点,跟着市场走,就不会没饭吃。
黄仁勋的遗憾,终将随风而去。但中国市场的进化逻辑不会改变:它不拒绝任何人,只拒绝那些始终把自己当作“局外人”的参与者。
在这里,成功不属于技术最先进的那一个,而属于最懂“我们”的那一个。